分享

汉代到隋代的帝王长相

 百了无恨 2016-09-03

  阎立本(唐代723年—787年)

  《历代帝王图》又称《古帝王图》,刻画了两汉、南北朝至隋代的十三位帝王形象,即: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主孙权、蜀主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文帝陈倩、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帝王图像是古代绘画中的重要题材,它可以起到所谓“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以思贤”的作用,因而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这件作品中的每个形象都寓有褒贬,而这一褒贬又是寓于每个帝王的性格和精神气质之中的。在表现帝王的形象时,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面容、眼神、眉宇和嘴唇间流露出的神情,来刻画不同的个性、气质,以表达作者对前代帝王的作为和才能评价。


  传为阎立本的作品保留到现在的有《历代帝王图卷》,这是古代画家企图表现性格特点的重要作品。


  这一画卷共包含了十三个帝王的肖像:前汉昭文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蜀主刘备、吴主孙权、晋武帝司马炎、陈文帝情、陈宣帝顼、陈废帝伯宗、陈后主叔宝、北周武帝字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其中前六人距阎立本时代较远,后七人则较近。陈叔宝及杨坚父子等人,阎立本都有可能亲自会见过,字文邕虽是他的外祖父,因去世较早,恐未及见,但对他的了解可能是较真实具体的。



  阎立本成功地刻画了帝王们的个人性格。画中不仅表现了画家对他们的了解,并且表现了画家对于他们的评价。据过去史书的记载,魏文帝曹丕是博闻强识,才艺兼备的。晋武帝司马炎是深沉、有度量,而完成了统一天下的事业。北周武帝字文邕是粗野强梁,没有文化,然而是很有策略、很有能力的人,他从叔父手中夺回了政权,进一步统一了整个北方。隋文帝杨坚是一个有名的,表面上平和,而心中有计谋多猜忌的人。隋炀帝杨广,据史书上说是美姿容,很聪明,但又浮夸、空想、好享受。陈文帝陈衍也是美姿容,有学识才干,很干练。这一切都和阎立本的表现相符合。



  阎立本是从拥护统一,赞美稳固的政权的立场出发描写这些帝王,这一立场是符合初唐时期的社会发展和历史要求的。阎立本对于曹丕、司马炎、字文邕、杨坚等统一了天下,或促成了统一的趋势的帝王,除了表现出他们的个人特点外,也表现了他们共有的一种庄严气概。而陈叔宝是所谓亡国之君,阎立本则处理成以油掩口的委琐之态以表示对他的蔑视。至于偏安江南的其他陈朝的帝王们就都缺少英雄气概,但江南的陈荷是一个建立基业的帝王,陈顼是一个纵容政治败坏而无办法的帝王,两人也有显著的不同。由于历史上的帝王们作为历史发展的一个偶然性因素,个人的行为在一定的范围内是体现着历史发展的,而经他们之手所实现的统一与分裂、偏安等不同的政治情势对于人民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阎立本对他们的描绘联系着他们在政治上的作为,也就是通过了个人的性格刻划而企图实现概括广阔生活的目的,这样的创作是从人物肖像画的最高要求出发的。



  阎立本力求描绘出带有特征性的细节以表现一定性格的一定精神状态,例如曹丕的锐敏的挑衅式的目光,显出十分精悍,有咄咄逼人的神气。陈叔宝两眼无神,软弱松弛。杨坚头部微颔,眼光向上平视,具有一种深沉有计谋的神情。

  画家所选择的有特征性的细节,主要的是在面部,特别是眼睛和嘴。眼睛除了天生的尖圆长宽等不同外,更显然可以看出内心的心理状态经常表现的不同,而筋肉因习惯性的动作而形成的特点,嘴部表情或用力,或放松,对这些部位都特别着力地加以刻划。



  此外,如胡髭,因人而有软硬、疏密的不同,头身的姿势和面部筋肉、骨骼、皮肤也显然可以看出各人的差异。皮肉有松有紧,有硬有软,有粗有细。字文邕的粗野和陈蒨的文雅,极其明显地表现出面部筋肉的不同,几乎能够令人感觉到一个是白净光细,一个是黑而粗糙。其他,如侍从有男,有女,服饰器物中有的跨剑,有的执如意,也都有烘托性格的作用。



  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看出阎立本还保持了南北朝绘画风格的若干残余,如相类似的长圆的头型,侍从占较小的比例,姿态及表情也有僵硬的痕迹,衣褶的处理的规律化,人体比例不全正确等等,这一些都说明写实的能力虽在长期的发展中得到了进步,而犹待进一步的发展。所以,即使在主要的人物形象上,概念化的痕迹以及未能尽情描绘的生硬感觉也还是存在的。然而,技法上已大大发展了单线勾勒的表现能力,因描写对象而使用不同的线纹,如眼、鼻、嘴、耳、脸的轮廓、衣耦,用了粗细不同的线描,并达到了表现体积感的目的。唐代人物画,由于唐王朝统治者要求反映“文治”、“武功”以及人民对宗教观念的日益淡薄,佛道思想日趋世俗化。使得突破宗教绘画题材的束缚,转向世俗的人物画和风俗画。到了中、晚唐,作为人物画陪衬的山水画和花鸟画为适应贵族士大夫的欣赏之要求逐渐成为独立的画科。据《历代名画记》、《京洛寺塔记》《酉阳杂俎》记载,宗教(寺观壁画)发展到了唐代,其盛况可谓达到了“空前绝后”。当时著名寺院壁画,今天我们无法得以复见,但是从敦煌保存的247个唐代洞窟中的壁画可以看出,精美的壁画即是描写了西方佛国净土经变故事(即西方极乐世界)又是当时贵族社会生活的曲折反映。画中的菩萨、天王、武士、罗汉都脱胎于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人。又如唐代墓室壁画,仅以永泰公主李仙蕙墓、章怀太子李贤墓、懿德太子李重润墓中规模宏大,画工精细、线描劲健流畅、造型优美动人的反映宫廷生活的画面,可以说是唐代现实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除宗教壁画外,唐代人物画,承六朝余绪日趋兴盛发达具有鲜明的时代风范。此间画家辈出竟相争辉。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及其作品有:初唐阎立本受其父影响,近师郑法士,远师张僧繇。张僧繇对他的影响极深,画人物特别注重内在精神的表现。唐×裴孝源的《贞观公私画史》有“阎师张,青出于兰”的记述。

  《历代帝王图卷》表现了阎立本高度卓越的人像画艺术成就。采用了前代现实主义的传神手法,以紧劲有力的线条和适度的晕染方法,精心刻画出每个帝王的不同仪态和性格。画面布局采用了“一主二从、主像大、从者小”的形式,显然是受了佛教雕刻“三尊像”(释迦、文殊、普贤。)的影响。如:画曹丕,博文强识目光敏锐;画陈叔宝荒淫萎糜的神情;画杨坚表面平和而内心有计谋;画宇文邕粗野强梁,没有文化,眼大眉立,有气魄;画陈顼无能平庸,两眼无神,软弱松弛;画司马炎深沉而有度量;画陈茜美才兼备而精干。



  《历代帝王图卷》的这一些艺术成就代表了初唐人物画的新水平,在古代绘画史的发展上有着重要地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