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了很久的三个名词,参考资料对知识结构做梳理。 略长,分了上下两篇,各位老师多多交流指导?? 一、创造性戏剧 起源:Winifred Ward-Creative Dramatics 戏剧性扮演(dramatic play) ——故事戏剧化(story dramtization) ——从创作扮演到戏剧演出[初中阶段] ——运用创作性戏剧于正式演出 发展: Siks Macaslin [儿童是戏剧的参与者]—[肢体与声音的表达运用] [儿童是戏剧的制作者][以故事戏剧为主的戏剧创作] [儿童是戏剧的欣赏者][透过戏剧欣赏来增进审美能力] 创作性戏剧的课程与教学:以戏剧本质的学习内容为主,强调透过联系、游戏以目标导向的角色扮演,激发创意的表达和想象式回应,从戏剧扮演到创作到演出。 这个体系影响了美国戏剧教育的课程设计。 从美国到台湾: 張曉華(1999)提出的程序包含:1.計畫>2.解說與規範>3.演練>4.評論>5.複演五個階段; 林玫君(2005)則就故事和戲劇之間的交織與轉化分析,分析其進程是: 1.故事之導入—引起動機、暖身活動、介紹故事>2.故事之發展—討論與練習>3.戲劇之分享—計畫與呈現>4.故事之回顧—反省與檢討>5.故事之再創—二度計畫與戲劇呈現。 ——《推本溯源探究竟—創造性戲劇、教育戲劇與過程戲劇》陳韻文 创作性戏剧从初阶的放松练习、感官练习、戏剧性游戏、想象 到进阶的角色扮演、默剧、即兴表演、说故事、偶戏与面具、戏剧扮演 到创作性戏剧成果的示范演出。
教学实用: 一些戏剧性游戏可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感官练习可以打开学生观察感知能力,通过想象定格、活动塑像等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把握住一些场景的主要特征等等。许多活动形式在课堂上较为方便操作和延伸。 二、教育戏剧 图表整理得很清楚,简单梳理一下。 起源: 芬雷-强生《Dramatic Method of Teaching》 [课程主题戏剧化] 渐进式的戏剧教学(安排角色-游戏练习-故事介绍-发展内容) 戏剧化的教学法:从学科提炼主题—游戏—收集资料—从生活经验中找事件—选择呈现项目—安排角色,互动—呈现完整故事 库克《游戏方法》 游戏教学方法切入—戏剧化结构表演—渐进式戏剧扮演 学习者中心: 彼得.史莱徳《儿童戏剧》 持续性表达 ——投射性扮演(projected play)和人物扮演(personal play) 操作:音乐/肢体动作—故事、建议之后[what happened next]两人一组做对话、讨论、角色互换等—分组角色—编排 布赖恩.威《透过戏剧成长》 生活的演练(practicing living) 操作:专注&暖身练习(加入大量表演训练的练习到暖身活动)—单人到多人—小组排练
|
|
来自: 昵称36252511 > 《戏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