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为童年阴影抱憾,重要的是对自己负责

 我爱恋恋 2016-09-03

伊姐原创的电影私房话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 关注 伊姐看电影

   

对于生活而言,表达感受重要,但更重要是正视自己,然后让改变发生。

——伊姐

这是伊姐第四十一篇原创


我见过最没安全感的人,应该是电影《被遗弃的松子的一生》的松子。


这是一个小女孩渴望得到父爱却屡战屡败最后一败涂地的故事。从小她的父亲漠视她,只有她做鬼脸的时候才因为她的滑稽哈哈大笑,所以她不断做出这个滑稽的鬼脸,长大后一紧张,就会立刻露出整个鬼脸讨好他人。她因为嫉妒妹妹而被全家呵斥,搬离家庭;因为帮学生背黑锅遭到家人果断地断绝关系。从此,她的人生走上一条跌撞惨烈的寻爱之程。



(如此奋不顾身地取悦)


爱上没有收入的男友,被逼着去当脱衣舞女;男友自杀,立刻抓来男友的好友用缠绵填充悲伤。得知男友好友只为了骗她五百万,她痛心得失手杀了他;还未入狱,就想着跟刚认识的温柔男人终老,出狱之后,却发现当初的温柔男人已经有了家庭。她甚至爱上当年为之背黑锅的学生被卷入黑社会。最终,她丧失生活的勇气,拒绝朋友的帮助,像是一个邋遢的老乞丐行尸走肉地过活。


这是真正的恐怖片。它记录了生活如何对一个女人厮打、凌辱、嘲讽,夺取她的一切,让她头破血流,一败涂地,就像她在监狱外,白雪里,等着前来陪她终老的人,却被对方一掌打翻,鲜红的血像在白色雪地上盛开的花朵,在冰冷世界,这追爱的热情,她用生命灌溉。




松子的情欲与其说是情欲,倒不如说她太贪恋温情,她是一个典型的“爱饥渴”患者,自小没有得到足够父爱,如饥似渴地吸取身边的每一滴爱意,无论是粗蛮的、懦弱的、欺骗的、背叛的。因为对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所有的痛楚,也比不上面对空房间说一句“我回来了”的寂寞。



 

松子的际遇我们不见得遇到,但每个人大概都对童年会有一些不满意,这种不满意,有时候会随着我们成长越大、因为了解自己和读懂了父母,变得更加深刻。


这种不满意,有时候甚至不是来自于非常大的变故,离婚,家暴,遗弃,它的出处有时候小得让人诧异。


有个挺棒的男朋友,什么都好,就是说话很刻薄。有一次聊起来,他说到他的父母。他的爸爸是山东人,进北京当了厨子,认识了有些家底的北京生意人,他的妈妈。早期,妈妈家庭的帮助让爸爸在仕途上走出了天地,后期,爸爸当官的资源也反馈到家里,让他们过得更好。


按道理说这算得上“共同奋斗”,但他们之间并不相濡以沫。他爸爸妈妈一辈子都在吵架,每句话都直指对方痛处,恨不得置对方于死地。最明显的是,妈妈嫌弃爸爸的微寒出身,爸爸讽刺妈妈的小资情怀——


妈妈:“亲戚又来家住啊,就多买几斤肥肉吧,攒个油饱。”爸爸:“是,都学您吃素,胆癌医生才有市场不失业啊。”
爸爸:“哎呦,过去出门都打车,现在倒费劲去打高尔夫了。”“呵呵,是,我早死了你才高兴,赶紧找别的女人。”
说到他的时候,爸妈都用“你儿子”来指代—— “你儿子病了,你带去看看吧。”“你儿子本事了,昨天打架了,明天你去班主任那受教吧。”


他觉得这就是家庭该有的样子,直到初中的时候,去了一个同学家。去的那天,同学妈妈单车丢了,很着急。他想完了,阿姨要被骂了,单车在当时还挺贵的。结果同学爸爸一直好言相劝,又陪着妈妈出门找了一圈,没找到。回来的时候,同学爸爸做的饭,妈妈也平复了情绪,开始讨论明天怎么上班的问题。

他看呆了,原来有的父母是这样的!


从那时候开始,他变得叛逆,无论父母说什么,都直接站在对立面。现在他已经三十有四,不太懂表达感情,对爱人也不懂宽容以待。他说每次跟女友分手,总会莫名地想起在同学家住的那个傍晚,挫败万分。


人的记忆多么任性。




在豆瓣上我看过另外一篇文章。作者是女性,是深山里面出来的,在那个食不果腹的环境,女孩不被尊重,女童被漠视、抛弃、强奸是常事儿。有一次,她的小学同学被强暴,几天后才找到尸体。回到家,她听父母谈起这个事儿,父亲说,那个女孩从小发育就快,长大也是个骚货,被强奸也是有原因的,怎么不强奸别人……在昏暗灯光下,她一直发抖,觉得活在地狱。


她发愤图强考到了县城,从初中开始寄宿。中专她学了护理,被北京一家美容院选中,来北京当了美容师。她留在了北京,没房没车,但她很知足,她说,她喜欢乘电梯的时候陌生人主动帮她按楼层,喜欢女孩子们可以一起去逛超市,喜欢每次进美容院客人对她微笑。


她很满足,世界这样尊重她。

 


依靠现代信息的多元和教育的普及,很多人都明白了一点:我们很多性格的原罪,出于童年的失爱。这只体现在文字中,而不发生在生活的自我改善中。对于生活而言,表达感受重要,更重要是正视自己,然后让改变发生。有些人生的轮回,没有简单的破解。从一个无意识的轮回者,变成一个有意识的观察者,同时也做一个有勇气的体验者,才是关键。

父亲生了三个儿子,尔后抛弃了母亲。三个儿子在极度艰难的环境下长大,成年后都结了婚,但三种不同的态度带来了三种不同的结局。大儿子想,因为目睹不公,所以要杜绝于此,做个负责的人,他家庭美满;二儿子只见过这种婚姻模式,不自觉地模仿父亲,离婚收场;三儿子觉得命运待自己不公,娶了老婆后把这种愤怒转嫁他人,造成了比抛弃更近一步的家庭暴力。




我的上一篇推送《孤独的人并不可耻,只是没有长大》(回复“孤独”可见),引发后台大量倾诉童年不够快乐的留言,但我想说的是——


没有人可以成为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童年负责,更不能改变历史。不管上一代是离异、重男轻女甚至家暴,在他们的人生中,他们本身也受到严重的创伤和惩罚,当时人生给她们的重担,足以让他们自救无力,只能选择对孩子的感受放手,这些苦,孩子也是难以体味的。


我的很多读者都当了妈妈,我很喜欢她们描述自己与孩子互动的场面——时时刻刻观察他,即便在他玩得判若无人的时候也静静听着他的呼吸,感知她的喜乐,当他打不开复杂的罐子对罐子发火,你可以温柔爱抚他的头,帮助他;当他玩累了一转身,你已经紧紧拥他入怀,告诉他你随时都在。


成为父母,使很多人得到了一个重生的机会:把童年所有的遗憾都弥补,把你能拥有最好的能量和爱都传递到他的身上。




演员吴秀波说过一句话:“我总觉得轮回不用等到下世,今生今世就能看到,你的父亲就是你的前世,你的孩子就是你的来世。”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长大,不再是那个仰人鼻息生存,只能躲在母爱荫庇下获得安全的你。我们可以给自己确立一个新的人生观,我们可以选择走哪条路,自给自足,可以给自己创造更多的爱、自由和归属。


若你有深刻的反思和觉醒,以及推翻自己的勇气,你可以整合时就形成的性格,你未来的孩子,会这种自我修正后和趋好中受益。童年甚至婴儿时,我们是无力的承受者,而成年时,我们可以是主动的创造者,成就自己的人生。



 

有很大一部分背井离乡的人,潜意识在逃避父母。但重要的是,你的身体已经离开故乡很远,你要做的是让心离开孤独童年有没有那么远?


《少有人走的路》一书的作者斯考特派克说过,童年形成的心理逻辑,是一种心灵地图,我们必须及时修正自己的心灵地图。因为,生存的环境不一样了,你还沿用旧地图,这怎么行。


我更欣赏来自深山的那位豆瓣作者——竭尽全力为自己选择了新的地图。走得远远的,等到有能力的时候再去反思,先对自己负责,再对别人负责,先过好了现在,再一点点理顺过去。


一直往前走,别畏惧。偶尔停下来,回过头,童年那个小小的身影始终跟在你的身后,蹲下来给她一个温暖拥抱,告诉她:别害怕,未来会很好

大家好,本来答应昨天做的推送,晚了一天,不好意思。
在上次与大家探讨过年话题,本以为是个很欢乐的事,没想到很多读者因为过年回家感受到了父母的老去、病痛、寂寞,以及,因为人在故乡,反思到自己青春和童年的各种感受。这是引发我发这篇推送的原因。
如果是我公号的铁粉,会发现,在我的公号里,其实是借用电影大量探讨夫妻关系、亲子教育,以及父母和解。我还年轻,但有了孩子,就会慢慢体会到上有老下有小的各种压力,但我依然觉得这是人生最好的一个时候:天真的孩子、越发魅力的老公、尚还健康的父母,轻熟状态,其实是我们得到东西最多的时刻。
有一次,一个朋友遭遇了一个小挫败,自己高烧、老公打篮球把腿搞骨折了,2岁的女儿又轮转病毒,她跟我描述:“女儿突然吐了,老公想起来去帮助阿姨一起安抚却挪动得很慢,自己躺在床上,虚弱得难以自顾,这一幕,简直是家里五年来最惨烈的一刻。”但随后她说的那句话却让我钦佩——
“后来我转念一想,遇到这样的尴尬,首先是因为我拥有了老公和女儿,以及一个身体。拥有的比挫败的多,人生就瑕不掩瑜。”
希望大家在各种所谓的中年危机里,都可以那这句共勉。
现在公布获得礼物的五位读者,你们的留言有代表性,于是,伊姐送出千里迢迢从老家背来的一堆绣球、一包螺蛳粉,请在后台找我,也再次祝愿所有粉丝新年快乐,闪闪惹人爱。


(文章皆为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伊姐看电影

伊姐
出过书,拉过片
专注明星专访十余年

用文字打开心结,用电影解读人生

把你的人生困惑告诉伊姐
也许她会
为你找到一部电影
让你释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