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

 zjp67 2016-09-04

第一单元让诚信伴随着我 

 

1.知道诚信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做人要诚实守信,才能取信于人。

2 从正反体验中,感受诚信与否给人们的生活和心理带来的不同影响。对不诚不信的行为表现出不满和愤怒;自己的失诚失信行为感到内疚自责。

3 了解的内涵,能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不讲的行为进行辨别和道德评判,能根据不同的情境,在现实利益与道德冲突间选择正确的行为。

4. 知道社会生活中处处需要,当今社会倡导的意义,愿意为建造诚信社会尽力。

1   请你相信我

教学目标 

1.知道诚信在待人处世中的重要性,言而无信不仅会给对方带来不悦,而且还人抢劫别人的信任。

2.通过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愿意做诚实守信的。

教学准备:准备“悄悄话”信箱。

教学设计:

活动一    我信任的人

1. 让学生事先回忆在自己交往的人当中,谁是自己最信任的人?自己为什么信任他?参照教材案例和表格,把自己信得过的人的姓名,以及信任的原因写出来。涉及的人可以是学校里的同学、老师,也可以是父母、亲朋好友等。

2. 课上,师生共同进行互动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向全班汇报。

3. 在交流的基础上,大家共同总结,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活动二“悄悄话”信箱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在生活中,由于一些人对自己不讲诚信,给自己带来的不快或伤害。如某次约定,对方失约;本以为对方说的是真心话,事后发现是谎言;明知是对方做的错事,仩他就是不承认等。

2.学生把遇到的类似事情和当时的心情,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这个人的看法写出来,不要写上姓名,放进“悄悄话”信箱。然后情学生任意抽出一张阅读,读后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谈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活动三  走进“诚信乐园”

此活动是对前两个活动的综合与总结,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梳理诚信的含义,疘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自我反省,调整自己的行为。可以参考以下方式,开展学习和研讨活动。

1.老师用童话的方式讲“诚信乐园”的故事:生活在“诚信乐园”里的人们没有猜疑,没有欺骗,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真诚相待……也可以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描绘生活在一个讲诚信的“诚信乐园”里,人们之间会怎样生活和交往,使学生对“诚信乐园”产生向往之情。

2.小组交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走进“诚信乐园”。然后选出代表汇报,全班共同拟订“诚信乐园”入园条件。

3.制作诚信卡。请学生根据入园条件,想一想自己是否能进入“诚信乐园”,并根据自己的情况,每人制作一张“诚信卡”,在上面写上自己的承诺。在班上展示、介绍自己制作的“诚信卡”。

4.每天查一查自己的承诺是不是做到了,并把履行的情况记录在卡上。每周末,凭着这张卡“诚信乐园”的人,都将被授予“诚信园民”的称号。


2   诚信是金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儿童的生活体验,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

2.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准备:收集关于诚信的故事、格言等

教学设计:

活动一  共话诚信

1.课前活动

请学生将教材第8页的故事讲给周围人听,并根据下面的问卷表,了解他们对“诚信”的看法。也可以让学生问一问:“假如让你必须抛弃其中的一项,你会不会扔掉'诚信’?为什么?”

2.课上活动

1)分组讨论教材上的故事:那个扔掉诚信的年轻人可能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象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在待人处世时会是什么样,这样下去,其结局可能是什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用表演的形式把故事续演出来。

2)组内交流课前调查的情况和问卷的统计结果,看看划去“诚信”的人占多大比例,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3)结合教材第9页的案例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如果丢掉了诚信,即使有关聪明的大脑,出众的才学,却因为不被社会承认,他的才学机敏无法展现、金钱荣誉无法获得。从中懂得诚信是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做人要诚实守信进而体会“人无信不立”的含义。

活动二  假如没有诚信

1.通过收集媒体中的相关报道、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调查周围人等方式,了解有关不诚不信害人害己的事例,教师也可以补充。

2.结合学生收集的案例和教材第10~11页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生活中的不诚不信行为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 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1)在生活中,为什么有不少人心中总怀有一分猜疑或戒心?如买东西总害怕上当受骗,听商家介绍产品总怀疑有假,得到一个承诺总担心不能兑现等。

2)当社会抢劫诚信时,那些诚实守信的人会受到什么影响?如当假货充斥市场时,那些诚实守法做生意的商家会受到什么影响?当人们之间抢劫了最基本的信任,那些诚实守信的人会受到怎样的伤害……

通过研讨,使学生体会和认识:在社会生活中,一旦失去了诚信,不仅人当事者造成直接的伤害,而且也使整个社会抢劫安全感,人与人抢劫最起码的信任,受伤害的是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从而提高儿童对社会生活中不讲诚信现象的忧患意识和对诚信社会的向往。

活动三   诚信讨论会

1.让学生讲讲曾子杀猪的故事,并结合教材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曾子这样做有用意。可以围绕几个问题让学生分别续编故事:

1)曾子的孩子听妈妈说回来要杀猪给他吃,非常高兴,可是妈妈回来后没有给他杀猪,他……后来,他的妈妈再给他许诺,他会……

2)曾子的孩子盼望妈妈能给自己杀猪吃,可又担心,妈妈会不会只是哄他,不会真的杀猪。没想到,爸爸和妈妈果然履行了承诺,他……

3)曾子的妻子本想用这句话哄哄孩子,没想到丈夫那么认真,她无法理解丈夫的举动。于是,夫妻争执了……

4)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说的胡道理,以后,她再给孩子许诺时会……

2.围绕书的第13页“了望台”的内容,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展开讨论或辩论。可以围绕这样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1)假如你是老师,遇到这样的事会怎么处理?

2)假如你是社会中的一员,支持教师的做法,还是反对或不支持?

3)你认为将这件事曝光,是不是小题大做?

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分成不同的小组,各自说明自己的理由。教师在引导学生辩论时,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思考:这位女教师这样做的目的,人们拿出这个问题来讨论的理由。

 

课后小记:


3 社会呼唤诚信

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承诺形式,感知社会各种主体(厂家———消费者、政府——市民、签订合同的甲方——乙方……)对诚信的期待。

2.知道诚信品牌毁之容易建之难,我们应该每时每事以诚为本。

3.关注社会诚信问题,愿意为打造诚信社会出一份力。

教学准备:社会调查

教学设计:

活动一   找找社会生活中的承诺

1.课前,让学生收集家中购物时获得的信誉卡、保修卡等,问一问父母或周围人,了解这些信誉卡、保修卡的作用;在购物时,有无这些卡对消费者的购买心理会产生什么不同影响;厂家是不是履行了卡中的承诺。还可以让学生注意观察街道、村头墙上贴的一些向市民、村民承诺的公约、告示;找一找、看一看媒体中相关报道等。通过这些访问、观察、查找等活动,让学生体会社会生活中承诺的各种形式与内容。

2.课堂上,师生共同交流自己的调查情况。可以参考以下形式:

1)信誉卡小展示。将收集的信誉卡、保修卡、房屋买卖合同、装修合同等展示出来,大家讲讲其中的故事。如商家按承诺上门服务,自己买到放心商品的喜悦和商家不讲信誉的烦恼等。

2)说说社会生活中的承诺。在上一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调查和媒体案例,进一步说说在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承诺形式。如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签订合同、协议,政府部门对市民的承诺,村委会对村民的承诺等。在交流中还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些承诺的意义。如签订了合同意味着什么?如果学生家中有房屋买卖、装修合同,或村委会与村民签订的合同,可以让学生读读这些合同的内容,想想合同对双方有什么约束。再如政府、村镇、街道等有关部门向市民、村民做出承诺,说明了什么?当看到这些承诺得以兑现,人们是怎样的感受?

活动二   品牌的由来

1.调查了解本地区人们比较信赖的产品和信得过的商店,了解人们为什么信赖它们,并在班上交流。

2.将遇良才教材上的范例,引导学生围绕案例进行研讨。

1)砸冰箱的事例

引导学生讨论:厂长为什么要砸掉冰箱,如果放任充满生机流入市场,会出现什么后果?

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根据不贩看法分成不同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进行思考:76台不合格冰箱的销毁会给厂家赞成途径损失?如果将这批冰箱与合格冰箱一起卖掉,对厂家和对消费者分别会带来什么后果?降价卖掉与砸毁不合格产品,会对以后工厂打造品牌产品,保证产品信誉等带来什么不同的影响?

2)温州鞋业的衰与兴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两千多双劣质鞋,就能毁掉温州的信誉,而重建信誉却需要近二十年的时间?

可以让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假如自己听说某地生产假冒阁,愿意不愿意买该地的产品,当看到是这个地区的产品时,即使外观很好,会不会买,为什么?由此让学生感受到,毁掉信誉很快,但要恢复信誉却需付出巨大的努力。

活动三   回归诚信大行动

参考教材中的活动提示,引导学生.开展活动。以模拟表演、办小报等形式使学生充分参与其中。

活动四  讲故事 、说格言

1. 让学生惧和讲一讲我国古代有关诚信的故事,从中体会到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立木为信”“晏殊的故事”等。

2.收集古人有关诚信方面的格言,以小组为单位,把格言警句抄在小报上。并引导学生议一议这些格言的意思。

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句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课后小记:


第二单元  我们的民主生活

 

1、了解学校、班级民主生活区的表现形式和一般程序,初步明白民主生活区的意义,树立现代民主意识。

2、初步懂得权利与资金积累要相统一,能够按照公开、公平、民主平等的原则,行使自己的权利。主动参与学校的民主生活。

3、初步了解有关社会民主生活的常识,增强社会民主意识。

 

1  我们的班队班干部选举

教学目标:

1.知道学生干部应通过选举产生,了解民主选举的一般程序。

2.知道人人都有选举权,选举中做到公平、公正。

3.懂得当干部只有为大家服务的责任,没有特殊权利。

教学准备:准备班级干部竞选会

教学设计:

活动一   我们心目中的班队干部

1.我喜欢的小干部

1)参照教材第23页,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五年的学校生活,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干部,并写在黑板上。

2)根据大家的发言,全班同学交流、研讨:什么样的小干部是大家所喜欢的,应以什么标准来选干部?并说明理由。

2.模拟活动:假如我当班干部

1)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每个同学结合班里的初阶,写一篇“假如我当班干部”的“竞选宣言”。

2)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竞选宣言”。

3)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进行发表对他们的“竞选宣言”提出质询。

4)全班评出最佳“竞选者”。

活动二    怎样选干部

1.谁来选干部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本班和本校选举班队干部的基本方法,画出干部选举流程图。大体了解一下,班队干部该怎样选出,由谁来选。说说在选举中,我们都有哪些权利(选举权、被选举权)。

2.怎样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根据教材第24页提供的安全,或联系班上实际说一说应当怎样行使自己的权利。

案例1可以让学生思考:用给好处的方法拉选票,是不是真的能得到大家的拥护,同学会怎么看自己?这样的选举对其他同学公平吗?

案例可以让学生思考:和自己要好的同学是不是就适合当干部?

如果大家都以是不是自己的好朋友为标准选干部,结果会怎样?

让学生思考:如果认为自己能胜任干部工作,又愿意为大家服务,可不可以投自己一票?这样是不违反选举规则?

在研讨过程中,逐步让学生意识到公平、公正在民主选举中的意义。

3.干部轮岗制大家谈

结合教材第25页所示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教室里按照不同的观点分出“赞同轮流当干部”“赞同选举产生干部”和“说不清楚”三个区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看法分别加入某一个区域的讨论。在讨论中,如果有同学改变自己的看法,可以变换区域。教师在整个研讨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思考“轮流当干部”与“选举产生干部”两种方式的利与敝。

活动三   当干部是为了什么

1.调查一些同学当上干部的想法和做法。

2.调查汇报:我了解到的一些干部同学的想法和做法。(不涉及人,只说事。)

3.文本对话:看看教材还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想法和做法,这些想法和做法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体现吗?

4.讨论交流:我对这些想法和做法的看法。分析每种想法或做法是不对集体、对大家有利。

5.班级总结;当干部是为什么?干部该怎样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每人给自己班级干部写一句话。可以是希望,也可以是称赞、鼓励等。

活动生成:

1、本单元原本是第二单元内容,但是由于刚开学各个班级都将进行班干部的选举活动,于是我把本单元的内容提到了开学伊始来讲,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班干部的选举,并且了解民主选举的一般程序,知道选举中做到公平、公正。

2、在课上许多同学提到在以前的班干部选举中经常有同学为自己拉选票时以利益拉拢其他同学,针对这一问题,我便提出什么样的小什么样的小干部是大家所喜欢的,应以什么标准来选干部。

3、并且在第二节课时,根据同学们提出的标准,选举本学期的课代表。

 

课后小记:


2  集体的事情谁说了算

教学目标:

1.明白集体的事应大家商量,知道民主集中制这一民主生活中的基本原则。提高学生民主协商和民主参与意识。

2.学习一些与大家商量办事的基本方法和规则,即尊重别人发言权,不随便打断或轻易否定别人的发言;在民主协商中能做到求同存异,学会倾听和吸纳别人的意见;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说服他人;当自己的意见不被别人采纳时,要心胸开阔,做到少数服从多数等。

教学设计:

活动一   有事大家商量

1.集体的事能不能一人说了算

1)教师设计情境引出问题:向学生公布一个比较武断,未征求学生的意见,不符合多数同学意愿的决定。以引起学生对这一决定的不满。

2)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询问学生为什么不满意。由此引出对应该怎样做出一个让大家满意的决定的思考。

3)以此问题为例,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集体的事要大家一起商量,而不能个人说了算?

4)结合教材第29页和学生以往参与班级和学校议事的情况展开讨论:以往集体的决定都由谁来确定,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2.解除小干部的烦恼

1)结合教材事例,启发本班的干部或曾经当过干部的同学谈谈自己在组织活动和进行班级管理时遇到的烦恼。

2)教师指导学生将干部的烦恼归归类,看看问题出在哪儿,并从中提出引发学生研讨的问题,如:干部拿出活动计划,大家不同意怎么办?和同学们商量,大家意见不一致怎么办?征求同学的意见,有人不发表自己的意见怎么办?订了计划或决议,有人不执行怎么办?在讨论时,有人不高兴怎么办?……

3)针对归纳出的问题,全班开一人上“我给干部出主意”或“我的好经验”研讨、交流会。普通同学可以帮助干部出主意,干部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交流自己的做法。在研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

3.用好你的发言权

结合教材第30页所示问题或本班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1)小组交流:在班级商量事情的时候,我爱发言吗?我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吗?

2)现场采访:积极发表意见和不爱发言的同学各自的想法是什么?

3)谈体会:通过调查访问,对在集体商量事情的时候出现的不同做法和想法有什么看法?我们重视自己的发言权吗?应怎样用好自己的发言权?对不爱发表意见的同学可以给予哪些鼓励、帮助?

4)讨论:当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进来了,发言都非常踊跃了,可意见又不一致了怎么办?

5)文本对话:教材中同学的做法告诉了我们什么?我们还有哪些做法?

活动二   学会商量

设计一个由学生自己制订计划或设计活动方案的研讨活动。如颓靡小队活动计划、搞一个班级比赛活动方案等,让学生在实际研讨中,学习如何商量。

1、制定“听说守则”

结合教材范例,或针对在上一活动中学生反映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研讨,在商量问题时,该怎样学会倾听和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可采取以下作法:

1)让学生想一想:假如我在发言,别人打断我的话,我有什么感受?假如因为没有采纳自己的意见就生气,周围人会有什么感受?如果顾自己说,不给别人说话的机会,别人会怎么想?等等。通过这样的换位思考,让学生认识自己该怎么做。

2)在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全班共同制订一个“听说守则”,并要求大家在商量计划时遵循这个守则。

2.在协商中做出决定

围绕班级生活或学习中的事情,大家共同商量做出决定。例如,为下周班会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围绕下一单杠“集体活动可不可以不参加”的话题,大家出出主意,可以搞一个什么活动(演讲比赛、辩论会或实话实说)等。

1)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将这些想法写在黑板上。在学生谈想法时,教师一方面提示发言的学生说出理由,以培养学生能够较清楚地表达自己想法,较清楚地陈述自己理由的能力。另一方面注意询问其他同学比较赞同谁的看法,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2)在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看法的基础上,选出几条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分小组讨论。讨论可围绕:大家对哪个想法更感兴趣?哪个想法比较好操作?等等,引导学生通过权衡利弊,选择一个更好的意见,做出本组认为比较合适决定。在讨论中,小组间可以相互询问、协商,让学生更广泛地征求意见,以帮助其做出决定。

3)将小组商量出的决定在班内交流。在交流时应说明小组中每个同学是怎样发表自己意见的,都提出了什么意见。为什么最后大家确定了这个方案,是怎么确定的等。

4)最后全班根据每组意见,以共同协商或以表决的方式做出决定。

活动生成:

我们学校的早自习是学生自主管理的,针对这一情况,我在课上提出你认为我们每天的早自习应该怎么上的问题,同学们各抒己见,想法有很多,意见不统一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于是学生提出要投票选择一个大家都同意的。通过这节课同学们在活动中明白了集体的事要大家共同来研究,决定。

 

课后小记:


3 我是参与者

教学目标:

1.知道应当认真执行集体中经大家民主决策子网掩码行动计划,这是自己的责任。

2.能根据自己的特点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积极为大家服务。

3.学会管理自己,形成主动管理自己和参与学校内各项工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学设计:

活动一  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1.引导学生回忆一年中班级、学校少先队组织了哪些集体活动,自己参加了其中哪些活动,没能参加哪些活动,没参加的原因是什么。

2.参照教材第34页设计情境问题,并以“集体活动可不可以不参加”为话题,搞一次辩论会或实话实说活动,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1)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将大家的意见归纳总结。

2)将小组讨论中归纳出的意见在班上汇报,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可相互质疑、对话等。

在引导讨论时,应让学生思考:集体活动除了生病或因特殊情况可以请假不参加,是不是必须要参加?如果因有不同,不想参加就可以不参加,那么集体活动和集体订出的计划会怎样?如果大家都抱有“缺我一个没关系”的想法,结果又会怎样?为什么集体活动大家都要积极参加?通过讨论让学生体会“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认识集体组织活动的成功与否有赖于大家的积极参与,作为集体的一员有责任参与集体活动。

3)小结:引导学生根据教材34页的小方块中提供的一段话,进行观点整理,基本达成共识。

活动二  我可以做什么

1.调查:在集体生活中,除集体组织的活动外,还有哪些让我们参与的渠道?自己参与过其中的哪些工作?

2.小组交流:班级、学校的哪些事情可以由我们直接参与?自己参与过哪些事情?有什么收获体会?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3.班级交流小结,可以用一个表格或其他形式进行汇总。如:

我们可以参与的事情

我们参与的体会

我们参与的经验

我们还需改进的地方

活动三     我们自己来管理

1.观察思考:学校或班级生活中还有哪些现在没人管或是老师在管的事情可以由我们自己来管。

2.文本对话:根据教材36~37页提供的事例,看看这些同学在自我管理中做了哪些事。

3.讨论: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自我管理。

经过讨论,把大家的意见进行综合、整理。

4.自主选岗:将整理出来的各项我们可做的事情公布出来,可请全班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给自己寻找一个合适的岗位。选定岗位后,思考自己准备怎样来履行职责,做好集体的工作,然后提出申请。

5.竞争上岗:如果一个岗位有多个人选,可采用竞争上岗的办法。让大家再进行一次民主选举的实践。

6.上岗人员工作思路,大家提出意见和建议。

活动四    “闲事”管不管

1.围绕教材第38页所设计的问题,研讨“这些事该谁管”。

1)看到同学打架,周围人该不该管?

可以从两个方面引导讨论:一是从旁观者的角度,自己不是干部或值周生,有没有责任管?二是从当事人的角度,当自己做了不对的事,别人可不可以管,自己应怎样对待?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作为集体的一员,人人都有权利,也有责任制止不正确的事,每个人也有责任接受他人对自己不当或错误行为的制止。

2)发现问题后该怎么办?

对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发现问题,每个同学都有责任帮助协商解决。

2.讨论:从自身或别人的经历中,你认为集体中类似的“闲事”还有哪些?该不该管?为什么?

3.小组交流:在集体生活中,我遇到过哪些“闲事”?是怎样对待的?有什么体会?有哪些经验或教训?

4.班级“管闲事经验交流会”。每组推荐代表,介绍自己或小组总结的经验,教师可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交流。

5.梳理经验:将所介绍的经验整理归类,补充完善。用新颖的方式展示出来。

6.实践操作:选择一些“闲事”的事例,请学生选择管理的好办法。

活动五   我的金点子

1、调查填表:你认为自己所在的学校和班级中,还存在哪些令大家不满意的地方?还有哪些应该解决的问题?你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2、可把这些调查和想法写在教材提供的表里,或自己设计的调查表里,准备进行交流。

3、进行金点子展示。召开“金点子报告会”,大家把自己的调查情况和解决办法进行交流。

4、选一选,看谁的点子能够入选为“金点子”。可以进行投票,以进一步强化民主、参与意识。

活动生成 

1、现在的学生在班级中,只有职位的干部才知道管理班级,而其他的同学则是对班级的不闻不问,面对这样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的“我们自己来管理”的活动,使班级内每一个学生都为自己找到了一个位置,真正成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参与者。

2、在“我的金点子”这一活动中,同学们献计献策为解决班级的问题出谋划策。

 

课后小记:


4 社会生活中的民主

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生活中一些基本的民主生活形式,知道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发表自己看法和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权利。

2、引导学生养成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教学设计:

活动一   民主生活调查

调查亲友或邻居,看看他们参加过哪些选举活动?这些选举活动是怎样进行的?

调查对象

民主选举名称

民主选举程序

相关常识

活动二  民主选举常识问答

1、通过社会调查和资料查找,了解我国民主选举形式和有关的常识。

2、举行“民主选举常识问答”。

1)在我国的民主选举中,哪些人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人代会代表、职代会代表等是怎样产生的?

3)居(村)委会干部是怎样产生的?

4)我们小学生可以参加人民赌注选举吗?

3、从这些调查和交流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

活动三   民主对话

1、模拟听证会活动

选择某个本地的热点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模拟听证会。如,水费上调、收过路费、博物馆对未成年人开放、村里新出台的某一措施或规定等。

1)先让学生说一说听证会是怎么一回事。

2)事先对所选问题进行调查和收集相关资料,并根据这个问题所涉及的相关人员,确定参加“听证会”的“代表”。(主管干部、专家、普通群众……)

3)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人群,进行听证陈述。

2、民意测验活动

1)学生在家长、老师的帮助下共同设计一个民意测验题。

2)根据所设计民意测验的内容,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调查群体(本校师生、家庭成员、生活区居民、路边行人等)进行调查。

3)将调查结果进行数字统计,并做成统计图表或计算出百分比。

4)根据调查情况,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此项活动可以全班共同完成,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3、请学生谈谈参加上述两项活动的收获和体会。

活动四  民主参与和监督

1、让学生通过实际调查或查找资料,了解本地区和我国公民实现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径。找找、记记本地的热线电话、投诉电话号码、社区内设置的居民或业主意见箱等。

2、找一找媒体中体现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栏目,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本地电视台及相关栏目等。引导儿童注意观看和阅读这些栏目近期的内容,并在班内进行交流,感受民主监督在规范政府和人们的行为中所起的作用。

3、有条件的学校和地区,可以开展“我给市长(乡长、村长等)提建议”的活动。让学生围绕一个问题结合实地考察,进行研讨,完成一份建议信。并通过适当途径送到相关部门。

活动生成:

1、书中在对在民主选举中,哪些人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定义只有两条,而在法律上的定义有三条内容,于是课上我补充了这一方面的内容,只有年满十八周岁,(除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具有中国国籍的人才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为了巩固学生对这内容的理解,我又出了几个判断题,

25岁的出生在美国的美国小伙了杰克来到中国后,取得的中国国籍,没有任何犯罪记录,他是否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你们现在是否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林宇,30岁,因盗窃被有期徒刑3年,他是否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课后小记:

 


第三单元  我爱祖国山和水

 

1、知道我国的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

2、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风景名胜的国家,体验热爱祖国的情感。

3、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与祖国大陆根脉相连,体验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真挚情感。知道祖国的领土不可分割。  

4、知道人民解放军是祖国的保卫者,体验人民与军队的鱼水之情。热爱解放军。树立国防意识,知道保卫祖国人人有责。

 

1   我的祖国多辽阔

知识目标:

通过对我国南北温差、东西时差的感知了解,以及和世界主要国家国土面积的对比,感受我国幅员辽阔的事实。

能力目标:

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到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巩固所学的比例尺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了解、感知祖国的辽阔海陆疆域的过程中,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中国地图、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歌曲《大中国》等。

教学流程:

第一部分:感知辽阔的陆地面积

活动一:看一看————从温差上感受祖国之大

导入: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全国各地的观众都会围坐在电视机旁收看那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节目。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那欢乐的时刻好吗?不过,老师想请同学们在看的过程中特别留心观察一下观众的穿衣有什么不同。

(展示:南北方不同地域观众收看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重在突出观众衣着的差异。)

1、指名个别汇报(从衣着上发现了什么不同)。

同是除夕夜,人们的穿着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气温差异)

说起气温,老师倒是从每晚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我发现北方的气温总比南方低,如一月份,哈尔滨一派冰天雪地,海南省却温暖如春,鲜花盛开。这又是怎么回事?从人们的穿着和景色的不同中,你领会到了什么?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1、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2、交流、评议,感知祖国南北跨度之大。

3、小结:由于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因此当祖国北方处于冰天雪地的隆冬时,南方的海南却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如过你去北方旅游,可别忘了防寒哦!

【设计意图】本课教学仅仅靠书中的图文、教师的语言是无法言尽祖国山河之壮丽,地域之辽阔的,为使教学内容更加厚实,信息更加广泛,教学更有实效性。我在课始就以回顾春晚节目激发学生兴趣,在观看中留心一下观众衣着的差异,自然的引出南北温差,结合温差带来的景色的不同等现象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祖国南北距离远,跨度大。

活动二:算一算————从数字上感受祖国之大

过渡:谁知道我国南北到底相距多远呢?请同学们先从地图上找到祖国最南端和最北端各伸至哪里,在图上把位置标出。

最南端:南海的南沙群岛中心的曾母暗沙4°N附近。

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1、学生仔细观察地图,个别汇报交流。

到底南北相距多远呢?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提示做个计算。(提示:地图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为110千米,我国南北的跨度约50度。)我国南北距离相差约多少千米?如果一个人每天步行8小时,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从南往北走,大约要走多少天

1、学生计算  汇报(约5500千米,约138  要四个多月)

那东西距离又是多少呢?也请大家先在地图上找到最东端和最西端的位置,再量一量东西两端之间在地图上的距离是多少,再根据比例尺算一算两地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如果也以南北的行走方式一样从东走到西的话,他需要走多少天?

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1、学生计算  汇报数据(约5200千米, 130  四个多月)

从计算的结果来看,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的方式,让学生在求解的过程中对祖国东西、南北跨度之大有一个更准确、深入的认识,从数据上分析给学生更科学、更有力的解释。

活动三:比一比————从与主要国家的比较中感受祖国之大

从这两组数据中,我们的确感觉到了祖国东西、南北两地的距离之遥远,其实我们刚才算的还是直线距离,在我们生活中如果要从最东边坐车到达最西边,实际的路程还要比这远的多。因为路线是弯曲的、不可能这样笔直,距离就更长了。东西、南北的直线距离就这么长,那么由这样长的跨度所构成的整个面积就更是广阔了。你能说出我国的国土面积吗?

1、学生个别汇报  

(板书:国土面积     960万平方千米)

谁知道我国960万平方千米的面积在世界上排名第几位吗?

    2、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出示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让学生了解。

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国别

俄罗斯

加拿大

中国

美国

巴西

澳大利亚

印度

面积(万平方千米)

1710

997

960

936

851

768

297

居世界位次

1

2

3

4

5

6

7

我国在面积上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全世界有独立的国家190多个,我们排第三,这个排名前不前呀?相当于整个欧洲的面积。欧洲有40多个国家,总面积约1000万平方千米,而我们一个国家的领土就有960万平方千米,几乎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从这些比较中,让我们再次真切感受到:我们的祖国是多么的辽阔!

【设计意图】:有效的体验活动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完整的、深刻的体验,从而产生实质性的效果。因而我采用选点串线,聚点成面的逐次推进、层层深入的方式来呈现祖国疆域的辽阔。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依据资源进行整理、加工,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这样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体现了课程的本质特征——以学生为中心。

刚才,我们通过看一看、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这些方式感受了祖国的辽阔。除了这些方法,你还能用生活中的什么来说明我们祖国的疆域辽阔呢?

1、学生交流讨论  个别汇报

小结:是呀,这许许多多不同方面的事实,都证实了我们的祖国有着辽阔的疆域。

不论从南北温差、东西时差还是和其他国家的国土面积的对比中,都让大家真切感受到了我们祖国之大。其实,我们祖国真正的国土面积还不止960万平方千米呢!

第二部分:感知辽阔的海域

过渡语:因为这960万平方千米仅仅是我国的陆地面积,也称“黄色国土”。我们祖国除了“黄色国土”,还有很辽阔的“蓝色国土”,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一找它们的具体位置。

出示中国版图,让学生看清“蓝色国土”的范围与位置。

1、学生看地图,分别找到四大海洋名称。

2、指名汇报。

小结:从北到南,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越占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为祖国经济的繁荣提供了有利的因素,请同学们努力学习,将来用你们的才能去开发海洋资源,让明天的祖国更强盛。

【设计意图】:在我国许多人的头脑中,对中国的疆域面积存在着一个误区,即提起国土,仅知道960万平方千米“黄色国土”,不晓得近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这种“大陆观”已远远不能适应即将到来的“海洋世界”的新形势。因而,我们的教学应让学生知道中国是个陆地大国,也是个海洋大国。约占陆地面积三分之一的海洋面积为祖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第三部分:总结提升   歌曲激情

所以准确地说,我们祖国的面积大约是1260万平方千米,其中包括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面积和30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面积,既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身为中国人,我们为之深感自豪和骄傲。

记得有位歌手曾唱过一首歌,名字就叫《大中国》,让我们在欣赏的同时,一起高歌,一起来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同时展示长江、黄河、长城、珠穆朗玛峰等祖国标志性的图片)

【设计意图】:水到渠成,此时的歌声已溶入了孩子对祖国的情与爱,无论是唱得优美的,还是沙哑的、走调的,孩子们都是激动的、自豪的。让他们在歌声中享受,在享受中体验,在体验中升华情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省级行政区

知识目标:

1通过地图和生活实例初步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版图上的大体位置。

能力目标:

1学会看中国地图,知道图例、比例尺的含义,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

情感目标:

通过讲述我国的行政区划,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特别是通过了解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进而激励他们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行政区划

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在这个辽阔的国家里,生活着十几亿人,可谓是一名副其实的大家庭了。相对而言,我们学校就是一个小家庭。为了管理好这个小家庭,我们学校进行了分级管理的办法,(学校——年级——班级——小组)。同样的道理,为了管理好一个十几亿人的大家庭,也必须有一定的管理方法,那么,我们国家是采取什么办法来进行管理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一个问题——行政区划。

为了方便管理,为了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我国将国土分为若干个地区,并设立若干个级别,这就是行政区。板书:行政区

【设计意图】:通过学校分层管理方式的引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行政区划。

活动二:了解省级行政单位

我国的行政区域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在必要时,国家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

那么,目前中国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单位呢?请同学们读读书上的“小资料”。

1、学生阅读资料   个别汇报

小结:目前我国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总计34个省级行政单位。那么,这34个省级行政单位分别叫什么名字呢?它们分别在什么地方呢?请按以下四条线路在地图上找一找。(出示版图  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粗线标出线路)

1)以辽宁为起点,按逆时针方向沿陆上疆界,依次找出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

学生说一个,教师板书,以辽宁为起点的省级单位有: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云南、广西。

以辽宁为起点,按顺时针方向沿海找下来,依次有哪些省级行政单位。

(方式同上)以辽宁为起点的沿海省级单位有: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还有广西。

2)分别找长江和黄河干流依次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

讲解长江流经的省份有:第一个是青海、接着是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

讲解黄河流经的省份有: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

刚才我们用四种办法来查找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相对位置,用这四种方法查找完了以后,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基本上都找到了。但是,还有几个没有包括在内,大家知道是哪几个吗?

学生随意发言(北京、台湾、贵州、海南、香港和澳门)

这些都是属于省级行政单位,大家可千万不要忘记了她们呀!我们知道,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在199771成立的,澳门特别行政区是在19991220成立的。

【设计意图】:只有在老师的引领下,自主的习得知识,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按四条不同的路线找到相应的省级单位,这既是对学习知识点的梳理,又向学生渗透了读图的方法,真正做到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指导者、引导者、平等的合作者。

活动三:游戏中熟悉

过渡:下面我们通过一组竞赛游戏来记住这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在地图上的大体位置。首先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来熟悉这些省区。

竞赛一:“找门”游戏:将全班分为三个小组,一组负责省级行政区划的全称,另一组负责说出该省级行政区划的行政中心,最后一组负责指图(说出大体位置)。

每次从每组抽出一名同学,选其中的一名同学先说,另外两名同学应该把相应的内容迅速说出来或指出来。说对了加一分,说错了不给分,最终以分数来定哪组获胜。

竞赛二:“拼图游戏”:每个人买一套拼板,或自己找一幅大小合适的中国行政区划图,将其按照行政区划分成34份,并且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看哪个组拼得又快又好。

竞赛三:“找邻居”:从班里选出34名同学,分别代表34个省级行政单位,剩下的同学作裁判,教师说出某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或行政中心,也可在地图上指出它的位置,然后代表这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同学举起手来,同时代表的省级行政单位与这个省级行政单位相邻的同学立刻站出来,并描述“自己”在该省的哪个位置。答错的同学会被扣掉一分,看谁扣分扣得最少。并在活动结束时把祖国的整个版图在黑板上拼出来。

【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三个游戏活动都强调学生的全身心参与、真正做到活动着、快乐着、收获着,不为活动而活动,更不是把活动作为课堂景观来点缀教学过程。设计活动时充分考虑针对性、层次性、实效性和生动性。

除了地图,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可以表现我国行政区的事物,你发现了吗?

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链接生活实际是品德课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前、课中、课后的活动设计都以来源于生活而回归生活、指导生活、服务生活为目的,因此,我在这儿不忘提醒学生联系日常生活想一想,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分析。

总结:有了行政区的划分,使我们生长在幅员辽阔的十三亿中国人民,同样感觉到了生活的方便,社会的安定、人民的团结和祖国的繁荣昌盛。让我们一起高声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祝愿她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播放歌曲《歌唱祖国》。

(学生版图事先由教师把地图贴在硬纸板上,然后按省级行政单位剪开,分发给学生。)

活动四:延伸探究

1、回家看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试着用最短的时间说出该城市所在的省区。

2、班级组织一次竞赛活动,内容围绕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展开。分组进行,淘汰制,最后剩下的两方进行决赛。

【设计意图】:课堂仅是教学的主阵地,真正的学习是需要回归生活的。课后的巩固延伸活动就显得特别重要,它是对课堂学习的进一步升华与落实。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在课下的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求真正达到以活动促巩固,以活动促发展的目的。

板书设计:    

我的祖国多辽阔

 

         陆地面积 960万平方千米           23+5+4+2

辽阔的疆域                            行政区  

(第一课时) 海域面积 300万平方千米 (第二课时)乡

 

课后小记:


                   2、 江山如此多娇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地形、地势特点,知道我国的主要地形、地貌、并能在地形图上找到它们的位置。

2.探究多样的地理环境给我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带来的益处,促进学生对这块我们中华民族祖祖辈辈生活、繁衍的热土,萌生热爱之情。

3、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况,明白“母亲河”的含义,形成热爱母亲河的情感与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4、知道祖国山河壮丽、秀美,形成热爱祖国的情感。懂得多视角欣赏自然之美,并由此唤起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准备:中国地形图

教学设计: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我们的国土有960万平方千米,人口有l1.6亿。在这辽阔的祖国大地上,居住了汉、蒙古、西藏、维吾尔、高山等56个民族。祖国不仅人口多,民族复杂,地形也是复杂多样的。今天我们学习自然环境要素之一的地形。

师:地形是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它在地理环境中起着基础的作用。掌握了它,才能进一步理解其它自然要素和各地区自然环境基本特点以及如何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和发展生产等情况。

评: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机,揭示学习内容的有机联系。

师:学习地形,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即地形和地势。

请同学们翻书P.52P.53

师:什么叫地形?什么叫地势?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一、地形与地势(板书)

生:地形是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师:对,答得很好。由于地形表示地表形态(字下有圈者板书,以下同),地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总趋势。所以,地形的概念比较大,地势状况是地形特征之一。评:加以比较,明确两个关键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师:地球表面的形状多种多样,为了更好区别,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

二、五种地表形态(板书)

(学生翻中国地图册P.8,教师出示五种地形景观图。)师:这五种地的外观有哪些不同呢?

(学生小声讨论,教师进一步讲。)

师:我们可以从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地表起伏状况等方面加以概括。

(学生边对照五种地形的景观图,边思考并进行讨论。教师边讲,边板画、填表。)

(出示五种地形比较简表。)

(上表有划线处,均系空白,经边讲、边画、边填,最后内容如上列)

评:概括完整的知识结构,图文并茂地列表比较,清晰而易掌握。边问边讲边填,利于启发。

师:从地表起伏状况来看,平原和高原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看中国地图册P.8册下方的①、④图。)一般说来,平原、高原地面广阔,起伏较小(填表),但也有的高原地表起伏很大(指青藏高原)。平原和高原地表起伏都很小,我们从垂直高度上讲就是海拔或者相对高度(停顿)较小?

生:相对高度小。

(教师板书,在表中相对高度栏上填下小字。)

评:针对初中学生在比较时不易区分相似者,再分组对比,有利理解。

师:这两种地形从形态、相对高度来看较为相似,那么区别它们的关键应看海拔,(略停顿)还是相对高度?

生:海拔高度。

师:海拔高度不同是区别它们的重要标志。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教师填表及绘表中图并指图,如华北平原大部分海拔在50米以下。)高原海拔大于200600米(填表及绘表中国,并指图如内蒙古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米左右)。

评:边讲边填绘,图形典型、简明、印象深。

师:(引导学生看中国地图册P8下方的②、③图)

评:利用地图册中的图,表现力较强。

师:山地、丘陵地表起伏都大,但有显著不同的特点。(教师边指图观察,边说这可以从顶和坡(板书)两个方面来辨认。山地:一般顶尖坡陡(教师填表,及绘表中图),丘陵一般顶浑圆,坡缓(教师填表,及绘表中图)。

除顶、坡之外,丘陵和山地它们在海拔和相对高度上有什么不同?

从海拔看:丘陵一般在500米以下(填表)山地在500米以上(填表),但有的丘陵(指图)如黄士高原上的黄土丘陵,海拔有的就达到1000米。

师:所以判定丘陵和山地最主要的标准,是海拔(停顿)还是相对高度?

生:相对高度。

师:对。山地相对高度较大(填表)丘陵一般在100米以下(填表)。

(引导学生看中国地图册P8下方的⑤图。)

师:盆地在五种地形中一般是哪两种地表形态的组合?

生:山地和平原。

师:对。它在地表形态上看有什么特征呢?

生:四周高,中央低。(师填表,并绘图)

评:将盆地作为山地和平原的组合,利用巳知推导未知,方式新颖有效。

师:在相对高度上,四周相对高度比较大,底部较小。(师填表),像脸盆一样。我们福州就是一个小盆地,它底部是一个平原,如果我们站在平原的高处,可以看到它的东、西、南、北分别被鼓山、旗山、五虎山、莲花峰所围绕。所以福州盆地有:“东鼓、西旗、南虎、北莲”的说法。

评:联系乡土地理,具体生动。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五种地形的区别方法,为了更直观地反映它们之间的相似和差异,可用一幅综合的剖面图来表示。

(教师边画综合剖面图边说明。)

评:用一幅剖面图综合表现五种地形的特征,既直观集中,又便于相互联系。如此小结方式新颖。

师:请同学们看中国地形图,我国地形有哪些特征呢?

三、我国地形、地势概况(板书)

师:从地形类型上看,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一下子可能答不清楚,教师指出)

1.特点:(板书)

1)地形多种多样交错分布(板书)

评:朱启发提问,后板书结论,留有思考余地。

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图册P.8,中国地形图,指出:注意地图上的颜色。)

师:(边指图边说明)如四川盆地中有丘陵,青藏高原上有山脉和盆地等,图中黄黄绿绿交错分布着。所以说,祖国地形多种多样,交错分布。

评:经常用到分层设色地形图,多图配合。

师:从地势高低起伏总趋势来看,它有什么特点?注意观察地图上的颜色和高度表。

评:运用已学技能,启发读图,比直告结论好。

(学生议论并作答,教师总结得出:)

2)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板书)

师:大体可分为几级?;。

生:可分为三级。

师:这是第一级阶梯,图上画出第一级阶梯的边界山脉和青藏高原)它位于祖国的西南部。海拔4000以上,是祖国地形最高部分,叫青藏高原。阶梯边界的山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这是第二级阶梯。从第一阶梯往北、往东是我们祖国高原和盆地的主要分布地区,它与第三级阶梯的边界山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脉一巫山一雪峰山,海拔100Q2000之间,主要地形区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

这是第三级阶梯。从第二级阶梯往东是祖国第三级阶梯,它的海拔多在500以下,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评:将地势阶梯与地形单元相联系,并突出地理界线,很有必要,为后续地形分布奠基。

师:为了更好地说明祖国地势从西往东的起伏状况,我们可以用已学过的哪种地图来表示呢?

生:地形剖面图。

师:我们以沿32°N纬线作一地形剖面图。(先展示书P35上图,再展示该面的下图)从剖面图上,我们更清楚看到祖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这种西高东低地势分布特点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产生什么影响?

2.西高东低的地势的有利影响(板书)

(引导学生先观察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后阅读课本P35第二段文字,结合讨论,最后教师指出)

①气候上,西高东低地势使海洋上湿润空气深入内陆,供给大量水汽(边讲边画)有利于农业生产。复杂多样的地形,也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性。

②交通上,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方便了我国东西交通,也方便了我国沿海和内陆的联系。长江(指图)干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交通的大动脉。

③水力资源上,许多大河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水流湍急,(边讲边画)水量又丰富,这样水能就十分巨大了。

评:整理课文要点,理清了头绪。板画简明有效。

师:我国为世界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震动世界的著名的三峡工程的兴建,就要在第五次人大会上通过,而正式确定下来了,它是全世界最大的水电站。它是祖国的荣誉和骄傲。它就位于祖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之间(指图)。也由于河流流经不同的地形区,使各大河上、中、下游的河段特征也不相同了。

评:联系重大时事的地理背景,适时进行国情教育,强化学习动机。

师:西高东低的地势还有什么影响?

(学生感到兴趣,七嘴八舌地答出各式各样的问题)

师:对这些你们可以答很多,课后你们还可以商量讨论,但最主要还是上面这三点。

评:提供发散思维机会,留有课后思考余地。

师:想一想,如果我国地势西低东高对水汽会有什么影响?(教师边讲边画)

生:东面太平洋来的水汽就难进入内陆。

评:利用逆向思维和相反想象,是巩固正面理解、培养应变能力的好方式。

师:对水能资源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评:逐步引导推理。

生:由于水汽减少,水能资源也大大减少了。师:还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生:从西到东的河流交通也不方便了。

师:这些都对。现在再从地形图上看出我国哪种地形面积最大、分布最广?

评:越往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的机会越多,符合认识过程规律。

生:(大体可以答出)高原、山地面积大。

师:对,所以,我国山区面积很大,我国也是世界上有名多山的国家。多山的地形特点,对我国农业生产有何不利影响?

生:(大体可以答出)耕地面积小。

师:所以耍“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评:适时自然地进行国情、国策教育。

师:我国大陆上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大陆架部分。所以有人把它称为第四级阶梯。

四、大陆架(板书)

评:这样归纳,更有利于系统掌握。

师:大家看祖国地形图,大陆架是什么颜色?生:浅蓝色。

师:(指图说明)从祖国地形图上可以明显地看到我国地形图上浅蓝色部分面积是很大的。

师:请同学们看书P.36第三段。大陆架概念。概念:(板书)

师:关于大陆架概念,我们要注意:(教师边强调要点,边画)

①它是大陆领土向海洋自然延伸部分。(板书)

②深度不大。(板书)   ③坡度平缓。(板书)

评:用此板画,有效地说明大陆架概念诸内涵。

师:大陆架在大陆边缘通航条件好,浅海地区矿产资源,如石油等容易开发;浅海地区阳光容易透彻海底,鱼产丰富,且作业条件好;由于大陆架有这么丰富的资源,被称为“聚宝盆”(板书),正因为如此,现在世界上关于大陆架的争端也越来越剧烈。

2.我国的大陆架;(板书)评:自然地寓爱国主义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师:谈到大陆架,我们应当感到自豪,我国是世界上大陆架面积最宽大国家之一。指图说明:渤海和黄海海底全部是大陆架,东海海底大部分和南海海底一部分也是大陆架。它们是祖国的巨大财富,这也引起了有些邻国对它的觊觎。关于祖国大陆架的情况,以后再结合有关内容对大家介绍。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1.地形和地势的概况。

2.五种地形的区别。

3.我国地形特点、地势三级阶梯及其意义。

4.大陆架的概念。

五、课后作业:

1、认真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平凉和高原,丘陵和山地的主要区别。

2)祖国地势三级阶梯的范围和意义。

3)大陆架的概念。

活动生成:

地形相对五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这部分内容更生动,易于学生学习,课上我采用了猜一猜的活动,首先介绍我国五种地形的特点,然后再分别出示各种地形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这幅图中画的我国的哪种地形,你是怎么想?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习的质量。

为了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分析的能力,在讲授长江、黄河这两条母亲河时,我采用了学生自学的方式,课前布置学习内容,讨论学习方法,课下同学们选择自己想要调查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课上再进行交流汇报,互相补充,交流学习到的内容。

 

课后小记:

 

 


3 祖国的宝岛台湾

教学目标:

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问题的由来,知道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2、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的解决,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教学准备:台湾图片、台湾相关资料

教学设计:

活动一  美丽的宝岛---------------台湾

1.台湾在哪里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找台湾的位置,看看与中国大陆的那个省最近。也可以在中国地图上量量台湾到中国大陆的距离。

2.美丽富饶的台湾

1)让学生找一找台湾的别称或由老师直接将台湾的别称(“米仓”“东方糖库”“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南盐库”“兰花王国”“蝴蝶王国”“珊瑚王国”“鱼仓”等)列出来。引导学生思考,为佬台湾会在这些别称?从这些别称中,想象台湾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2)按照别称提供的线索,让学生找一找有关介绍台湾物产和风光的图片、文字资料。如田间的水稻、甘蔗、果园,海滨、树林、渔场,南国的花卉、蝴蝶等,并在班上交流。

3.老师参考资料库中的资料,向学生讲述历史上大陆与台湾本地人共同开发台湾的故事。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让学生自己.也可以将材料、事例分门别类发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表演、图画解说、编制问答题等多种形式向大家做介绍。

活动二  根脉相连

让学生看看勃勃生机吉的几幅照片,想一想,祖国大陆笔台湾有哪些共同点,为什么会有这些共同点?可以采取以下步骤进行:

1.总结出教材中五幅照片分别反映的五个方面:饮食文化、节日风俗、语言文字、历史渊源、传统文化等。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补充。

如速冻食品中台湾的汤圆、快餐食品中台湾的方便面、台湾风味餐馆中的台湾菜、台湾电视剧、各种新闻节目、以及能够反映台湾人生活方式、使用的语言文字、文化风俗的照片图片等。

3.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找一找台湾作者写的书,如蔡志忠的漫画或其他文学作品、表少年读物等,看看里面讲的事情,引用的典故、格言等,感受其中根深蒂固的中华文化基础。

活动三  两岸情深

1.学生找找或教师介绍两岸同胞思念亲人和盼望相聚的诗词、歌曲、事例等,大家讲一讲,唱一唱。

2.目前,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日益增多,如果班上有亲戚在台湾的同学,或有台湾来大陆工作人员的子女,也可以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感受。

3.每个人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段对台湾同胞的“寄语”。可以是一段小诗、一句深情的话、一篇日记、一封信或一幅画。在小组或班组交流,也可以制成专栏展示。

活动四  祖国一定要统一

1.教师向学生讲解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一贯立场。也可以指导学生自己查找,以及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保卫台湾和台湾失而复得的故事(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日本强行夺走台湾等),进行阅读和学习.

2.引导学生查找和关注近期媒体中有关台湾问题的报道。台独分子搞分裂的活动事例、我国政府的态度和声明、台湾人民反对台独的斗争等。

3.结合前两个主题的学习和收集的相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声明或化开信,每个小组可自己选择题目,如,给台湾同胞的公开信,反对台独的声明,也可以模拟台湾小朋友写一封呼吁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呼吁书”……

4.班里搞一个模拟“两岸儿童盼统一”新闻节目。可以找一个“主持人”主持节目,每组出一名“播音员”,宣读本组的声明或公开信。还可以请几个“小记者”对班上同学进行随机采访。

活动五  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合作

1、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反映两岸人民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活动的图片和报道。

2、调查本地区有哪些台湾独资或当地与台湾合资兴办的企业,看看商店中有哪些从台湾引进或台资企业的商品。

3、找找媒体中有哪些相关栏目和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海峡两岸”。让学生看一看这类节目,登陆相关网站,并把获得的信息在班上交流。

活动生成:

在导入中,我设计了以现在学生最喜爱的超级女生周笔畅的《阿里山的姑娘》引入课题,学生兴趣浓厚。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台湾和大陆人民之间是血脉相通,在对此内容的教学时我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首先指导学生学习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方案的制定,然后学生进行研究,再进行汇报交流。

课后小记:


4   祖国江山的保卫者

教学目标:

1. 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江山的保卫者,了解他们的革命斗志和奉献精神。

2. 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热爱解放军。

3. 了解国防的重要性与人们参军的热情,树立国防意识。

教学准备:学生了解有关解放军的事迹

教学设计:

活动一   解放军英雄谱

1.收集历史上和现在解放军英雄的图片、故事,以及守卫在边防线上的战战士们的事迹,在班上交流。

2.开展了解放军历史的活动,如收集不同时期的军装图片、武器图片、办个小展览,以加强学生对解放军的认识和对解放军发展历程的兴趣。

活动二  唱唱军歌

1.学生分主题收集军歌。比如反映战士精神面貌的、表达战士思念亲人的、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讴歌战斗英雄的等等。

2.学生在班上展示军歌:适合集体合唱的可用大家齐唱的形式,适合独唱的可推选嗓音较好的同学单独演唱。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赛歌,看谁唱得有气势,谁唱的歌更多。

3.同学们议一议,自己最喜欢哪一首歌,为什么?

活动三   当兵真光荣

1.承接上一活动,根据本地区的情况组织学生调查。可以采访本地征兵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军属、驻军营地等,也可以查找媒体有关报道,了解人们为国应征参军的情况和工作在国防战线的工作人员、科学技术人员的事例。

2.开展“长大我也去参军”畅想活动。让学生想象自己长大后成为一名解放军的情景。

3.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考虑做一些军事模拟游戏,或请当地驻军给学生搞一次军事训练。

活动四  人民子弟兵

1.收集“人民子弟兵为人民”的事迹。如解放军参加抗洪防汛、森林救火、地震抢险、地方建设等。

2.以各种形式在班上汇报:

活动五   拥军爱军行动

1.结合新年即将来临,可以开展一次慰问解放军的活动,或设计贺年卡给解放军的活动。

2.开展“我和解放军叔叔交朋友”的活动。事先与解放军某部取得联系,引导学生给战士写信,和战士交朋友。

活动生成:

比赛唱军歌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学唱几首军旅歌曲的任务,在课前歌声中让学生唱一唱,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歌声最洪亮,于是本节课便在学生的歌声中开始了。

为了使学生可以感受到生活在不同地方的解放军的艰苦生活,课上我给同学们讲述了生活在帕米尔高原以及东海小岛的解放军的生活,学生都对他们的精神感到敬佩。

模拟军训活动,站军姿、正步走等活动,使学生更加体会到军人的日常生活。

 

课后小记:

 

 


第四单元   我们都是中华儿女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五十六个民族.

2.知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礼仪习俗,增进民族团结.

3.知道各族儿女共同创造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民族的团结和繁荣.

4.知道生活在海外的中华儿女也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了解他们情系中华,报效祖国的情绪.

1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教学目标:

1.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 初步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3. 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礼仪习俗。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分布图及图例说明。

2. 教师准备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3. 师生几套民族服装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服饰。

学生准备各民族在历史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相关资料。

教学设计:

活动一  中华民族大家庭

1.从民族分布中找一找我国有哪些民族。在方框里写写“我所知道的民族”名称,学生之间可开展“看谁知道的民族多”抢答竞赛。

2.在地图上找找我国的五在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3.民族小考察。了解本地区的民族自治洲、自治县(旗),本班、本校同学中有哪些民族。

4.看看钱币上不同民族的文字(汉文、维文、蒙文、藏文和壮文),不同民族人头图案。5元券,下面右侧主景是藏、回族人物头像;2元券,下面右侧主景是维吾尔、彝族人物头像;1元券,下面右侧主景是瑶、侗族人物头像;5角券,下面左侧主景苗、壮族是人头像;2角券,下面左侧主景是布依、朝鲜族人头像;1角券,下面左侧主景是高山、满族人头像。

5.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唱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歌曲,体会歌词的含义。

活动二民族知识知多少

1.师生苟同查找资料,依据资料提供的信息,又如,有关民族形成的传说、民族人口、信仰、语言文字等,了解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与文化。汉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涉及的方面比较多,以后还要学习更多的内容,因此,此处参考教材提供的思路进行教学即可。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下一些少数民族的起源历、历史和主要文化。

2.用多种形式在班内汇报交流。如讲讲炎帝和黄帝的故事;或用表演的方式,扮演炎帝或黄帝向今日的子孙们讲述当年他们的故事;扮演不同民族的儿童,介绍这个民族的历史、广货还可以开展“民族知识知多少”知识竞赛和小展览。

活动三  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可以参考教材74~77面内容分成若干学习主题,每个组承担一至两个学习主题。

1.学生自愿结合成组,分专题查找反映和介绍不同民族生活习俗、文化特点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如饮食文化、民居、服饰、艺术等。收集实物,如小饰物、民族乐器、民族工艺品、民族服饰等。

2.学生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并用多种形式交流。具体活动方式可参考以活动设计。

1)民族博物馆

1)将学生收集的图片资料和实物分门别类摆放出来。由收集者向其他同学做简单的介绍。

2)可以猜猜看的形式,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猜一猜图片、实物中反映的是个民族心甘情愿、服饰、乐器、工艺品等;唱一首民族歌,跳一个民族舞,让其他同学猜一猜测是哪个民族化曲和舞蹈;用语言描述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让大家猜一猜是哪个民族的习俗等。

2)民族服装展示会

1)在上一个活动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小组准备某一民族的服装。

2)每个小组就自己所找到的服装进行简单改造或搭配。此活动可以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与创造力,但不能偏离其民族。

3)各组将自己改造(或搭配)好的服装给大家,每组可设一名解说员进行介绍。

3)民歌舞会

1)说一说:知道哪些民族歌舞,并说出它的特点。

2)跳一跳:把最喜欢的民族舞蹈表演出来,如:新疆舞、藏族舞、蒙古族舞、傣族舞……

3)唱一唱:演唱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

4)奏一奏:鼓励有特长同学介绍演奏他们所学的民族乐器。

3.探究活动:探究服饰、民居、民族歌舞等当地地理环境、特产、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等的关系。

活动四欢乐的民族节日

1.考察活动:收集介绍我国各民族节日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民族节日日期、节日的意义、有关节日传说、节日习俗、节日活动等。

2.模拟活动:在课堂上进行庆祝民族节日模拟演示,可以播放有关节日音乐、画面,把学生带入民族节日氛围中参与体验。

3.探究活动:每个小组拟订一个主题,全班开展讨论,如:民族节日与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的关系,民族节日与民间传说、信仰的关系……

活动五趣味运动场

1.师生准备:了解一些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并进行模拟训练。

2.表演比赛:可把运动项目分成单项、集体项目进行表演比赛。

3.交流探究:师生交流自己所在民族喜欢的体育活动,探讨这些体育运动产生的原因,这些体育运动在民族中的影响,体育运动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

活动六  欢迎远方的来客

1.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不同民族的饮食文化习惯和礼仪习俗。去别的民族地区旅游过的同学,可以找当时照片,回忆旅游时所了解到的民族习俗

2.各小组可以准备小品进行少数民族的礼仪表演。或播放有关民族礼仪的录像片。

3.参考教材第77页,通过设置情景问题,让学生参与并体验不同民族的礼仪习俗和待客方式,如藏族人给远方来客献哈达,喝酥油茶;回话人请远方来客喝八宝茶等。

在表演中,引导学生思考:当主人用本民族友好的方式招待客人,而客人表现出不喜欢时,作为主人会怎么想?由此引出该怎么对待此类情况的问题。

4.如果本班有其他民族学生,可以相互交流本族在生活习惯、待客礼节等方面的习俗和礼仪,大家讨论怎样做到相互尊重各自的生活习惯。

活动生成:

在这一主题的教学中我采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早在十一放假时我便布置给学生一份长作业,利用假期时间,调查一个你最想了解民族,于是在上这部分内容时,学生都是有备而来,说起来有根有据,有一部分内容是老师也不知道的。

 

2   各族儿女手拉手

教学目标:

1.知道各族儿女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2.了解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相互理解和尊重,共同维护着国家的安定和民族的团结。

3.知道我国政府为了保护民族文化,促进和发展少数民族的繁荣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整理中华历史上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劳动结晶,杰出人物的成果、事迹。可采用图片、实物、文字、音像等多种载体来呈现。

2.了解各级人民政府采取的各种民族政策,如:发展文化教育建设、保障参政议政的权利,促进经济领域的发展……

教学设计:

活动一    共同创造中华文明

1.参考教材内容,师生共同收集整理反映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成果的资料,如吃穿用的实物、文学作品、音乐绘画等。

2.用多种形式在班上交流展示。

活动二  优秀的中华儿女

1.学生可以分成若干小组,调查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各族儿女中的杰出人物,取得的光辉业绩。

2.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到的优秀儿女。(出示照片,演唱歌颂他们的歌曲)

活动三访问参观

1.   组织学生去访问了解那些在本地工作的不同民族人们所从事的职业,他们的生活情况。

2.   汉族地区的学生可以到少数民族学校去参观访问,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和少数民族学校的师生一起联欢;也可以开展“心连心、手拉手”的系列活动。

活动四  爱心列车

1. 考察活动:让学生分成若干个“爱心列车小分队”,去了解各级人民政府尊重、关爱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与行动。如:发展文化教育建设、保障参政议政的权利、促进经济领域的发展……

2. 小论坛: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加大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力度?今后如何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3. 调查报告:根据学生的调查了解,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少数民族地区有待改进与发展的问题写出来,同学之间相互磋商,把切实可行的建议反映给相关部门。

活动生成:

在对前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后,可以说学生已经  知道我国的繁荣与富强是与各族儿女共同建设互相帮助分不开的,各族儿女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比做出了贡献。因此对此部分内容我没有进行过多的讲解,而的通过学生这一段时间以来的学习自己进行归纳、总结的。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以学生自学为主。

 

课后小记:


3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生活着许多华人,他们和我们有着同样的血脉、同样的根。

2、知道许多海外华人尽管身在他乡却有着割不断的中国情结,他们时刻关注着中华民族的繁荣兴旺,并为祖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我的中国心》《你在他乡还好吗?》《绿叶对根的情谊》《龙的传人》等歌曲。

2、师生收集各个国家里的中国城资料,了解城内的建筑、文化、饮食、活动等情况。

3、师生收集整理海外华人的故事(包括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调查了解自己的亲朋好友、隔壁邻居在国外的经历和他们真实的故事。

4、师生准备开展活动的服装、道具,排练各类节目。

教学设计:

活动一  我的中国心

1.   课前,师生收集各个国家里的中国城资料,了解城内的建筑、文化、饮食、活动等情况。

2.   课上,师生共同交流,在音乐《我的中国心》中展示收集到的资料(图片、文字资料……)。

3.   探究活动:为什么海外华人要在国外建立中国城?理解歌词“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的深刻含义。

活动二   你在他乡还好吗?

1.   课前准备:收集整理海外华人的故事(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有条件的地方,可让学生调查了解自己的亲朋好友、隔壁邻居在国外的生活的情况,以及他们的一些经历和故事;收集有关的书信、礼品等。

2.课堂展示:

1)播放音乐《你在他乡还好吗》,说说自己对这首歌的体会和感受。

2)介绍了解到的海外华人或自己的亲朋好友、隔壁邻居在国外的经历,讲讲他们的故事,读读他们的书信,看看他们送回家的礼品,说说他们的思乡情结,体会他们的感受。

3)也可以讲讲其他海外华人的故事,体会他们的酸甜苦辣。

活动三   魂牵梦萦系中华

1. 学习交流海外华人“情系中华,为国争光”的事例。

2. “相聚---------龙的传人”主题活动:在前面开展的毓活动中,通过学生收集、整理反映海外华人有关事迹的图片、音乐、影像等相关资料后,让学生扮演一些生活片段,从中让学生体会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体会海外华人对祖国母亲的爱,从而进一步认识到我们都是龙的传人的归属感和责任心。

活动四  美好的祝愿

1.可以引导学生在网上与海外的华人聊天,交流感情同时也送去美好的祝愿。

2. 可以通过亲朋好友、隔壁邻居的海外关系,开展“一封书信、一幅字画寄深情”的互动活动。

3. 可以通过学校或集体与海外的留学生、国内派出机构等的联系,搭起友谊的桥梁,开展“祖国连着你我他”的系列活动。

活动生成:

1 课前我通过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曲导入,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歌词中有一句话是“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旧是中国心”?

2 在本节课前,我首先让学生对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教育家陈家庚的事迹进行研究学习,通过对陈家庚的调查了解学生很自然地就理解了为什么这些长年生活在海外的华人仍然心系祖国,心系家乡。

3、在课上学生有的提到的华人,有的提到了华侨,还有的提到了华裔,针对性同学们提出的不同名词我对此分别进行了介绍,什么是华侨,什么是外籍华人,什么是华裔,什么是华人,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又有什么不同。

 

课后小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