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折叠》:底层民众的饥渴性赞美

 育则维善余言 2016-09-04



作者:郝景芳
类型:小说




文|陈宇

2016年8月21日,《北京折叠》获得第74届雨果奖。这是继去年科幻大伽刘慈欣之后,中国作家又一次摘得该项大奖。很快,振奋国人的消息就刷爆了朋友圈,一波波鲜花和赞美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想去了解这又是部什么样的神作。

    《北京折叠》篇幅很短,只有2万余字。急急寻来读后,却不免失望。甚至心下生疑:这就是雨果奖——被称为科幻界诺贝尔——的获奖作品?

    小说的故事设定在不知年月的未来,北京六环之内被脑洞大开地折叠成了三个空间。第一空间500万人,住着有权有势的管理者;第二空间2500万人,普通白领;第三空间5000万人,最弱势的劳动人民,如垃圾清运工、小贩等。三个空间按时运转,天翻地覆,分别隐喻社会阶级中的上流、中产、底层。他们各自对应的生活时间则是24小时、16小时、8小时。换句话说,身为底层人,又穷又累不说,最悲剧的是连自己的生命也被大大压缩了。

    老刀是第三空间的垃圾清运工。为了挣钱供女儿上幼儿园,他不惜冒着危险,穿越时空,替第二空间的研究生秦天给他的女神依言送情书。依言是富家小姐,生活在第一空间,当老刀费尽周折找到她时,才发现是一场误会。依言早已嫁给一个年纪可以当她爸爸的老头,秦天不过是一厢情愿。

    随后,在糊里糊涂地参加了一场上流社会举办的“北京折叠50周年”庆典活动后,老刀悄悄地返回了第三空间,继续他原来的生活。

    从严苛的文学角度看,《北京折叠》无疑是失败的。人物形象很单薄,情节叙事大约相当于三流写手网络小说的水平,谈不上什么发展、高潮,或扣人心弦、悬念迭起。甚至就连小说语言,也被网友所诟病。有好事者贴出了小说原文和译文的对比,结果显示,译文读起来明显更流畅,蹩脚、生硬的原文倒像是翻译。

    从大众所关注的科幻角度看,《北京折叠》不过是借了一个科幻的壳,作品大部分描绘的还是当前这个社会的真实图景。有人说这是软科幻,但再软的科幻,也要合乎一定的情理逻辑。一个非常让人困惑的问题是——小说中的三个空间到底是如何折叠的?还有,为何只有六环以内折叠?那生活在第三空间的人,还不如逃到七环住呢!

    再有,如此界限森严、设计精巧的空间壁垒,老刀一个年纪快过半百的垃圾清运工竟然可以凭血肉之躯,不带任何装备就轻松穿越。更夸张的是,老刀的朋友竟然还来回溜达过四次,直到第五次才被抓到。如此随便和疏于管理,难道不会引发第三空间民众的暴动吗?

    另外一些地方,则暴露出作者想象力的不足。整部作品只有一个科幻小说的架构,而没有任何有科幻意味的细节。比如,已经发展到城市可以随意折叠的“黑科技”时代了,依言还掏出几张大额纸币酬谢老刀。某宝、某微、某钱包等一大堆便捷工具都消亡了吗?我还以为依言只消指尖一动,虚拟货币就随温度或光谱传导并储存在老刀的指纹里自由使用呢? 

    当然,这些可能都属于吹毛求疵了。冷静、客观地看《北京折叠》,它就像如今这个浮躁时代的一支概念股,凭借一个不俗的创意和架构,就诱拐了众多的投资者。锤子手机卖的是情怀,《北京折叠》凭的则是创意。

    《北京折叠》中为数不多的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场景是:每天清晨六点,大货车司机们就呆在北京高速公路的入口处,揉着睡眼,打着哈欠,看六环之内的北京在天旋地转中翻滚、折叠成三个空间。

    不能不说,以三个空间隐喻社会阶层的手法,虽然像皇帝老儿赐给你一把尚方宝剑般老套,但关键时刻,它还真是管用。看看那些赞美之词,大多是“感觉到震撼”“太真实太残酷”“完全就是如今社会各阶层赤裸裸的反映”……

    有感于此,我想给这种赞美定义为“饥渴性赞美”。在当下,贫富差距,身份、地位悬殊,阶级分化是最让人有切肤之痛的社会话题,《北京折叠》中残酷的空间设定,在现实生活中很容易激起底层人的仇富心理,让人恍若发现了新大陆般,看到社会的不公和黑暗,从而获得心理上的认同,不吝为其点赞。

    但事实上,即使没有《北京折叠》,我们的类似感受还少吗?还不够强烈吗?只是,我们大多数时候都像驼鸟一样,撅起屁股挣钱养家,无暇顾及,或者装作聪明地“选择性遗忘”。这正如《北京折叠》获奖后,很多主流媒体集体失声一样。某常作惊人语的×××报倒是上了一篇评论,说:折叠的,不只是北京。

    所以我相信,为《北京折叠》叫好的大部分读者还是如今这个社会上的底层人,他们就如活在小说第三空间里一样,对自身处境心怀不满,对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自由与民主极度渴望,甚至达到了饥渴的程度。他们读过一些书,民智已开,不愿继续麻木,却又无计可施。在被小鲜肉、偶像剧、抗日剧,盗墓、穿越 、宫斗,周小平、花千芳之流所霸占的畅销文化市场,他们找不到认同感。因此,当《北京折叠》这种比较严肃的文学作品借获奖之机进入公众的视野时,他们已经不愿再去计较什么文学性与科幻范儿!他们也不要什么高冷高贵、深刻深沉,他们要的只是有人在这么大的舞台上代替他们发声!甚至,要的只是心理上的一点安慰。

    与此形成佐证的是,人类历史上那些反乌托邦的经典作品通常都会有一大批死忠拥趸。比如《一九八四》,比如《V字仇杀队》,它们的评分常年居高不下。它们自带的政治隐喻光环,遮蔽了其他所有。只要世界依然存着在独裁与不公,它们就将继续散发耀眼光芒,召唤一批批尚未泯灭良知与正义的底层民众如飞蛾投火般聚拢而来 。

    《北京折叠》是会幸运加入上述经典作品的行列,还是会被时代无情淘汰,赞誉者与轻视者心中,各有答案。我想最后重申的是,即使它在很多方面都相当烂,但毕竟三观没毛病。这样的作品,自然是希望越来越多,多到足以产生翻转的力量,将眼下这个纸醉金迷的文艺市场也折叠出一个新世界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