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溺爱家庭教育 不用怀疑,不容怀疑

 我的书海601 2016-09-04

”没有评价,也没有打压,而孩子反而懂了。以后的某一天,妈妈吃了三块巧克力,孩子说:“妈妈少吃,吃多了不舒服!”这种物质的满足,会让他们形成客观的判断: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而不至于因为匮乏,将渴望本身,也当作了物质的价值。

中国父母都喜欢在孩子说“要”时说“不”,为什么呢?一来因为无知。二来会带来爽感。无知是因为,我们都以为,拒绝或延迟孩子的满足,会让他学会珍惜,也让他明白,不是任何东西他都能得到的。但事实上,这种态度不明,会让他更疑惑,到底孰好,孰劣?到底孰可为,孰不可为?比如,孩子说:“妈妈,我想要去游泳!”妈妈看了看天气,说:“快要下雨了,不要去!”孩子不懂得判断。他只知道,他合理的欲求被拒绝,感到委屈,以哭闹来发泄:“就要去,就要去……”

妈妈被吵得不耐烦,说:“行行,你去你去,淹死了别怪我!”

孩子达到目的,出门了。但他不仅没有认识到下雨天游泳不好,反而对母亲有了一肚子怨毒。并且,学会了以哭闹为手段,来达到他的目的,哪怕再不合理,他知道,只要他撒泼,他大叫,他砸东西,父母就会满足。渐渐地,他就被父母定性为“坏孩子”。但换一个方式呢?孩子对妈妈说:“妈妈,我想要去游泳!”

妈妈看了看天气,说:“好的。不过天快下雨了,妈妈陪你一起去,在游泳池边等你,你如果游得不舒服了,马上就和妈妈说好吗?”

孩子和妈妈一起出门。外面雨势渐大。孩子一入水,就感觉不对劲,爬到岸边来,对妈妈说:“妈妈,我好冷,我不想游了!”妈妈用备好的大浴巾帮她擦干水,一句都没有责怪,只是说:“嗯,下雨天游泳太危险了,我们回家吧!”以后,孩子通过这一次试错,就懂得了下雨天不能游泳,同时相信母亲对她永不放弃,永远在她身边,永远爱。因为被爱,她也会爱其他人,能与他人和谐相处。长大之后,情商也会很高。对孩子强硬地说“不”,会让父母很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