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最牛的果农,将中国果汁卖到了全世界。他是传奇人物,他的发家之路是从一个负债千万濒临倒闭的水果罐头厂。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正是从这个小厂开始,开始了他的财富人生。
那时候朱新礼已经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1992年春天,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犹如一股春风吹遍祖国大地。机遇和责任激励大批有志之士涌入商品经济的大潮。朱新礼也毅然扔掉了令人羡慕的“铁饭碗”,决心为广大果农闯出一条致富之路。 那时候朱新礼接手的是一个负债千万元、停产多年、已经倒闭的县办水果罐头厂。工人吃饭的钱都没有,去银行贷款更是困难。那时候朱新礼就用补偿贸易的方法,买外国人的设备,加工产品卖给外国人,去挣外国人的钱。 1993年,第一批浓缩苹果汁生产出来了,朱新礼只身一人带着样品,背着山东大煎饼,去德国参加食品展。请不起翻译,就请朋友在国外读书的孩子客串帮忙;没钱吃饭,就每天在宾馆用山东煎饼充饥。 优质的产品连同朱新礼的真诚,终于打动了外国公司。当价值500万美元的浓缩果汁出口订单拿回工厂时,许多人仍不敢相信这是事实。此后,汇源浓缩果汁相继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朱新礼并没有满足于打开了浓缩果汁国际市场,他还要创建工厂,灌装果汁饮料,开拓国内市场。1994年10月,朱新礼带领30人的队伍来到北京顺义安营扎寨。北京拥有独特的地理、交通、信息、人才、市场等优势,到北京创业是一展身手的最好选择。 在北京创业的日子里,朱新礼和30多个人夜间是车间工人,白天是营销人员,跑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虽然困难重重,但是他们坚信自己的产品。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汇源果汁”终于叩开了北京市场的大门。从此,汇源的名字一步步叫响了京城,叫响了全国。随着企业名声越来越大,汇源加快了发展的步伐。 2003年,德隆系出现资金链危机。德隆和汇源在上海展开了拉锯式谈判。德隆看好现金流充裕的北京汇源,提出了全面收购计划,拟以7倍于合资公司年利润的价格收购汇源集团所持的北京汇源49%的股权,并于三年后支付全部款项。 2005年,汇源与统一集团签定了组建合资公司协议。汇源集团分拆其果汁产品业务,统一集团斥资3030万美元、约合2.5亿人民币,双方共同组建“中国汇源果汁控股”,统一集团持有合资公司5%的股权。 与15个月前回购北京汇源51%控制权支付的5.3亿元人民币相比,此次合资的升值幅度高过400%,业界惊呼为“天价”。汇源借此充实了资金链,完善了营销网络。 2007年,汇源果汁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上市当日股价大涨66%。汇源也借此实现了与国际资本平台的成功对接。 2008年,可口可乐要约收购汇源果汁全部已发行股份(66%),出价约24亿美元。汇源总价值再度飙升到36.36亿美元。不到十年时间,朱新礼通过资本跳板,实现了汇源资产增值50倍以上。
添加微信:okdaiw,成功从此开始 “看完文章,别忘了领取下方的红包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