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章 仁者是中国儒家学派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孔子哲学思想的主体。仁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其核心是“爱人”,即倡导人与人之间的亲善关系。孔子认为,自下而上都能仁爱尊礼,社会才能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他一再强调,践行“仁德”,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我欲仁,斯人至矣”。孟子认为,“恻隐之心”是“仁爱”的发端,也是政治成功的保障。“仁爱”的思想,对维系社会秩序,调节人际关系,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87.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出处:《论语·里仁》只有仁者才知道怎么爱人,怎么恨人。 大意:只有仁者才知道怎么爱人,怎么恨人。 88.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出处:《论语·八佾(yì)》 大意:做人却不讲仁,礼仪对他有什么意义呢?做人却不讲仁,音乐对他有什么意义呢? 89.仁者寿。 出处:《论语·雍也》 大意:有仁德的人长寿。 90.仁者无敌。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 大意:施行仁政便可以无敌于天下。
出处:《论语·雍也》 大意:自己要站得住脚,届要设法让别人站得住脚;自己要事事行得通,也要设法让别人事事行得通。 9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处:《论语·颜渊》 大意: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93.宽则得众。 出处:《论语·阳货》 大意:待人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
9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 大意:尊敬自己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95.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 大意: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 96.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出处:《孟子·离娄下》 爱别人的人,别人总会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总会尊敬他。
97.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出处:《荀子·荣辱》 对别人说善意的话,比给他穿件衣服还暖和;用恶语伤人,比矛戟刺得还要深。
出处:《荀子·非相》 大意:君子贤能而能容纳无能的人,聪明而能容纳愚昧的人,知识渊博而能容纳孤陋寡闻的人,道德纯洁而能容纳品行驳杂的人。 99.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 出处:《战国策·魏策》 大意:不掩盖别人的长处,不谈论别人的短处。
出处: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大意:作为道德原则,仁是指爱别人,而不是爱自己。 101.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出处:《资治通鉴》卷九十六 大意:爱他的方式如果不正确,恰恰是害了他。 102.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出处:张载《正蒙·中正》 大意:如果能够像爱自己那样爱别人,那么,可以说完全达到了仁人的精神境界。 103.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出处:张载《正蒙·乾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