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鲜肉”与“大丈夫”

 枫叶飘然居 2016-09-05
                                                     “小鲜肉”与“大丈夫”      文/鲁民 
    
        不知从啥时候起,“小鲜肉”吃香了,“大丈夫”遇冷了;“伪娘”走红了,硬汉式微了。电视节目、影视剧中,“小鲜肉”被众人追捧,妩媚、阴柔之风弥漫男性艺人圈。

        影响所及,还有众多追星的粉丝和模仿性极强的中小学生。学校里,打耳洞、染头发、穿女性化的花衣服,说话柔声细气,容易害羞娇媚的男生比比皆是。以至于为解决学校“男孩女性
化”等问题,上海第八中学就“办男子中学”曾提交申请方案,引起社会热议。

  不妨看看我们古人崇尚的英雄形象,伍子胥、荆轲、项羽、李广、班超、张飞、程咬金、窦尔敦、李逵、关天培、邓世昌等,个个都是血气方刚宁折不弯的硬汉子、伟丈夫。反之,《铡美案》里的陈世美、《莺莺传》里的张生、《杜十娘》里的李甲、《水浒》 里的张文远等“小白脸”,或出卖色相,或始乱终弃,或见利忘义,或优柔寡断,不论在小说、戏剧还是民间传说里一向是被人鄙夷的。但不知从何时起,此事颠倒过来了,传统英雄边缘化了,“小白脸”吃香了,“大丈夫”靠边站了,“小鲜肉”走红了。一些演艺明星,每天忙着照镜子,弄发型,搽脂抹粉,嗲声嗲气,整得不男不女的,在那些热闹有余内涵不足的综艺节目里跑跑跳跳、装疯卖傻。其结果是,明星们赚个盆满钵满,引起一片尖叫,混个脸熟,却对引导社会风气、塑造民族性格方面起到副作用,加速了中国男性的“雌化”趋势。

  本来,造物主造人,男女有别,男人就应粗犷、彪悍、刚强、铁血、坚毅,女人则应温柔、妩媚、善良、多情、娇羞,诚如歌里唱的那样:“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如若不然,阴阳颠倒,男女混淆,那就会大事不妙。如今就颇有一些男人,没有担当,缺乏血性,没有主见,风格柔弱,做事犹豫,就是典型的“雌化”。而男人“雌化”,民风柔弱,就是民族的灾难。试想,当战火四起大敌入侵时,当国家有难民族危亡时,当沧海横流天崩地裂时,靠那些不男不女的“娘娘腔”与嫩得冒水的“小鲜肉”,能挽狂澜于既倒吗?毫无疑问,还要靠那些能轻生死的“大丈夫”,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们的脸是黑的,皮肤是粗的,嗓子是哑的,颜值不高,却能赴汤蹈火,冲锋陷阵,去舍身炸碉堡,去堵敌人机枪眼,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换来祖国的地绿天蓝。

  有网友说得好:“当一个国家的男人硬了,国家就硬了;当一个国家的男人凶悍了,国家就没人敢欺负;当一个国家的男人敢于以死来捍卫尊严了,国家就拥有了一切尊严。”而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则大声疾呼:“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硬、强、雄、胜、凶悍、独立、尊严、自由等词汇,都是“大丈夫”的标配。放眼未来,居安思危,愿我们未雨绸缪,多培养一些“大丈夫”,少制造点“小鲜肉”,多关注男人的血性,少在颜值上做文章,如此,则民族幸甚,国家幸甚。

                                                         来源:辽宁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