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越

 fanghong107 2016-09-05
 刘墉:号梦然,祖籍北京,1949年生于台北,画家、作家。19岁进入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23岁应台湾历史博物馆邀请参加当代名家画展。25岁参加台湾美展,29岁由台湾“新闻局”及历史博物馆联合推荐赴美讲学。31岁成为纽约圣若望大学的专任驻校艺术家。著有有声书《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飞扬》《在灵魂居住的地方》及华文地区最畅销的励志书《萤窗小语》《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文学经典作品有《花痴日记》《母亲的伤痕》《杀手正传》《那条时光流转的小巷》等。

 

尼采的超越思想

 

    “你们从爬虫进化到人类,你们体内许多地方还是爬虫。有个时期你们是猿猴,但至今人比任何猿猴还仍其为猴类。”
    “诚然,人生是一污秽的川流,要能涵纳这川流而不失其清洁,人必须成为大海。”
    “人便是一根索子,联系于禽兽与超人间——驾空于深渊之上。这是一危险的过渡,一危险的征途,一危险的回顾,一危险的战栗与停驻。”
    “我为你们陈述精神的三种变迁:精神如何变成骆驼,骆驼如何化为狮子,狮子怎样终于变为婴孩。”

                                                                    
——尼采《苏鲁支语录》

 

    刘墉说,正是由于大哲学家尼采这些看起来很“酷”的话,“超越爬虫与猿猴”“从川流到大海”“超越禽兽成为超人”“从骆驼到狮子”“从狮子到婴孩”的“超越”观念开始在他的思想中生根、发芽,并最终成为他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人生是要积极超越与创造,才能被肯定的。”刘墉如是说。
    
                                     高考:第一次超越
   
    人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恋母情结,它反映在人类性格中就形成了依赖性。而一个人要成长、发展,首先要摆脱的就是依赖。
    “高中时我的功课很烂,每年都要靠补习才能避免留级。高中联考前的一个多月,我开始用功,一K书就K到昏天黑地、昼夜难分。大概是用脑过度,我开始失眠,脑里的东西挥之不去,无法睡觉。记得有一天清晨,我又失眠、看书,母亲醒了,发现我居然一夜没睡,气得把我手上的书抢过去,摔到地上:‘不要念了!不要念了!哪儿有这样念书的?连小命都不要了!考大学有什么了不起,考不上又怎么样?考不上,妈养你。不考了!不要念了!’我心想,她不逼我,放我轻松,这是多好的事!我是可以不必这么拼命,我是独子,她的就是我的,有她撑腰,我还操什么心?”
    刘墉说每个人都想如孩童般回到母亲的怀抱,享受母亲的关怀,连他也不例外。可也正是那时,刘墉这个顽童却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一次超越。
    “曾经读到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我心里猛地一震,尼采的‘精神的三变’,不是跟王国维的‘人生三境’有许多类似的地方吗?‘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不是就像骆驼面对一望无际的沙漠吗?‘衣带渐宽终不悔’那份壮丽,不正像是勇猛的狮子吗?‘蓦然回首’,发现一生所寻找的,就在不远的‘灯火阑珊处’,不就好比返璞归真的‘婴儿’吗?此刻,我正应该‘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今天母亲要我别走了,我就真不走了吗?母亲希望我留在她身边,但是年轻人要有鸿鹄之志,我仍然应该坚持走出去。未来横在我的面前,那是我的未来,不是她的未来。难道她不再像我儿时般那样要求我,甚至想把我拉住,我就真留下吗?”突然间,这高中读到的“人生三境”,与初中读到的“精神三变”合而为一,甚至在他高三面对联考最艰苦的日子,它们都在他的脑海盘旋,成为支持他考上大学的精神动力。

 

超越第一步——独立

 

    今天的年轻人,在家里有父母打点一切,在学校有老师安排一切,一旦没人督促,他们就很容易松懈下来。由于得到太多的呵护而没有真正的付出,他们往往会陷入迷茫,不知道活着有什么意义,不知道生命有什么价值。针对近十年频频出现的中学生自杀事件,刘墉先生曾对上海、广州、香港、台北、东京几座城市的中学生进行过调查访问。在调查过程中,他发现很多中学生都认为“学习上可以依赖老师、成绩好的同学,生活上有父母照顾,前途更是可以借助父母、亲戚的关系”。由于没有了实质的目标,很多人不知道人生要干什么,因此失去了斗志,失去了去尝试、去超越的动力。更可怕的是,内心空虚使许多年轻人早早便有遁世、厌世的想法。

                                                                                           

    鉴于此,在对子女的教育上,由于年龄、性格的不同,刘墉先生对儿子和女儿的方式也截然不同。儿子刘轩是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成长起来的,但在纽约一家报社工作时,因为环境嘈杂影响了工作而不得不选择辞职。因此对女儿,刘墉采取了顺其自然的教育方法,让她自由发展。“我们不逼她读这个读那个,不特意为她看书或睡觉而调低电视声响。我们希望她在自然的环境中成长,因为社会是家庭的延伸,家里的环境要能使孩子适应未来的社会。当有一天,她住到学校宿舍,又有谁会为她放低声音?”
    
                                   超越第二步——磨砺
  
    上了大学之后,原以为可以开开心心地“由你玩四年”(university的谐音),但是繁重的课程,同学间相互竞争的巨大压力让刘墉做“狮子”的美梦破灭了,他必须得回到“骆驼”阶段。“虽然大学像是可以完成理想的‘狮子’阶段,但在这‘狮子’里,也有着‘骆驼’。”这时候,他读了一个历经苦难实现梦想的故事:
    有个开罗人,一天到晚想发财。有一夜,他梦见从水里冒出一个人,一张嘴,吐出一个金币,并且对开罗人说:“想发财,你就得去伊斯法罕,只有到那里,你才能找到金币。”
    开罗人醒来,辗转反侧,再也睡不着。“天哪!伊斯法罕远在波斯啊,我到底去不去呢?去,我得历尽艰险,甚至死在半路。”开罗人想,“但是不去,我这辈子大概就发不了财了。”
    经过几天的内心挣扎,开罗人还是决定冒险。
    开罗人千里跋涉,历经许多艰难险阻,终于到达了伊斯法罕。可是伊斯法罕不但穷困,而且正闹土匪,连他随身带的一点值钱的东西都被土匪抢走了。当地的警卫把土匪赶跑后,发现了奄奄一息的开罗人,并救活了他。
    当警卫队长得知开罗人是因为一个梦而来此寻找金币时,他大笑起来:“笑死我了,我也经常梦到我在开罗有个房子,屋后有七棵无花果树和一个水池,池底藏着好多金币呢!真是胡说八道,快回去吧!”
    开罗人衣衫褴褛,一无所有地回到了开罗,邻居看到他的可怜相,都笑他疯了。
    但是,回家没几天,他便成为开罗最有钱的人。因为那警卫队长说的七棵无花果树和水池,正在他家的后院。他在水池底下,挖出了成千上万的金币。

    试问,倘若开罗人没有去伊斯法罕,他如何能知道金币就在他家后院呢?如果开罗人没像经历“骆驼”般苦苦找寻的过程,他哪能成为坐拥财富的“狮子”呢?可很多人在看过故事之后却往往会说:早知如此,何必千难万险地走那一遭?的确,“狮子”怎么都比“骆驼”更惹人注目。
    “看看大师毕加索,看他九岁时的素描,可以知道他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尽管如此,他还是经过了困顿不如意的‘蓝色时期’,再进入‘桃色时期’,才渐渐被人肯定。张大千又何尝不是如此,他如果不在敦煌面壁研习三年,就不可能有日后的成就。”俗话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寒窗是“骆驼”,一举成名便是“狮子”。
    “没有春发、夏荣,怎么会有秋天的丰收?没有那一生的奔波、历练,怎么得到生命的启示?”刘墉如是说。
    

                                   超越第三步——学习

 

    上世纪30年代的英国,送奶公司送到订户门口的牛奶既不用盖子也不封口,麻雀可以轻易地喝到凝固在牛奶上层的奶油皮。后来,送奶公司把奶瓶口用锡箔纸封起来,成功地防止了麻雀们偷食。没想到,麻雀是群居的鸟类,当某只麻雀发现啄破锡箔纸可以吃到奶油皮的方法后,就教给了别的麻雀。因此,20年后,英国的麻雀都学会了用嘴把奶瓶的锡箔纸啄开,继续吃它们喜爱的奶油皮。
    黑猩猩会用小树枝掏出洞穴中的白蚁来吃;海獭在捕到鲍鱼后,会双“手”抓着鲍鱼对准放在肚皮上的石头敲打,接着食用;鹭鸶会用爪子搅动水,惊动水里的鱼虾,然后猎食;海鸥会把蚌壳从空中摔下,碎壳食肉。

    “这许多技术,是先天就有的本能,还是后天学得的?我相信是后天的,但是因为他们一定要学,而且一定能学会,所以成为本能,那是一种‘本能的学习’。当一个生物不学就不能生存的时候,它就必须学。那些不懂得模仿,不懂得学习的,自然会在优胜劣败的演化中被淘汰。”的确,亿万年来任何物种的进化都没有离开过交流、实践和学习,其他动物如此,拥有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的人类更不例外。婴儿会翻身了,不够,还要爬;能爬了还不够,还要站;能站了还不够,还要走;能走了还不够,还要会跑、会跳。
    生命,从诞生那一刻起,就开始了学习;生命,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超越!
    
                                   
超越:狮子的轮回

 

    1978年,在刘墉事业小有成就、生活已经稳定的时候,他毅然选择将一切归零,辞掉“红得发紫”的电视主播一职只身前往美国,重新开始“从狮子到骆驼”的生活。很多人对刘墉此举颇为不解,只有他自己知道,他需要的是踏上征途,去征服眼前的山峰,超越极限,再一次证实“狮子”的身份。
    “我没有入学许可证、没有工作、没有接待的亲人,更没有居留权。”一切从头开始,刘墉最初过得并不如意。出糗的英文演讲,被人取笑的午睡习惯,奔波忙碌的工作……甚至连他引以为傲的绘画作品,也沦落到只供大家“乐一乐”的地步。
    一次在公园举行的“街坊艺术日”上,一阵大风将刘墉正在展出的作品全部吹跑了,很多画一直追到公园外才找回来。遗憾的是,画全破了。回到家里,打开又破又脏的画,有些卷轴画整个扯破了,有些画上印了大脚印,还有一张沾满了泥污。
    望着这些在台湾博物馆个人展览上舍不得卖的宝贝,想起白天有个美国孩子指着调色盘和毛笔,说好像到了中国餐馆,还问他是不是在那儿打工,刘墉再也忍不住了。“我哭了。由狮子退回去,再做一只骆驼,是多么痛苦的事!”
    终于,刘墉熬过了那段艰难的“骆驼”岁月。短短两年半,他不但用开画展赚的钱买了房子,还进了研究所并受聘为台湾某电视台的驻美代表。他白天在学校上班,晚上在家里教学生,夜里为学生裱画,假日去中文学校教国画。同时他还要继续大学时代就开始的研究工作。四十几万字的《唐诗句典》在台湾出版了,专门探讨中国山水画符号的《山水写生画法》也在美国出版了。他又一次登上事业的顶峰,成为“狮子”。
    可是,一次课堂提问却让刘墉再次遇到了挑战。那是他在谈中国文人向往的“渔、樵、耕、读”四乐之时,几个年长的学生对他讲授的内容产生了疑问。“他们认为我讲的东西虽然优美,却极有可能会消磨年轻学生的斗志。当时我只是觉得尴尬,可回家后那几句话却让我琢磨了一整夜。”自己从小耳濡目染的东西却遭到异口同声的反对,这仅仅是因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吗?“我想,也许是一家团圆了,生活安逸了,对自己的一点成绩也有些满足,不知不觉中,我放慢了脚步。如果说我先前讲解的人生态度对时下的大学生不宜,那是不是对我也不合适?是眼前的成就影响了我还是从小我所接受的教育?”在内心的挣扎过后,为了寻求新的突破,刘墉又一次回到了“骆驼”的位置。他从鸟的骨骼、羽毛的数目和形状开始学习,也会在白天到外面做花卉写生,一点一点记下各种花的叶脉、叶序和芯丝。正如刘墉所说,“学任何新东西,进入任何新环境,都可能有着一个全新的‘骆驼、狮子和婴儿’在等着我。”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细细看来,从“志于学”到“而立”,从“而立”到“不惑”,孔老夫子在人生各个阶段的表现又何尝不是“骆驼到狮子”的循环。北京奥运会上,俄罗斯撑竿跳高女将伊辛巴耶娃以5.05米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拿到世界冠军,更令人称赞的是,这是她第24次打破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如果没有一次又一次“骆驼”般刻苦的训练,伊辛巴耶娃如何能24次刷新世界纪录,站在女子撑竿跳领域的最顶峰。
    刘墉有一位长辈,学识渊博、著作等身,但是在“文革”期间被批斗,受不了屈辱上吊自杀了。“他有很好的学问,却没有很好的人生哲学。”有人这样评价那位长辈。刘墉曾说:“人生过了半百,我发现这世上真正能熬过艰苦,成别人所不能成的人,都有他们的人生哲学,那‘思想’平常不一定显现,但是当一个人面临最重大抉择的时候,就会跳出来,让他当机立断。”毫无疑问,“超越”正是刘墉的人生哲学。

【刘墉语录采撷】
     
我们最强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而可能是我们自己!在超越别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
                拿破仑是由炮兵干起,卓别林是从跑龙套的演员起步,如果他们当年不迁就那个低微的工作,可能有日后的成就吗?所以我要说,低不就则高不成。
           用时间好比用金钱,如果你知道怎样用钱,也就应该知道怎样用时间。
       用砚石磨刀,再以刀雕砚台。
     失意人前,勿谈得意事;得意人前,勿谈失意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