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然国学种子师资内训课件——阴阳圆周运化规律

 开心的木蛀虫 2016-09-05

阴阳

二气





>>>>>>>>>>>>>>>>

|春气属木|

>>>>>>>>>>>>>>>>

一年的大气圆运动

冬时为终,春时为始

终即始之根也

上年夏时太阳射到地面之热

经秋时金气收而降于土下

又经冬时藏于土下的水中

火水化合,水气温暖则往上升

此温暖之气交春升泄出土

草木发生

故春时大气温升而属木气

升气旺于东方

故东方属木气

一日之卯时,亦属木气

木者水中火气

由封藏而升泄之气也




>>>>>>>>>>>>>>>>

|夏气属火|

>>>>>>>>>>>>>>>>

太阳射到地面的热

夏时为多

太阳射到地面的热,火也

热则上浮

故夏时大气热浮而属火气

夏时太阳旺于南方

故南方属火气

一日之午时,亦属火气

午时太阳的热

射到地面的多也

春分至立夏的热

称为君火

小满到小暑的热

称为相火





>>>>>>>>>>>>>>>>

|中气属土|

>>>>>>>>>>>>>>>>

一年的大气

春升、夏浮、秋降、冬沉

故:

春气属木、夏气属火

秋气属金、冬气属水

升浮降沉运动一周,而为一岁

夏秋之间为圆运动的中气

地面的土气居升浮降沉之中

为大气升降的交合

故中气属土气

金水木火土

大气圆运动之物质也

行,运动也

此中医五行二字之来源也

故人身亦有春夏秋冬亦有东南西北




>>>>>>>>>>>>>>>>

|秋气属金|

>>>>>>>>>>>>>>>>

秋时太阳往南

地面的压力渐大

天空之间,金气弥漫

大气的压力

即金气之下降也

天空的金气,至秋始显

故秋时大气凉降而属金气

造化之气,东升西降

降气旺于南方

故西方属金气

一日之酉时,亦属金气

酉时金气凉降之力独大也

天空之间,指地面之上言

金气详宇宙篇所象学的证明




>>>>>>>>>>>>>>>>

|冬气属水|

>>>>>>>>>>>>>>>>

生物的生命

全是太阳射到地面的热所产生

今夏太阳射到地面的火热

即是来年生物生命之根

然此火热必须经过秋时降入土下

经过冬时藏于土下的水中

然后能生生物的生命

冬时大气沉而能藏

沉而能藏者水也

大气热则上浮,寒则下沉

故冬时大气,寒沉而属水气

南方在地面之上

北方在地面之下

故北方属水气

一日之子时,亦属水气

大气沉极之时也

关于生物生命的宇宙是上南下北

大气上浮之方为南

下沉之方为北





五       行

相生相克


五行物质

各有能力

木气有疏泄能力

火气有宣通能力

金气有收敛能力

水气有封藏能力

土气有运化能力

能力称势力

亦称作用


春气由冬气而来

故曰:水生木


夏气由春气而来

故曰:木生火


长夏之气由夏气而来

故曰:火生土


秋气由长夏之气而来

故曰:土生金


冬气由秋气而来

故曰:金生水

夏秋之间为长夏


收敛作用制疏泄作用

故曰:金克木

宣通作用制收敛作用

故曰:火克金

封藏作用制宣通作用

故曰:水克火

运化作用制封藏作用

故曰:土克水

疏泄作用制运化作用

故曰:木克土

运化者,运动化合也

宣通者,宣热通散也

土克水者,土能伤水分也


相生者

大气圆运动次序的先后

相克者

大气圆运动对待的平衡

相生者,补其不足

相克者,制其太过

相生相克

皆圆运动自身维持自身运动之圆而已

天人之气,和平则无病

运动圆则和平

亦和平则运动圆

相生则和,相克则平

相生相克者

中医学的生理、病理、医理之事也


一年的五行圆运动

要归纳一日看

一日的五行圆运动

要归纳一息看

一呼一吸则大气降于人身

成一整个也

天人的“天”字

乃整个造化的简称




六气

圆周转



>>>>>>>>>>>>>>>>

初气

【厥阴风木】

>>>>>>>>>>>>>>>>


大寒、立春、雨水、惊蛰

属初之气

地面上属阳

地面下属阴

初气之时,大气由寒而温

地下水中所封藏

经秋收来的阳热,动而上升

此阳热与水化合,是为木气

木气者,一年之阳根也

大寒节气,当阴极之时

故称厥阴

厥者,极也

木气主动,动而不通

则成风,故称风木




 >>>>>>>>>>>>>>>>

二气

【少阴君火】

>>>>>>>>>>>>>>>>


春分、清明、谷雨、立夏

属二之气

二气之时

亦从地下阴位升到地面

即木气上升之气也

此时大气较热

不似厥阴之阴极,故称少阴

木气上升之气

即水中所藏上年秋时下降的阳气

此阳气,由地下升至地上

照临大宇,光明四达

上升之象,有如君位,故称君火

此时大气由温而热,又称热火




>>>>>>>>>>>>>>>>

三气

【少阳相火】

>>>>>>>>>>>>>>>> 


小满、芒种、夏至、小暑

属三之气

三气之时

地面上阳热盛满

经暮夜大气之凉降

降人地面下之水中

然当暑热上腾之时旋降旋升

地下水中为生物生命之所从出

此阳热实为生命之本

地面上阳热盛满

地面下所得阳热不多,故称少阳

此阳热降入地下水中,以生中气

中气旋转,则上下交济

有如相臣之职,故称相火

此火不降,暑热熏蒸,又称暑火




>>>>>>>>>>>>>>>>

四气

【太阴湿土】

>>>>>>>>>>>>>>>> 


大暑、立秋、处暑、白露

属三之气

四气之时

地面上阳热盛满

地面下旧有的阳气亦升上来

地面上非常之热

地面下非常之寒

热属阳,寒属阴

大气阴多,故称太阴

火在水下则生气

火在水上则生湿

此时地面上的阳热盛满

尚未降入土下

寒热相逼,湿气濡滋

土气在升降之交,故称湿土




>>>>>>>>>>>>>>>>

五气

【阳明燥金】

>>>>>>>>>>>>>>>> 


秋分、寒露、霜降、立冬

属五之气

五气之时

地面上为阳位

地面上盛满的阳热

经秋气之收敛

正当下降

中土之下,阳气充足

湿气已收,大宇光明

阳盛而明,故称阳明

金气当旺

湿气收则燥气结

此时地面上空的金气

压力极大,故称燥金




>>>>>>>>>>>>>>>>

六气

【太阳寒水】

>>>>>>>>>>>>>>>> 


小雪、大雪、冬至、小寒

属六之气

六气之时

地面上的阳热

经秋气之收敛

全行降入土下的水中

造化之气,中下为本

中下阳多,故称太阳

此阳热降入水中

水即将它封藏不泄

此时大气降压,水外即寒

水外已寒,则水内阳藏

故称寒水





人秉大气五行而生脏腑



人秉大气的木气而生肝脏与胆腑

造化的木气,乃太阳射到地面的热

由秋季降入冬季,再由冬季水中

升出春季而成。人身的木气亦然

肝胆的体质,均在右

肝经的作用在左

胆经的作用在右

必胆经相火,由右降入下部水气之中

再由下左升,然后发生肝经作用

肝经有病,诊在左脉

左腹有病,治在肝经

肝胆主筋,有疏泄作用

人身处处有疏泄作用,处处有木气



>>>>>>>>>>>>>>>>>>>>>>>>

秉大气的火气而生心脏与小肠腑

心与小肠主血

有宣通作用

人身处处有宣通作用

处处有火气

>>>>>>>>>>>>>>>>>>>>>>





>>>>>>>>>>>>>>>>>>>>>>>>

秉大气的金气而生肺脏与大肠腑

肺与大肠主皮毛

有收敛作用

人身处处有收敛作用

处处有金气

>>>>>>>>>>>>>>>>>>>>>>


>>>>>>>>>>>>>>>>>>>>>>>>

秉大气的水气而生肾脏与膀胱腑

肾与膀胱主骨

有封藏作用

人身处处有封藏作用

处处有水气

>>>>>>>>>>>>>>>>>>>>>>


>>>>>>>>>>>>>>>>>>>>>>>>

秉大气的相火而生心包脏与命门腑

命门亦称三焦

心包与命门主油膜

有燔灼的作用

人身处处有燔灼作用

处处有相火之气

右肾内的白油

即是命门相火

心房为心脏

油膜包住的心尖为心包脏

燔灼,即是燃烧

>>>>>>>>>>>>>>>>>>>>>>



十二经络

名词说明





 

足阳明胃经戊土

足太阴脾经己土

脾为阴脏,胃为阳腑

同秉大气中土气而生

戊己者

分别土气的阳性、阴性之称

土气有运化作用

胃经土气的运化作用

由上而下

脾经土气的运化作用

由下而上

以成一圆运动

足者

胃经自头走足

络脾,主降

脾经自足走胸

络胃,主升

阳明太阴者

阳明燥金,太阴湿土

脾经秉阴土之气

胃经秉阳土之气

兼秉阳金之气




>>>>>>>>>>>>>>>>>>>>>>>>

手太阴肺经辛金

手阳明大肠经庚金

肺为阴脏,大肠为阳腑

同秉大气中金气而生

庚金者

分别金气的阳性、阴性之称

金气有收敛作用

肺经金气的收敛作用

由上而下

大肠经金气的收敛作用

由下而上

以成一圆运动

手者

肺经自胸走手

络大肠,主降

大肠经自手走头

络肺,主升

太阴阳明者

太阴湿土,阳明燥金

大肠经秉阳金之气

肺经秉阴金之气

兼秉阴土之气

>>>>>>>>>>>>>>>>>>>>>>>>





>>>>>>>>>>>>>>>>>>>>>>>>

足少阳胆经甲木

足厥阴肝经乙木

肝为阴脏,胆为阳腑

同秉大气中木气而生

甲乙者

分别木气的阳性、阴性之称

木气有疏泄作用

胆经木气的疏泄作用

由上而下

肝经木气的疏泄作用

由下而上

以成一圆运动

足者

胆经自头走足

络肝,主降

肝经自足走胸

络胆,主升

少阳厥阴者

少阳相火,厥阴风木

肝经秉阴木之气

胆经秉阳木之气

兼秉相火之气

>>>>>>>>>>>>>>>>>>>>>>>>





>>>>>>>>>>>>>>>>>>>>>>>>

手厥阴心包相火

手少阳三焦经相火

心包为阴脏

三焦为阳腑

同秉大气中相火之气而生

相火有燔灼作用

心包经相火的燔灼作用

由上而下

三焦经相火的燔灼作用

自下而上

以成一圆运动

手者

心包经自胸走手

络三焦,主降

三焦经自手走头

络心包,主升

厥阴少阳者

厥阴风木,少阳相火

三焦经秉阳性相火之气

心包经秉阴性相火之气

兼秉阴木之气

>>>>>>>>>>>>>>>>>>>>>>>>




>>>>>>>>>>>>>>>>>>>>>>>>

足太阳膀胱经壬水

足少阴肾金经癸水

肾为阴脏,膀胱为阳腑

同秉大气中水气而生

壬癸者

分别水气的阳性、阴性之称

水气有封藏作用

膀胱经水气的封藏作用

由上而下

肾经水气的封藏作用

自下而上

以成一圆运动

足者

膀胱经自头走足

络肾,主降

肾经自足走胸

络膀胱,主升

太阳少阴者

太阳寒水

少阴君火

膀胱经秉阳水之气

肾经秉阴水之气

兼秉阴炎之气



>>>>>>>>>>>>>>>>>>>>>>>>

手少阴心经丁火

手太阳小肠经丙火

心为阴脏,小肠为阳腑

同秉大气中火气而生

丙丁者

分别火气的阳性、阴性之称

火气有宣通作用

心经火气的宣通作用

由上而下

小肠经火气的宣通作用

由下而上

以成一圆运动

手者

心经自胸走手

络小肠,主降

小肠经自手走

络心,主升

少阴太阳者

少阴君火,太阳寒水

心经秉阴火之气

小肠经秉阳火之气

兼秉阳水之气

此阳火乃太阳寒水封藏之大火

故小肠经称太阳




地支全息图




>>>>>>>>>>>>>>>>>>>>>>>>

地支配身体部位

>>>>>>>>>>>>>>>>>>>>>>>>




为耳

为胞肚

为手

为指

为肩胸

为面/啮

为眼目

为脊梁

为经络

为精血

为命门/腿足 

为头




>>>>>>>>>>>>>>>>>>>>>>>>

地支配脏腑

>>>>>>>>>>>>>>>>>>>>>>>>





为胆

为肝

为心

为小肠

戌为胃

未为脾

为大肠

为肺

为肾、心包

为膀胱、 三焦 




>>>>>>>>>>>>>>>>>>>>>>>>

地支与十二经络

>>>>>>>>>>>>>>>>>>>>>>>>



子午流注是中国古人发现的一种规律

即每日的12个时辰

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的

由于时辰在变

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

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

对养生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

气血于寅时由肺经流注

卯时流注大肠

依次为:

胃、脾、心、小肠、膀胱

肾、胃、心包、三焦、胆

丑时流注肝经

再至肺经,周而复始


可记歌诀:

肺寅大卯胃辰宫

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膀酉肾心包戌

亥三子胆丑肝通


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

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

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

把人的脏腑

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

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1]卯时

( 5点至7点 )

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2] 辰时

( 7点至9点 )

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3] 巳时

(9点至11点 )

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4] 午时

(11点至13点)

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

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5]未时

(13点至15点)

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6] 申时

(15点至17点)

膀胱经旺

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

及周身的'火气'


[7]酉时

(17点至19点)

肾经旺

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8] 戌时

(19点至21点)

心包经旺

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

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9]亥时

(21点至23点)

三焦通百脉

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10]子时

(23点至1点 )

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11]丑时

( 1点至3点 )

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12]寅时

( 3点至5点 )

肺经旺

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

迎接新的一天到来


【地支测病类象】

属膀胱水道耳

为胞肚及脾乡

胆发脉并两手

十指内肝方

为脾肩胸肋

为齿咽下肠肛

精神司眼目

胃脘膈脊梁

大肠经络肺

经血小肠藏

命门腿髁足

为头及肾囊




>>>>>>>>>>>>>>>>>>>>>>>>

地支与二十四节气

>>>>>>>>>>>>>>>>>>>>>>>>


小暑大二节

太阳直射地面的热

称之曰暑

大暑者

一年的地面的热此时最大也

太阳的热为万物生命的元素

此热经秋由地面降入地面之下

经冬则下沉而藏于地下的水中

次年交春,由水中与水化合升出地面之际

交夏浮于地面上的天空

再经秋,偕地面新到之热

降入地下的水中

此宇宙一年的圆运动也

(地面上的天空,此“的”字,注意,言不甚远也)

热之能降,金气之力

 

立秋处暑二节

为一年圆运动的起点

立秋时,距地面不远的天空之上

压力初降,降到处暑此压力增多

遂将降到地面而未入土之热

压入土内

处者,归也,入也

言地面的热,经秋金之降,归入土内也

此时正当中伏

夏至第三庚日起,为初伏

第四庚日起,为中伏

第四庚日起,为末伏

伏者,言金之降气

将地面之热

降伏而入于土内也

初伏前,地面虽热

不觉有热气熏鼻

初伏以后

地面上即觉有热气熏鼻

中伏之日,人行地面上

觉热气由地面上蒸,特别浓厚

即是暑气入地的前驱

中伏过了,便是末伏

末伏在处暑前后

一过处暑

地面上便觉清凉

便是暑气入地已多之现象

庚金之降气

即大气的压力

 

秋气肃杀

此“杀”字

古文亦作“降”字解

人都认为生杀之杀

以为秋乃枝上之阳,降入于根

谚语有叶落归根之言

言始终仍是事云耳

立秋处暑之后

阳气下降,万物得根

人身即较强健也

 

白露秋分二节

热降液生

此时地面早晚便有露气

秋分以前

地面上的热多,地面下的热少

到秋气下降,暑气入地

地面上有了露时

地面上的热与地面下的热

多少一样

上下平分,故曰秋分

 

寒露霜降二节

过了秋分,地面上的热

降入地面下者多

天空的压力

压入地面下者亦多

地面上遂寒冷起来

白露时的露

但觉得凉

此时的露便觉得寒

再过半月地面上的热

降入地面下者更多

大气中收敛力量更大

寒气增加,露便成霜

西北方居住土穴的人

穴内的感觉特别明显

东南方亦感觉秋后屋内有热气

此时地面上觉得凉

地面下便已温了

人身亦下部增温也

 

立冬小雪二节

一年的大气

秋降冬沉

春升夏浮。名是大气在降沉升浮

其实是小暑大暑的阳热在降沉升浮

立冬者

降下的阳热,开始在沉也

倘若今年小暑大暑之里的阳热

不降沉下去,或降沉者少

明年春夏,便无阳气升浮上来

不惟禾稼无粒

人身且多虚寒死病

阳热由降而沉入土下的水中

地面上由凉而寒

地面下没温而热

寒则收敛力大

雨使成雪也

矿坑下的工友

夏着棉衣,冬则赤体

地面下夏寒冬热之故

 

大雪冬至二节

大雪之时

阳热下沉愈深

地面上的雪愈大

见地面上的雪大

则知地下的阳热沉得愈深

气体的圆运动个体,阳热降极则升

冬至者,阳热降极而升之位也

此时若天暖不冷

或闻雷,或起雾

阳气为外泄

便起上热下寒人死最速的温病

来年春夏病更大也

冬至之时天人的下部阳多

阳多则动,多病遗精白带

 

小寒大寒二节

降极则升

这升降是带有直上直下的性的

不能生育成物

生物的大气的升降是圆的

阳热之性,原是动的

动则直上,自然之理

惟其冬至后,继以小寒,再往大寒

寒能封藏

阳热经寒的封藏

便不能任性直升

小寒大寒者

封藏又封藏也

沉于地下水中的阳热

为万物发生的生命根本

冬至后,寒藏的足

根本深厚,生长乃足

故冬至后寒冷

明年乃能丰收

乃无危险的病

向来无冰雪之地

冬季亦须寒冷

乃能少病

地下水中封藏的阳热

升出地面,则成雷,成雾

冬季阳热应当封藏

而反升泄,根本拔起

故重庆冬季雾大

病人多宜附子补阳

 

立春雨水二节

冬寒之后,春气转温

温者

冬时封藏于地下水中的阳热

升出地面,火从水出

其气温和也

立春者

大气的阳热,由沉而升也

雨水者,阳热秋降

地面气冷,露则成霜

阳热春升,地面气温

雨则成水也

此时阳根动摇

小儿即多虚病

 

惊蛰春分二节

冬时阳热

收藏于地下水中

万物即随阳热之沉而蛰藏

交春鸟兽交尾

蛇虫启蛰,草木萌动

万物随封藏的阳气升发起来同

而惊动也

春分对秋分而言

秋分节前,地面上阳热多

地面下阳热少

秋分节后

地面下阳热多

地面上阳热少

春分节前,地面上阳热多

地面上阳热少

春分节后

地面上阳热多

地面下阳热少

地面下阳热减少

故春分后的时令病多是下虚

 

清明谷雨二节

阳热初升于地面

阳气弥漫

地面不明

经春分节后,再升于地面之天空

则地面清明也

此时阳热升出地面者多

雨水亦多,好种谷也

阳热升出于地面者多

地下阳根则少矣

所以此时外感发热

食凉药多坏

 

立夏小满二节

地下封藏的阳热

由升而浮,则成夏季

立夏以后地面阳热较多

满者

地面上阳热满也

曰小满者

比较大暑而言也

此时地面阳热小满

不止旧年降沉的阳热升现出来的关系

今年太阳由南往北

地面受热的关系亦居其半

但生物的阳根

则旧年降沉的阳热负责较多

地面之际,阳热小满

地面之下,阳热已大虚矣

故小满节后,多下寒之时病也

 

芒种夏至二节

地面之际,阳热小满

雨水又足,麦穗生芒,将成熟也

夏至者,至者,极也

冬至为阳热降极而升之时

夏至为阳热升极而降之时

夏至之后

经小暑大暑,于是立秋

冬至之后

经小寒大寒,于是立春

立春则阳升,立秋则阳降

夏至阳降

必经小暑大暑之热,然后降

冬至阳升

必经小寒大寒之寒,然后升

升降的范围大

则由升降而生的圆运动的中气足

所以夏极热

冬极冷的地方的人

特别聪明

冬至以后,交立春而后阳升

夏至以后,却未交立秋

先有初伏、中伏

而阳已先降

造化之道,惟恐阳气不降

因阳性本升

所难得者,阳之降也

所以《内经》曰:

夫虚者,阳气出也

夫实在,阳气入也

阳升则出,阳降则入

所以人身交春夏则倦怠

交秋冬则健康也

 

二十四节气,简言之

就是夏季太阳射到地面的热

经秋降入土下

经冬藏于土下的水中

经春由土下的水中升出地面

经夏浮于地面之天空

再同夏季太阳射到地面的热降入土下

升降一周,则生中气

图中之太极图表示中气之所在

中气者,万物之生命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