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师培:经学教科书(四)

 秦岭之尖 2016-09-05

第三十二课 近儒之《诗》学

国初说《诗》之书如钱澄之(1)、严虞惇(2)、顾镇(3),咸无家法。而毛奇龄作《毛诗写官记》、《诗札》,顾栋高作《毛诗类释》,亦多鑿空之词。又,吴江朱鸽龄作《诗通义》,杂採汉、宋之说,博而不纯。陈启源与鹤龄同里,商榷《毛诗》,作《毛诗稽古编》,虽未标汉学之帜,然考究制度名物尚能明唽辨章。及木子黼平作《毛诗绌义》,戴震作《毛郑诗考正》、《诗经补注》,咸宗汉诂。段玉裁受业戴震,复作《毛诗故训》,传《诗经》小学以校订古经,然择言短促。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胡承箕《毛诗后笺》,稍为精博。至陈奂受业段玉裁,作《毛诗义疏》,舍郑用毛,克集众说之大成;並作《毛诗说》、《毛诗音》及《郑氏笺考证》,以考郑笺之所本(4)。至若惠周惕作《诗说》、庄存与作《毛诗说》,则别为一派,舍故训而究微言(5)。及魏源作《诗古微》,斥《毛诗》而宗三家《诗》,然择说至淆。龚自珍亦信魏说,非毛非郑,並斥序文。又,于晏作《诗考补注》(6)、陈乔枞作《三家诗遗说》並作《齐诗翼氏学疏证》,皆以三家为主,然单词碎义,弗克成一家之言。若夫包世荣作《毛诗礼微》、焦循作《毛诗草木虫鱼鸟兽释》(7),亦多资多识博闻之用。此近儒之《诗经》学也。

————————————

[注释]

(1)《田间诗学》。

(2)《读诗质疑》。

(3)《虞东学诗》。

(4)近儒治郑笺者有江都梅植之,拟作《郑笺疏》,未成。

(5)详于礼制。

(6)专採三家《诗》之说。

(7)姚炳作《诗释名解》、陈大章作《诗传各物集览》、黄中松作《诗疑辨证》,亦与焦同。

刘师培:经学教科书(四)

第三十三课 近儒之《春秋》学

顺、康之交,说《春秋》者仍多信宋儒空言之例,如方苞(1)、俞汝言(2)之书是也。毛奇龄作《春秋传》,又作《春秋简书刊误》、《春秋属辞比事记》,以经文为纲,然穿鑿无家法。惠士奇作《春秋说》以典礼说《春秋》,其书亦杂糅三《传》。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博大精深,惜体例未严。治《左氏》者,自顾炎武作《杜解集正》、朱鹤龄《读左日钞》本之。而惠栋(3)、沈彤(4)、洪亮吉(5)、马宗琏(6)、梁履绳(7)咸纠正杜注,引伸贾服之绪言,以李贻德《贾服古注辑述》为最备。至先曾祖孟瞻公作《左传旧注正义》,始集众说之大成。是为《左氏》之学。治《公羊》者,以孔广森《公羊通义》为嚆矢,会通体制,不墨守何氏之言。凌曙作《公羊礼说》、《公羊礼疏》、《公羊问答》,亦以礼为纲(8);弟子陈立广其义,作《公羊正义》(9)。及庄存与作《春秋正辞》,宣究《公羊》大义,其甥刘逢禄复作《公羊何氏释例》、《何氏解诂笺》,並拙三斥《左传》、《谷梁》。而宋翔凤、魏源、龚自珍、王闿运咸以《公羊》义说群经。是为《公羊》之学。治《谷梁》者有侯康(10)、柳兴恩(11)、许柱林(12)、钟文杰(13),咸非义疏。梅毓作《谷梁正义》,亦未成书。是为《谷梁》之学。若夫段云裁校定古经、陈厚耀校正历谱、江永考究地舆,咸为有用之学。此近儒之《春秋》学也。

————————————

[注释]

(1)《春秋通论》。

(2)《春秋平议》、《四传纠正》。

(3)《左传补注》。

(4)《春秋剧专小疏》。

(5)《左传诂》。

(6)《左传补注》。

(7)《左传补释》。

(8)並注董子《繁露》。

(9)並疏《白虎通》。

(10)《谷梁礼证》。

(11)《谷梁大义述》。

(12)《谷梁释例》。

(13)《谷梁补注》。

第三十四课 近儒之《礼》学

近儒治三《礼》学者,始于徐乾学《读礼通考》(1),而万斯大(2)、蔡德晋(3)、毛奇龄(4)盛世佐(5),咸治《礼经》,然糅杂无家法。安溪李氏亦深于三《礼》(6),方苞问业光地,殚心《礼》学(7),亦武断无伦绪。惟张尔歧《仪礼郑注句读》,分析章句,条理秩然。而吴廷华(8)、金日追(9)、沈彤(10)、褚寅亮(11)亦宗汉诂,治《仪礼》。及江永作《礼经纲目》,于三《礼》咸有撰著(12)。戴震(13)、金榜(14)承其学,同学之士有胡匡衷(15)、程谣田(16),后有凌廷堪、胡培翬,以廷堪《礼经释例》为最精。任大椿(17)、阮元(18)、孔广森(19)咸从戴震问《礼》;张惠言与榜同学,作《仪礼图》;秦惠田《五礼通考》(20)亦採江、戴之绪言。自培晕作《仪礼正义》,而朱彬作《礼记训纂》,孙诒让作《周礼正义》、《三礼新疏》,咸出旧疏之上矣。后起之书有惠士奇(21)、庄存与(22)、凌曙。考名物制度者有齐召南沈彤(23)、王鸣盛(24)、惠栋(25)、金鹗(26);疑三《礼》者有方苞(27)、邵位西(28)。此近儒之三《礼》学也。

————————————

[注释]

(1)仅《凶礼》一门。

(2)作《学礼质疑》、《仪礼商》、《礼记偶笺》。

(3)作《礼经礼传本义》及《通礼》。

(4)于昏礼、丧礼、祭礼、廟制、学校、明堂、宗法、郊褅咸有著述。

(5)《仪礼集编》。

(6)李光地作《周官笔记》,其弟光坡复作《三礼述注》,兄子某亦作《周礼训纂》。

(7)于三《礼》皆有书。

(8)《仪礼章句》。

(9)《仪礼正伪》。

(10)《仪礼小疏》。

(11)《仪礼管见》。

(12)作《周礼疑义举要》、《礼记训义择言》、《释宫补》。

(13)作《考工记图》。

(14)作《礼笺》。

(15)作《仪礼释宫》。

(16)作《宗法小记》、《丧服足征录》、《释宫小记》、《考工创物小记》,兼通水地声音之学。

(17)作《释籍》、《弁服释》。

(18)作《车制考》。

(19)作《大戴礼补注》。

(20)集三《礼》之大成。

(21)《礼说》。

(22)《周官说》。

(23)《礼论》。

(24)《周官禒田考》。

(25)《周礼军赋说》。

(26)《明堂大道录》。

(27)疑《周礼》、《仪礼》。

(28)疑《仪礼》。

刘师培:经学教科书(四)

第三十五课 近儒之《论语》学

国初之儒治《论语》者,咸宗朱注,空言义理。及刘台琪(1)、方观旭(2)、钱坫(3)、包慎言(4)始宗汉注治《论语》,而刘宝楠《论语正义》以何晏《集解》为主,集众说之大成。后,刘逢禄(5)、宋翔凤(6)、戴望(7)咸以《公羊》述《论语》,别成一家言。而焦循《论语通释》析理尤精,江永《乡党图考》亦究心名物制度。继起之书有黄式三《论语后案》,力持汉、宋之平,时有善言。

近儒治《孟子》者亦空言性理,惟黄宗羲《孟子师说》为稍优。若焦循《孟子正义》折衷赵注,广博精深。而戴震《孟子字义疏证》解析义理,黜宋崇汉,亦近代之奇书也。

国初治《学》、《庸》者,亦从朱子定本。自毛奇龄(8)、李塨(9)始排斥朱注。而李光地治《大学》亦主复古本,惟所作《中庸章段》仍空言义理。乾嘉以后治汉学者,则反《学》、《庸》于《礼记》,而汪中《大学评议》尤正本清源之论。若惠栋(10)、魏源(11)则以《周易》述《中庸》,宋翔凤、包慎言则以《公羊》述《中庸》,别为一派。

近儒虽多宗汉学,然以《学》、《庸》、《论》、《孟》为“四书”,仍多沿宋儒之号。毛奇龄作《四书改错》,排斥朱注不遗余力,而阎若琚《四书释地》、翟灏《四书考异》、凌曙《四书典故覈》,考证亦精,皆宗汉注,而排斥宋注者也。

————————————

[注释]

(1)作《论语骈枝》。

(2)作《论语偶记》。

(3)作《论语后录》。

(4)作《论语温故录》。

(5)作《论语述何》。

(6)作《论语发微》。

(7)作《论语注》。

(8)作《大学证文》。

(9)《大学辨业》。

(10)《易大义》。

(11)《易庸通义》。

刘师培:经学教科书(四)

第三十六课 近儒之《孝经》学

近儒冶《孝经》者始于毛奇龄。奇龄作《孝经问》,排朱子、吴澄之说,然以空理相驳诘,颇乖著书之体。自阮福作《孝经郑注疏》,定郑注为小同所著。而近人皮日瑞复作《孝经郑注疏》,以伸郑注之义。若丁晏《孝经征文》,征引繁博,且力攻孔《传》为伪书。汪宗沂《孝经辑传》复攻郑注为不经,而姚际恒作《古今伪书考》直列《孝经》于伪书,定为张禹同时人所作,殆疏于考证者也!

近儒治汉学者咸治《尔雅》,以古训为宗。即晋涵作《尔雅正义》,以郭注为主,守“疏不破注”之例。郝懿行复作《尔雅义疏》,迹宗郭注,然注有讹谬,则博采汉注,或以己说订正之,且正名辨物咸即字音求字义,多得阮元之传。若臧庸辅《尔雅旧注》、叶惠心复作《尔雅左注斠》,皆旁采汉魏以前旧说,惟语鲜折衷。又,近人胡元玉作《雅学考》,于《雅》学源流叙列颇详。《尔雅》以外,疏张揖《广雅》者有王念孙,疏杨雄《方言》者有戴震、钱侗;而杭世骏复作《续方言》,沈龄为之作疏。疏刘熙《释名》者有江声、毕沅,释许慎《说文解字》者有段玉裁、桂馥、王筠(1)。辑吕忱《字林》者有任大椿,而大椿复辑《小学钩沉》。若夫吴玉搢作《别雅》,宋翔凤疏《小尔雅》,孙星衍辑《仓颉篇》,皆足补《尔雅》注疏之缺。此小学所由日盛也。

————————————

[注释]

(1)余书甚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