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的抱怨 以幽默著称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抱怨的时候,但即使是抱怨,也具有不可抗拒的幽默特质。 在马克·吐温看来,他的童年是伤心的。他常常抱怨地对人说:“我出生时和双胞胎兄弟长相一模一样,连我们的母亲也分辨不出来,有一天,保姆替我们洗澡时,其中一个不小心跌入浴缸淹死了,没有人知道淹死的究竟是哪一个。最教人伤心的是,每个人都以为我是那个活下来的人,其实不是,活下来的是我弟弟,那个淹死的人是我。” 有一天,马克·吐温到一座城市演讲。晚饭前,进了理发店。“你是外地人吗?”理发师问。“是的,我第一次来到这个城市。”马克·吐温回答。“你来得正是时候,今天晚上马克·吐温要来演讲,我想你一定会去。”理发师说。“是的,我想也是。”“你买了票吗?”“没有。”“票可能卖光了,你只好在那里站着了。”“还真是的!”马克·吐温笑了笑,有些抱怨地说,“这个人发表演讲时,我永远只能站着。” 由于马克·吐温长了一张“大众脸”,所以他经常收到读者附有照片的来信:“您瞧,我和您长得一模一样。”日复一日,这种来信有增无减,马克·吐温不胜其烦,开始只是抱怨,后来干脆写了封回信,印了几百份,发至各地。回信内容如下:“先生,我由衷地感谢您的来信及照片,正如您所希望的,我认为,阁下的尊容,比所有那些像我的人更为相似。我可以荣幸地告诉您:您之像我,已经远远超过我之像自己。每当我早晨刮脸找不到镜子时,便自然而然用您的照片来代替了。” 一天,有人请教他:“讲演词是长篇大论好呢,还是短小精悍好?”马克·吐温顿了顿,作了如下描述:“有个礼拜天,我到教堂去,适逢一位传教土在那里用令人哀怜的语言讲述非洲传教士的苦难生活。当他说了5分钟后,我马上决定对这件有意义的事情捐助50元;10分钟后,我心里有些抱怨了,决定把捐助的数目减至25元,在他滔滔不绝地讲了半个小时之后,我将数目减到了5元;当他又讲了一个小时拿起盘子向听众求助捐款,从我面前经过时,我反而从盘子里偷走了2块钱。” 马克·吐温的幽默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声誉,但是,他也遭受过别人的“恶搞”。一次偶然的机会,马克·吐温与雄辩家得彪同乘一条船。船行数日后,两人应邀参加一晚宴。席上演讲开始了,马克·吐温思维敏捷、情感充沛地讲了20分钟,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轮到得彪演讲,得彪站起来,面有难色地说:“诸位,实在抱歉,会前马克·吐温先生约我互换演讲稿,所以诸位刚才听到的是我的演讲,衷心感谢诸位认真的倾听及热情的捧场。然而不知何故,我找不到马克·吐温先生的讲稿了,因此我无法替他演讲了,请诸位原谅。” 听得彪这么一说,马克·吐温在对他的雄辩之才暗暗佩服的同时,苦笑着投去了一丝略带抱怨的目光。无奈之中,他只得对听众撇了撇嘴,耸了耸肩。可以说,这是马克·吐温生活中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抱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