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她是老上海最后的贵族,最后却丈夫出轨、倾家荡产

 鑫兴 2016-09-05

“Lift up your head princess, if not, the crown falls. ”这是电影《罗马假日》里的一句经典台词,也是她一生的写照。

她是民国时期上海永安百货的大小姐。父亲在澳大利亚做生意起家,受孙中山之邀回国发展资本经济,是孙中山造币厂的厂长;母亲是当时另一家百货公司的大小姐,与父亲的结合,自然是锦上添花。

她不仅出身豪门,朋友圈也皆是宋子文、康有为外孙女之辈。十里洋场,她恐怕是说话最有分量的一位名媛。但这一切,都不足以成为人们记住她的理由。

关于她的故事,出身不过是个铺垫,真正的高潮是经历过人生起伏后的从容与优雅,是她那一句“要是生活真的要给我些什么,我就接受它们”。

她就是郭婉莹,老上海最后的贵族。

点击加载图片

打开UC头条,查看更多[涨知识]相关内容

1909年,郭婉莹出生于澳大利亚悉尼,那时她还没有中文名,大家都叫她黛西。黛西从小就是个犟丫头,在悉尼读小学时,因为同学乱叫她名字,她还生气逃学,并对校长说:“如果同学们不纠正,我就永远不回学校。”

这种倔强,可以说贯穿了她的一生。

黛西6岁那年,父亲回国发展,没多久她也跟着来到上海。当时,她就住在永安百货对面的酒店里,眼见着自家公司一步步走向兴旺。后来她与哥哥、母亲搬进花园洋房,成了正统的大家闺秀。

点击加载图片

幼时郭婉莹

1920年,11岁的黛西进入上海最负盛名的贵族学校——中西女塾学习。这所学校以学费昂贵、管理严苛闻名:床必须用白色被褥,整理得一丝不苟;学生穿着打扮须素雅,不准佩戴任何首饰和珠宝;在走廊上说话时,要礼貌地让到一旁……

美国式的教会教育把这些贵族家庭的女孩训练成沙龙女主人,同时塑造她们坚毅、爱人、勇敢的价值观。

这所女塾输出的“标准女子”很吃香,宋庆龄与宋美龄就是这所学校毕业的。

这样的教育方式对黛西来说简直如鱼得水,因她本就是国外回来的。她在这里学话剧、音乐、科学,还交了不少朋友。也是在这里,朋友为她取了一个中文名:婉莹,当时最红的作家冰心的名字。

点击加载图片

郭婉莹幼时全家福

1928年,郭婉莹从女塾毕业,那时的贵族女子毕业后就两条路:出国留学或者嫁人。父亲觉得一个女孩出国留学没什么好,便为她择了一门门当户对的亲事。男方也是富家子弟,正在美国留学,名叫艾尔伯德。

郭婉莹对艾尔伯德丝毫没有好感。艾尔伯德从美国回来时曾送过她一双玻璃丝袜,说“这袜子真结实,穿一年都不会坏”。她反感至极,“我不能嫁给一个和我谈袜子结不结实的男人,no fun。”

没过多久,郭婉莹就决定解除与艾尔伯德的婚约。艾尔伯德羞愤至极,举枪要杀了她。她梗着脖子说:“你杀了我,我也不会和你结婚。”艾尔伯德又要自杀。郭婉莹说:“你还是好好儿回家去吧。”

就这样,她自己摆平了这桩婚事,然后赴北平燕京大学读了儿童心理学,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也是在这里,她认识了真命天子——吴毓骧。吴毓骧母亲的奶奶是林则徐的女儿,也算是名门之后,但吴的家世财力与艾尔伯德家比起来,可就差远了。

但郭婉莹不在乎。她要找一个有“a lot of fun”的男人共度一生,风流倜傥、才情四溢的吴毓骧符合她所有的期待。他们都是不愿意把生活过成柴米油盐的人,他们需要浪漫,在这一点上,一拍即合。

25岁那年,郭婉莹带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嫁给了没钱没势的吴毓骧。

点击加载图片

打开UC头条,查看更多[涨知识]相关内容

最初一段时间,郭婉莹的确过得很幸福,“他们一家人,那样好看,那样体面,

那样幸福,那样温馨,客厅里的圣诞树那么大,福州厨子的菜烧得那么地道。”在很多人眼中,她幸福得让人忍不住嫉妒。

然而,没过多久,他们之间就出了问题。贪图新鲜与浪漫的吴毓骧根本不可能被居家生活套牢,成日在外流连,更让郭婉莹心碎的是,他出轨了,与一个寡妇相恋。

她没有过多抱怨,一天晚上,她去那个寡妇家捉奸,不哭不闹,一言不发地将丈夫带回了家,而后,对此事只字不提。

他们的家庭,在她这样的隐忍与包容中,保全了下来。

点击加载图片

打开UC头条,查看更多[涨知识]相关内容

郭婉莹其实一直是这个家的顶梁柱。父亲去世之后,她做了永安的股东,在此之余,开办了中国第一家时装沙龙工作室,设计适合中国都市妇女的礼服,极具商业头脑。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吴毓骧没了工作,经济也不景气,最困难时家里甚至揭不开锅,有段时间不得不靠娘家接济。她怀着孩子,打理工作室的同时,接了一份给报纸拉广告的工作,勉强度日。但吴毓骧仍旧不懂事。1942年,郭婉莹生儿子时难产,女儿因肺炎发着高烧,而他竟然在俱乐部玩牌至深夜才回家……

直到她40岁,吴毓骧才东山再起,她的生活才稍稍好转。

但这样的好日子没持续几年,也就结束了。

点击加载图片

郭婉莹一家

新中国成立后,吴毓骧依旧恶习不改,还十分招摇地开着他的红色福特车出入各种场所……1958年,他被划成了右派,关进了监狱。

郭婉莹再一次背负起整个家。她每天早上5点起床,忙到晚上10点才回家,还要参加“资本家学习班”,学习干粗活。不管日子过得多么艰难,她每个月都会抽时间去探视丈夫,可惜这一次他没能熬过去……

1961年,吴毓骧因心肺系统疾病,在上海提篮桥监狱医院去世。郭婉莹在领丈夫尸体时,依旧挺着脊背,昂着头质问狱警:“为什么不及时告知我他的病情?”

回答她的是一纸判决书。

点击加载图片

打开UC头条,查看更多[涨知识]相关内容

1963年,吴毓骧被判向国家偿还14万元债务。郭婉莹拿着判决书,看着财产被充公,甚至连婚纱都被拿走,她知道这是噩梦的开始,但她不哭不抢,只是静静地看着。

她和孩子们被赶出屋子,找了一间6平米的亭子间住下,与另外两户合用厕所,屋顶漏水,冬天醒来时,脸上还会挂着霜。

郭婉莹喜欢美国童书《波丽安娜》,女主人公波丽安娜的名字意味着“盲目乐观、不知祸之将至的女人”,可郭婉莹却欣赏她直面生活的精神。她也以这样的精神教育孩子,在如此生活落差之下,孩子们丝毫没有抱怨。

“可以在补屋顶的塑料片上贴几颗小星星,这样我可以想象自己是睡在星空之下。”儿子这样对她说。

点击加载图片

打开UC头条,查看更多[涨知识]相关内容

那段时间,郭婉莹被下放到农村挖塘泥,大冬天被派去菜市场剥坏掉的大白菜……然而无论生活多么糟糕,她依旧优雅地用饭盒蒸蛋糕,用铁丝烤吐司,用搪瓷缸子自制下午茶……这些行为无疑会为她招来更多麻烦,但她就是要用优雅来反抗时代、反抗扭曲的人性。

“文革”开始后,她的日子更难过,被迫扫厕所,被批斗,工资也锐减到24块。除去孩子的生活费和交通费,她每个月只剩6块钱的生活费,每天只能吃8分钱一碗的阳春面,可这几块钱里头,她偶尔还要拿出来接济以前自家的仆人。

点击加载图片

打开UC头条,查看更多[涨知识]相关内容

“文革”结束后,郭婉莹被请到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做英文老师,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她成了人人口中的“郭老师”。

后来,郭家子女纷纷出国,要求她过去同住,她拒绝了;世家亲戚朋友们也劝她过去,她偏是不肯,说上海才是她的家。其实新中国成立之时,郭家人都去了国外,她也可以选择离开,如果当时她跟着出国,就不会经历这些苦难。

她却说:“如果我不留在上海,就会和在美国的家人一样,过着一个郭家小姐的生活。那样,我就不知道,我可以什么都不怕,能对付所有别人不能想象的事。”

还有外国记者想从她这儿挖些“文革”的料,她却云淡风轻地说:“那些劳动,有助于我保持身材的苗条。”

点击加载图片

学生给郭婉莹过生日

日子归于静好之后,年岁已大的郭婉莹独自生活在上海一间没有空调的房子里。即便年逾八十,她继续保持着优雅,妆容依旧精致,走路也从来都不让人扶。在她的优雅与从容面前,任何人都自惭形秽。

1998年,郭婉莹在上海辞世,享年90岁。在她的告别仪式上,有一副挽联这样写道:有忍有仁,大家闺秀犹在。花开花落,金枝玉叶不败。

本文由环球人物新媒体整理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