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样的内部灾难能摧毁地球?

 霃楓 2016-09-05

什么样的内部灾难能摧毁地球?首先我们简单认识一下我们居住的家园,走近我们的地球母亲。地球是太阳的一颗行星,距离太阳约1.5亿千米,位于第三个行星轨道上,是层状结构。其内部结构从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和地核。

什么样的内部灾难能摧毁地球?地壳仅占地球总体积的1%,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距地标深度约33千米,是克罗地亚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于1909年发现,故以他的名字命名)以上的固体外壳,岩石结构主要是沉积岩(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其所含矿产储量占总量的80%。由于保存完整,也利于考古)、花岗岩(岩浆在地下深处经冷凝而形成 ,主要成分是长石、云母和石英)和玄武岩(由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在地表冷却后凝固而成的一种致密状或泡沫状结构的岩石,而玄武岩引自日文)等。沉积岩和花岗岩因密度相对较小,位于玄武岩之上,主要由硅和铝的氧化物构成,因此也称为硅铝层。而玄武岩主要含有硅镁氧化物,因而称之为硅镁层。我们看到,不管是哪个岩层都少不了硅,因此硅也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地壳的厚度并不均匀,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高山地区厚度可达60至70千米,而海洋地区平均厚度6千米,总体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对于地壳来说,由于越靠近地球内部,受岩浆影响越大,因而温度逐渐升高,大约每一千米,温度升高30度。

什么样的内部灾难能摧毁地球?地幔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厚度将近2900千米,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占地球总体积的83%。它的物质组成具有过渡性。靠近地壳部分,主要是硅酸盐类的物质;靠近地核部分,则同地核的组成物质比较接近,主要是铁、镍金属氧化物。它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其分界面在距地表1000千米处。上地幔由类似橄榄岩(主要由橄榄石和辉石组成,深色粗粒且比较重,天然的金刚石就是产自橄榄岩变化后的金伯利岩)的超基性岩(二氧化硅含量通常小于45%,铁、镁质含量高,特征是不含石英)组成。一般认为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深度80至400千米,整体上,海洋下距地表近,大陆下距地表远得多),是放射性物质集中的地方,由于放射性物质分裂的结果,整个地幔的温度都很高,足以使岩石熔化,因而被认为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我们知道在地球历史上泥盆纪时期的第二次生物大灭绝就是由超级地幔柱引发的。

什么样的内部灾难能摧毁地球?地球各层的压力和密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物质的放射性及地热增温率(每向下100m温度增高的数值),均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近地心的温度几乎不变。地核与地幔的分界面是2900千米深处的古登堡面(你可能猜到了,就是古登堡发现的,因而以他的名字命名),它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半径为3480千米,占地球总体积的16%,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深2900km至5000km,物质存在形式为液态;内陆核深5100km至6371km,物质存在形式可能为固态。内、外核的分界面,大约在5155千米处。

什么样的内部灾难能摧毁地球?那么什么样的内部灾难能摧毁地球呢?来自内部的灾难摧毁地球估计就是地核反应过激,引发星球爆炸。这里主要说内部的灾难对地球上生物的毁灭性打击,因为没有生命的地球我想也不能称之为地球了,因为这是人类赋予它的名字。

第一,大规模火山喷发。在地球历史上的五次生物大灭绝中有三次是因为岩浆大规模喷发,泥盆纪时期的超级地幔柱,二叠纪时期的西伯利亚地盾和三叠纪时期的中大西洋岩浆区。岩浆的大规模喷发除了岩浆直接地灾难性毁灭,还会喷射出大量的富含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火山灰,遮蔽天空,形成酸雨,对食物链中的植物造成毁灭性打击,进而影响整个食物链,同时抛撒的岩石碎块也是致命的。由于海洋地壳厚度较小,更容易发生火山喷发,进而还会引起海啸,局部温度的变化会加剧洋流运动,形成极端天气。

第二,冰川期。地球历史上有过多次冰川时期,关于它的成因尚无定论。既然这里谈到的是地球内部灾难,那我就说说地球本身的作用。一是上面说的大量火山灰遮蔽天空,引起地表温度急剧降低;二是地球板块运动影响,进而改变海陆分布和环流形形式,使地球变冷;三是二氧化碳含量过低,无法保温。但这在今天是不同担心的,因为我们正在面临的是愈演愈烈的温室效应。

第三,地磁极倒转。这并不引起地球翻转,但恐怖的是会有可能一段时间没有地磁场,这会导致:1.低纬度人造卫星遭受太阳风攻击,人类社会通讯瘫痪。这是因为太阳风是太阳以带电荷粒子的形式高速传送开的巨大能量,速度可达数百千米/秒,地磁场的存在能够有效减小它对地球的影响;2. 很多生物依靠地磁场导航,不用说,没法活了;3. 臭氧不会再附着在地球表面,超强紫外线辐射是致命的。

不妥之处,多多指教;抛砖引玉,欢迎补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