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蚌埠?仿古玉?造假被揭穿 玉器生意萧条(2)

 滁州162 2016-09-05

“好玉不作旧,这是行里不成规矩的规矩。”余老板说,好玉不易沁色,蚀染的色是浮色,浮在表面,没有旧意,所以好玉不作旧。作旧的玉是有绺裂、有杂质的次玉,这种玉质地粗糙,软硬不均,蚀变的沁色深浅不一,可深入内部,有与古玉同样的沁色效果。做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遮掩瑕疵,但“品相再差的玉也是真玉”,不同于造假。

名声太差,销售今不如昔

从合蚌高速蚌埠路口下,20分钟车程,就看到了蚌埠光彩市场的玉器城。这里是蚌埠最大的玉器销售地,集中了约1600家商铺。

玉器城“玉博馆”五层大楼内一层60多个柜组,记者看到,营业员们有的在看书,有的在玩手机,有的在聊天,一至三层楼,长达1个多小时时间里,只有记者和驾驶员两人算是顾客。

玉博馆外面的店铺也一样冷清。七区7号莫老板的店铺内陈设的玉器十分精美,地上还有几件包裹好的大件。记者上前询价,十有八九都在单价3万元以上。

莫老板说,蚌埠的玉器大部分批发给全国各地的玉器商分销。玉器商大多来自北京、广州等地,也有来自本省合肥市、阜阳市的,一般都是熟客。也有中介领来的,中介带来的客户一般不直接谈价格,他们挑选好之后就离开,价格由中介来谈。

记者提出想买一块仿汉代玉璧。莫老板说:现货没有,如果可以等,3个小时后来取。高仿精品得5万元,若要鉴定证书,另加2000元。

在另一间玉器店,记者问老板娘:起价在5万以上的玉器,来买的顾客都是什么人?老板娘略带诡秘地说:真正玩收藏的人少,买去大都是送礼用的。

谈起生意,老板娘说:外面都认为仿古玉是假的,现在卖不出去了,今年营业额不到去年同期一半。

仿古玉器极易骗人造假 多环节应规范

业内把仿照古形、古制、古工艺的玉器统称为仿古玉,仿古玉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蚌埠市玉雕协会副会长、蚌埠市博物馆副馆长辛礼学介绍,目前,蚌埠有近4000家从事玉器生产、经营的商家,从业人员4至5万人,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蚌埠玉器商家遍布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扬州、新疆、河南等国内主要玉器市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