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博物院新馆建设的经验与反思

 滁州162 2016-09-05



安徽博物院新馆外景


  2011年9月29日,安徽博物院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新馆位于安徽文博园区内,按国家一类馆标准设计,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框架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4143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8540平方米,地下面积为1890平方米),建筑高度37.7米,建筑层数为地上6层、地下1层。工程建筑造型体现了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独特风格、体现了安徽的文化和历史底蕴。

  安徽博物院新馆作为省“861”行动计划重点文化项目和省“十一五”期间文化设施建设的标志性工程,规模要适当,功能要齐全,定位要突出,建筑要符合博物馆的功能需求,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博物馆自身需求。笔者作为新馆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在新馆开馆两周年之际,希望通过总结建馆经验,反思新馆建设中的不足与缺憾,抛砖引玉,与各地在建或筹建新馆的同行沟通交流。

  新馆建设项目需要科学规划、规模适当、功能全面合理,为博物馆事业发展预留足够空间

  (一) 科学规划选址

  博物馆馆址选定,对于博物馆的发展尤为重要。安徽博物院新馆的选址,是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多家部门经过反复酝酿论证才最终确定。新馆地处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中轴线西侧,次景观轴一端,与市政务中心、体育中心遥相呼应,是安徽文博园区的核心建筑。近年来,随着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各项设施的日趋完善,其居住休闲和旅游度假功能日益凸显,这样保证平日里参观新馆观众人数较为平稳,而每逢节假日接待的观众量,屡创新高,带来了超高人气。

  新馆选址仍有不周之处,文博园区为低洼地带。当初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将此处填平加高。一到夏季暴雨频发,经常导致排水困难,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增加了防洪排线的难度和投入。这也是其他建馆选址引以为戒的地方,博物馆选址伊始就要充分考虑馆舍、文物的安全,避免选在低洼潮湿、地址构造不佳的地方。

  (二)建筑规模适当

  进入二十一世纪,各地掀起了新建或改扩建博物馆的高潮。但由于决策或规划的失误,导致有的馆规模过大,造成了资源的闲置,而有的馆没能科学定位,对博物馆发展前景和博物馆功能性研究不够,导致新馆建成后没几年,由于缺乏发展预留地,功能不完善,又要重建新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新建博物馆考虑的首要因素就是规划,规划要有长远眼光,要具备前瞻性、发展性、全面性。要根据博物馆自身的性质、馆藏数量、发展趋势,还要考虑所在地区的发展前景。以安徽博物院新馆为例,在经多部门反复调研论证,新馆所处的安徽省文博园区现占地300亩,由安徽博物院和安徽地质博物馆共同使用。其中安徽博物院占地65亩,位于园区中心地区,园区四周保留大片绿化用地,为两馆今后发展扩建预留了空间。

  安徽博物院目前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工程内部各类硬件、软件设施配置完整、功能齐全;馆内功能分区包括立体公共空间(13290平方米)、陈列展览区(8847平方米)、文物藏品库房区(5820平方米)、文物科学保护区(1440平方米)、科学教育区(5140平方米)、公共服务区(3320平方米)、办公及设备用房(2990平方米)等七个部分,基本满足近十年内该院业务发展的需要。如日后能在园区内新建若干附属功能建筑,将游客服务中心、文保中心、办公区等功能区从主体建筑中单独划分出来,会使功能区划更为合理、可利用面积大大增加,完全可以满足更长时间内安徽博物院的建设发展需求。

  (三)满足博物馆功能需求

  现在很多新建的博物馆建筑存在缺陷,不能满足博物馆功能需求,给日后运行带来很多难题。以安徽博物院新馆为例,只有建筑的科学合理,满足博物馆的各项功能,才能有利于文物的保管和保护,才能有利于展品的充分展示,才能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参观环境,才能有利于博物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避免出现建筑空间浪费

  在安徽博物院新馆原设计方案中,每层都有很多挑空区域,设计单位认为空间通透大气,但对于博物馆来说却并不实用,通过多次同代建单位和设计单位沟通、现场查勘、综合论证、发函等方式,最终封出2000多平方的面积,所封增加的面积现在正好有效弥补了办公区域和展陈区域的不足。

  完善人性化服务设施

  新馆原设计方案中,每层之间设计的是踏步楼梯,没有手扶电梯,这样将给观众参观带来极大不便。除此之外,没有设计观众用餐的地方,而只是设计了轻餐饮区,这些都没有体现博物馆以人为本的要求,通过几经努力,最终争取设计单位和代建方同意,完成6部手扶梯和餐饮区域的设计变更。

  设计美观性与功能实用性的有机结合

  博物馆是一个公共性的文化建筑设施,它集文物收藏、研究、展示于一体。博物馆建筑所涉及的诸如建筑结构、样式、消防、安全保卫、恒温恒湿、强弱电以及陈列布展等,要求之高、之复杂,与一般建筑有较大的差别,新馆建设首先应重视对博物馆建筑的研究,使博物馆建筑设计从功能要求,结构技术材料,艺术形象等方面,都能满足文物标本收藏、科学研究、社会教育等各业务部门及行政管理部门的需求,体现博物馆建筑的性格特征。

  安徽博物院新馆每个展厅大门的设计,均为防火卷帘和防盗卷帘,虽然从消防安防的角度考虑是符合国家强制规范,但从美观的角度来说就显得十分不协调,在全国博物馆界也不多见,这个问题经过多次协调都未能解决。

  新馆六层办公区域采用玻璃顶,原设计初衷是希望采光效果好,并能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但实际使用后发现带来的问题很多,天气炎热玻璃会爆裂,下暴雨会渗漏水,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这两处败笔,充分显示出博物馆建筑在设计美观与实用功能上必须做到相互服从,有机结合,不能有所偏废。



新馆中厅


别具特色的正门

  博物馆建设是一个科学化管理、民主化决策的过程,要求管理者要高瞻远瞩明思路、运筹帷幄巧管理,更要求将建设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吸取

  (一)“交钥匙工程”的优点与不足

  目前,包括安徽博物院新馆在内的全国众多新建场馆都是采用“交钥匙工程”这种代建方式。大部分在建的博物馆因为是第一次建新馆,没有建设方面的经验,而在工程方面很多需要协调处理的事情,没有专业的知识和经验是没有办法应对的。

  在安徽博物院新馆建设过程中,代建方——安徽省公益性项目建设管理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承担了甲方的任务,代建工程的优点主要有三点:一是有利于工程管理。代建方具有丰富的项目建设经验,保证了工程工期和工程质量,并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二是保证了工程操作规范、公开透明。安徽博物院新馆所有项目全部招投标,完全按有关法规政策执行,招投标项目达几十项,保证了馆方人员在工程建设中没有腐败现象;三是责任明确。代建方对建设工程负有法定责任,避免了推诿、扯皮,提高了工作效率。

  但是,代建工程这种运作方式也存在不足:一是代建方人员对博物馆功能要求了解不够,使得建筑在一些细节上存在缺陷;二是代建方作为甲方,在资金使用、工程设计的变更等方面非常严格,他们的原则是按图施工,按预算完成项目,力求为国家多结余资金,造成代建方与使用方立场不同,很多问题要费很大气力才能解决。

  (二)博物馆专业人员要尽早介入工程建设

  安徽博物院新馆在基建前期,专门从院相关部门抽调了6位专业人员,成立了新馆基建办公室。每个人分工明确,具体负责安防消防、强电、弱电及信息化、空调给排水及电梯、内外装饰、资料整理等六个方面。新馆建设是个大工程,要有一个团队来负责,科学统筹,分工协作,才能把工作做好。博物馆作为使用方,提前让馆里的专业人员熟悉了解新馆建设,对于以后的交接和运行使用都非常有好处。另外在介入过程中对于建筑、设计、设备等方面发现问题都可以及时同代建方及时沟通,避免造成无法补救的功能缺憾。这样通过新馆建设的契机,也为本馆培养一批专业人才。

  (三)博物馆新馆建成后,应采取物业管理社会化,有利于博物馆运行管理

  现在很多地方的博物馆新馆建成后,将物业管理工作从博物馆的管理中剥离出来,以公开招标的形式,最终由中标物业公司进行管理,使博物馆的保安、保洁、看展员、设备维护等方面实行社会化管理。

  物业管理的社会化,实现了从业人员的专业化、专门化。因为实行了严格的公开招标形式,增强了物业公司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同样也提升物业工作的管理水平。物业管理社会化后,博物馆的绝大部分精力可以用到开展业务中,不用将过多精力放在繁杂的物业管理上。

  物业管理社会化是博物馆管理的创新,也是必然趋势。但是物业管理社会化还应加强制度制约,加大管理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为博物馆专业化、专门化、常态化、科学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博物馆建筑是一个系统工程,新馆设计要根据现实需要和今后发展要求,立足当前,放眼未来,设计要有超前意识。建筑内部分区、布局、功能须根据地域特点,符合本地实际需求,合理体现文物收藏、保护、展示、研究、教育、休闲等各主要功能的特殊要求,做到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为观众和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参观、工作环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