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十年前外国人镜头下的店铺及招牌

 luzhoutj 2016-09-05

  摄影师Hedda Morrison原名Hedda Hammer,1908年出生在德国斯图加特,1933年她已经在慕尼黑学完了摄影课程、做了一阵摄影助理,有一定实际经验,此时她看到一份摄影刊物上的广告,德国Hartungs图片社招募一名女性摄影师,注明必须是德国东南部的兹瓦本人,懂英语和法语,工作是去主理图片社在北京的分部。她说“这简直是为我度身定做”的,而且此时的她不喜欢当时德国的政治状况,所以虽然工资不高(所以才要女的),她立刻决定应召前往。分别时家人送她两件礼物:一把防身用的手枪和一把雨伞,两件东西在她从意大利Trieste港上船之后,都马上被丢进了海里。

  从此她开始了在北京的摄影师生涯,她住在当时法国领事家中,经常单独行动,除了北京城内,她还独自去了周围的西山、山东、承德等地。1938年她离开了Hartungs图片社,开始为当地的外国商人、艺术家提供摄影服务,1946年她和英国人Alistair Morrison结婚之后离开北京,和丈夫一起在香港住了一年多,后来随夫去了后来成为马来西亚一部分的沙捞越。


  摄影师海达·莫里森运用镜头的语言,为我们呈现80年前中国街头的店铺及招牌。



  街头招牌林立


  茶庄


  饽饽铺


  饽饽铺


  南货店


  酱园


  蜡烛店


  清真饭店


  香皂铺子


  鞋店


  油坊


  刀剪铺


  香皂铺


  茶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