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阻抗的定义 我们都说阻抗问题是所有SI问题的根源,可是接触SI很多年依然不能很好的去解释阻抗的大有人在,在日常工作中,下面几种说法时常会充斥在我们耳边: 1.某传输线的阻抗为零,因为它是一段导线,导线的阻抗就是零 2.某传输线的阻抗为无穷大,因为它末端开路 3.阻抗其实就等于电阻值 看来“阻抗”的确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它不仅困扰一般的电子工程师,就连一些从事高速系统设计的SI工程师,也经常被它迷惑,看来对于这个简单的问题,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我们首先来澄清一个概念,电阻和阻抗的区别,google了一下,下面的解释似乎比较专业,我们暂且以此作为电阻和阻抗的简单定义: 电阻:电路中对电流通过有阻碍作用并且造成能量消耗的部分叫做电阻。电阻常用R表示。 阻抗:具有电阻、电感和电容的电路里,对交流电所起的阻碍作用叫做阻抗。阻抗常用Z表示 回 到最基本的层面,对于所有理想元件,其阻抗定义为该导体两端的电压和流经该导体的电流的比值,这个定义无论在时域还是频域,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效的,从这个定义出发,就不会出错,并且可以消除许多混淆,经常混淆的一点就是认为阻抗仅仅是电阻,我们将看到,理想电阻的阻抗和频率无关,也就是电阻本身的阻值, 而对于电感的感抗和电容的容抗,其阻抗是频率的函数。 XL = ωL = 2πfL 注:上面的公式已经忽略掉了相位的影响,因为对于大部分讨论来说,相位的意义不大。当然,如果特殊情况或者需要与相位有关的分析,当另当别论。 比如,10nF的实际去耦电容,在1GHZ频率时的阻抗是多少呢?首先,假定这个电容器是理想的电容,10nF的理想电容的阻抗是1/(2π x 1GHz x 10nF)=1/(6 x 10? x 10 x 10??)=1/60=0.016?, 这是一个很小的阻抗,当然,频率越低,阻抗就越大。如在1 Hz 时,它的阻抗大约是16 M?.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来分析理想电感的阻抗,可以知道频率越高,电感的阻抗就越高。我们可以手工计算单个元件的阻抗,但是对于实际的电路模型来说,就会复杂得多,比如近似于实际电容的RLC电路模型的阻抗为: 我们很难用手工的方法去计算每个频率的阻抗,这个时候可以借助其他工具比如SPICE软件来计算和绘制它的阻抗曲线。 二. 阻抗的意义 很多人也许会问,为什么要考虑阻抗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际工程中的例子,当这个项目出现很严重的问题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是由下图很小的一个非单调性引起的,也没有人会相信在电路中串联一个49ohm的电阻就可以消除这个非单调性,而事实上,一个小小的串联电阻确实解决了这个问题,是的,在电子世界中,就是这么神奇。 回到理论层面,可以说,在高速系统中,所有的现象都可以用阻抗特性来解释 1.由于传输线的阻抗不连续,引起信号的反射,从而引起信号本身的畸变 2.由于传输线的耦合(耦合是阻抗构成的一部分),引起信号间的串扰,造成临近区域信号的畸变 3.由于电源系统的某个区域阻抗过大,使得该区电源系统的供电不足,谐振,从而造成相关器件的性能损失,甚至混乱 …… 所以,阻抗是控制高速系统设计的根本,对于高速信号系统的设计最后都会归于对信号传输阻抗的设计。
|
|
来自: roseforgreat > 《电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