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天气 阴/微风 30~24℃ 中国喝了千年的粥 哈佛花14年研究 想少生病,那喝碗粥吧!中国人喝粥已有数千年,《周书》中就提到“黄帝蒸谷为饭,烹谷为粥。”清代著名医学家王士雄在他的著作中称粥为“天下之第一补物”。 有意思的是,不仅中国人认为喝粥养生,美国哈佛大学一项历时14年多、有10万多人参与的大型研究也发现,每天一小碗粥可能是健康长寿的关键! 当然,这里说得可不是白粥。这项2015年初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医学》上的研究指出,每天食用约28克的全谷物,约等同于1小碗的燕麦粥,整体死亡率就能降低5%,心脏病死亡率更可减少9%! 粥,天下第一补之物 粥首先是以谷类为主,谷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B1等,有助于控制胆固醇的升高,保护心脏,而且还可预防肥胖。 可别小看这一碗粥,既能补养人体的所需,又可滋补羸弱的身体。清代著名医学家王士雄在他的著作中称粥为“天下之第一补物”,《随息居饮食谱》也称“粳米甘平,宜煮食。粥饮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中医认为,粥有和胃、补脾、益肾、清肺、消渴、通便和安神等多种功效,几乎把人体的五脏六腑都兼顾到了。 粥品有很好的滋阴、暖热之性,而秋冬是最该滋阴的时候,只有这样,阳气才能更好地潜藏。 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打个比方,你如果想要冬天存储更多的粮食,那么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扩充仓库,不然粮食多了会没地方装。如果阴气不藏,那么阳气也就无所依附了。另一方面,进食暖热的食物,也有利于温补阳气。 明代医家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介绍药粥62种,粥其实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上火会令人心烦意乱,加上工作压力大,更让人吃不消。推荐一款降火粥——荞麦粥。荞麦味苦性甘,祛火效果好,能帮助我们祛火除烦,上火不适时可以适当熬些粥喝。 小麦都是秋天种下,冬天停止成长,春天长叶,夏天结果实,具备了四季的精华,因此被称为“五谷之贵”。中医也认为它能养心安神、除烦去燥。 取带皮的全小麦熬粥,有助消除烦躁情绪;女性的更年期综合征、自汗盗汗时,还可以到中药店买一些浮小麦熬水服用。 栗子粥有健脾止泻的作用,如果搭配山药、枣等则效果更佳。做法是取栗子(鲜)30克、粳米50克、山药(干)20克、枣(干)10克、姜2片,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用文火煮成粥,调味即可。每周服用3~5次,坚持一个月。 这个方子健脾止泻,适合用于慢性肠炎属脾胃气虚者,症见饮食减少、体倦乏力、大便泄泻。 从中医角度讲,衰老伴随着肾虚,可以试试养肾八宝粥,对夜晚尿频、大便溏泻不成形、四肢乏力、懒言少动、眼睛干涩、掉头发等都很效,正常的人经常喝也能起到强身健体的功效。 山药100克,黑芝麻10克,小米或鸡头米30克,花生或板栗10克,枸杞10克,黑米30克,核桃10克,白果10克。在锅里加适量的水,将所有食材放入,可一并将糖最好是冰糖放入。大火烧开后,再转入小火,等粥熬的软糯时即可。山药、花生米、板栗等,最好提前浸泡一夜。 将玉米糁、核桃粒、花生适量加清水一起同煮,文火熬成粥即可。核桃含有丰富的磷和大量的亚油酸,磷可营养脑神经,亚油酸可防治动脉硬化;花生富含对心脏有益的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因此,这款粥不仅味道鲜美,还具有明显的软化血管的作用。 取粳米100克,砂仁5克。先将砂仁磨成细粉备用,取粳米淘净,放入适量清水煮粥,待粥熟时,调入砂仁细粉末,再煮5分钟,砂仁粥就做好了。早、晚空腹食用,适用于脾胃虚寒、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者。 龙眼肉15克,枸杞子10克,大枣4枚,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每日晨起空腹食用。龙眼益心脾,补气血,常用于治疗失眠多梦。枸杞子则补肝肾,益精血,有明目功效。大枣能“补中益气,除烦闷”,对胃虚食少、心悸有很好疗效,而且大枣富含蛋白质、有机酸等,营养价值很高。粳米,对失眠也能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取红豆、黄豆、绿豆、白扁豆、黑豆,再加入大米、小米、燕麦、玉米、薏苡仁等各种粗细粮,汇聚了植物蛋白之精华,其中红豆能利水消肿、养血养心;黄豆能健脾宽中、润燥消肿;绿豆能清热解毒、祛脂保肝;白扁豆能益脾下气、补虚止泻;黑豆能补肾滋阴、养血乌发。搭配在一起,不仅营养均衡,而且各种体质的人一年四季都适合吃。 TIPS:常见粥材功效 粳米具有补中益气、养脾胃、和五脏、除烦止渴、益精等功用,可用于脾胃虚弱、烦渴、营养不良、病后体弱等病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