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真成熟还是假孝顺?孝文帝「戏很足」,太后终于对他放下戒心

 天空勇者 2016-09-05


(图)冯太后(442年-490年),汉族,长乐信都(今河北省冀州市冀州镇岳良村人)人,公元477年至490年十四年间一系列改革的实际主持者。


公元481年8月,王睿得病躺倒,冯太后带着皇帝亲临探视,回宫不久再派内侍来王睿府邸探病,有时前一拨未回,后一拨又至,可见其重要性远超北魏王朝历代皇帝!


等王府大门挂上了白布丧幡,冯太后面色悲戚前来参加丧礼,拓跋宏泪如雨下泣不成声。


挺遗憾,王睿的“免死金牌”没能用得上,公元481年8月27日,王睿四十八岁,因为日夜操劳,撒手西去,据史载:太后甚为哀恸,几天茶饭不思。


这时的皇帝表现的比哀恸还哀恸,失魂落魄,如丧考妣,比当年死了亲爹还要难受百倍,其中奥妙自不在言中:绝对不是为了王睿曾经赶虎救驾,更不是为了王睿与皇家秘密结亲,只有一种可能:演戏给太后看,让太后对他放心,自身安全第一!


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皇帝现在确实逐渐成熟了。


朝堂情形依旧,冯太后与拓跋宏同坐朝堂,百官照样朝賀。


公元482年。16岁的拓跋宏生了儿子,这时他已经有了至少四位嫔妃,其中三位是姊妹花,都是冯太后的侄女,大概这是太皇太后为了保险起见,所以把三个侄女打包批发给了孙子皇帝,论辈分算起来,冯氏三姐妹还应该是皇帝的姑姑,但是,三朵姊妹花姑姑却没有提早结出果实,反而让嫔妃林夫人占了先机,率先生下了皇长子。


但是,率先生下皇长子,也就等于率先走向鬼门关,因为按照北魏皇室祖制,子贵必然导致母死,这种事情对于北魏皇家来说难说是喜事还是丧事,就冯太后来说,或许在心中暗念几声谢天谢地才是最大可能,否则,姑姑杀掉亲生侄女的惨剧就有可能发生。


(图)《北魏冯太后》的剧照


483年,林氏被冯太后按北魏惯例赐死,这年皇帝17岁,少年天子早在三年前就发誓不杀生,声称是用行动为太皇太后祈福长寿,甚至连专门饲养皇家猎鹰的鹰苑也拆了放生,改建作了“报德堂”,以显示自己不忘祖母养育之恩,冯太后自然欣慰。


现在皇帝自己的爱妃命悬一线,少年天子哪能坐视不救?可惜,皇帝为其苦求免死无效,林夫人还是被赐死,自然,曾皇长孙被曾皇祖母抱走亲自抚养了:又是一个“杀母夺子”的活生生案列。


需要说明一下,这时候太皇太后坚持“子贵母死”已经变了味道:分明是为了夺走儿子才杀掉母亲,因为皇长子并不等于皇太子,预防性杀掉母亲?一旦皇太子立成别人、又或许皇长子早夭当不成太子怎么办?被杀的妃子岂不冤枉到祖奶奶家了?


很不幸,这位皇长子还就是没能坐上皇位,他的生母林夫人还就是白死了!


比白死还冤枉:这小子后来被拓跋宏起名恂字,立为太子,林夫人也被谥为贞皇后,但太子恂后来因为反对父皇的全面汉化政策,密谋叛逃漠北,于497年被父皇赐死,林贞皇后又被连累追废为庶人。这才是冤上加冤,死了14年还要受到株连处分。


一天,冯太后与拓跋宏同坐朝堂,一位官员递上了一个奏章,拓跋宏接过并没有转交给冯太后,自己细看后提笔批复,冯太后心中不悦,脸色渐渐冷峻。


少年皇帝这几年除了安心读书之外,做得主要工作就是“爱心慈善会”会长的活路了,他也经常巡视各地,到处访贫问苦,宣布一些由朝廷赡养80岁老人之类的诏令,或者减免一些灾区的税赋、赦免一些战俘或者罪犯,但凡牵扯到各级官员任命,那还是要回到朝堂由太皇太后决断。


这次情形有些不同:拓跋宏将批复过的奏章转交给冯太后,冯太后看过后竟然面色慢慢缓解,变成了点头嘉许。


原来,这次拓跋宏破天荒做主批复了一个奏报,给予死刑犯赦免。案件概要:一平民孙益德的母亲被人害死了,长大后的孙益德为母报仇杀了凶手,地方官员不知道该怎么判决,上表请示皇帝。


拓跋宏批复了几个字,大致是罪犯虽然杀人,但其孝心可嘉,可免其罪。


“孝心可嘉”四字打动了冯太后,冯太后由生气变为赞许。


估计这时的冯太后已经完全消除了对拓跋宏的戒心,不然怎会只想到皇帝在曲径通幽表示孝顺自己,却没有想到皇帝的亲生父母是谁杀死的?


因为此事也可以这样理解:皇帝格外赞许这种不择手段为母报仇的行为!


原标题:北魏最伟大的皇帝孝文帝,长大成熟不容易


*作者:子金山,孙铁岭笔名(取实名偏旁组成),鱼羊秘史原创专栏作家。天涯知名军事写手、历史侃爷、新浪名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