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界 | 中国人如何印制文字,对西方人来说一直是个谜……

 小挢流水人家 2016-09-05


近日,一部名为《了不起的匠人》的纪录片在网上蹿红,讲述了亚洲地区不为人知的民间“神匠”的故事。


在名为《东源村的修谱师》的一集中,来自浙江温州瑞安的王超辉成了主角。作为木活字印刷术国家级传承人之一,几十年来,他一直坚守着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技艺,感动了万千网友。




在黑漆发亮的长方形小木框里,密密麻麻排列着一厘米见方的小棠梨木块。每一个小木块上,都刻着一个反写的老宋体汉字,横细竖粗、字形方正,却也不失曲线柔美、古雅动人。



蘸了墨汁的棕刷在字模上反复刷涂。原本浅黄色的木质字模,因为这样积年涂刷,早已和“字盘”浑然一体。



等字模着墨均匀充分后,再将一张上好的宣纸覆于其上。片刻后,又用另一把棕刷在纸面上轻轻扫动,直到纸背慢慢显出墨迹。揭起宣纸,竖写宋体文字跃然纸上,悠然飘出淡淡墨香。





将若干张这样的纸页装帧成册,就成了一本典雅厚重的线装古书。更难得的是,匠人在这个电子排版和铅字印刷的时代,亲自在书页里留下的墨香。


像王超辉这样的修谱师,在东源村有20人左右。温州一带浓厚的宗族文化氛围,以及延续至今的修宗谱的旺盛需求,才得以让木活字印刷在这里得以流传。


BBC曾专门撰文称,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快速降低了知识传播成本,提高了人类识字率。如今活字印刷术却几近失传。 2010年,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实,说起印刷术,中国人如何印制文字对西方人来说一直是一个谜。


《洛杉矶时报》最近就对中国老式打印机感起了兴趣。 作者开篇便提出疑问:一个没有字母却包含超过7.5万个字的语言究竟如何被打印出来的?



斯坦福大学副教授Tom Mullaney对此很有研究。他认为,中国老式打印机中隐含着近似现代智能手机一般的机制,其精妙之处远被低估。



中国老式打印机没有键盘,仅有2500个刻好的汉字金属块,组成网状。在打印过程中,一根控制杆从中选择需要的字块。



网格中的字块儿如何排列直接影响了打字速度,如果按传统的以笔画顺序排列的话,一般每分钟能打20到30个词。根据个人用字频率不同,打印机还会调整这几千个汉字的排列方式。比如一个农业部门办公室的打字机中,诸如“农田”、“庄稼”、“丰收”这样的字就会排在字盘靠前的地方。这样的情况下,打字速度最快可达每分钟80个词。


作者说,这就跟现代智能手机中打出“乔治(George)”时,十有八九会自动跟出“华盛顿(Washington)”的道理一样一样的。


目前Mullaney收藏了全世界最多的中国老式打字机。他正在筹资举行一个中国老式打字机的全球展,主题为“拯救中国打字机”。



想看中国活字印刷是如何比肩现代智能手机的吗?速速来戳视频哦↓↓



近年来,中国国内也兴起一股向“活字印刷”致敬的风潮。


深圳就有这么一群喜爱汉字并致力用现代设计致敬活字印刷的人。他们多次带着活字印刷机器和衍生产品,比如铅字墙、老式打印机以及各种汉字创意设置来参加文博会。



其创始人刘美松是全国收藏活字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活字印刷爱好者。他的团队还计划在湖北建立活字博物馆。



打开参考消息客户端看更多外媒资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