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的挽联:苏东坡悼爱妾“每逢暮雨倍思卿”

 茂林之家 2016-09-05

古代的挽联:苏东坡悼爱妾“每逢暮雨倍思卿”

清·余菱《朝云颂偈图》

亲友死后送挽联表示哀悼在古代也很流行。挽联主要是概括死者的一生,对死者给予评价,或叙述同死者的友谊,对其逝世表示哀婉伤悼之意。

传说苏东坡有两个丫环,名叫朝云、暮雨。有一次东坡扪着肚皮笑问家人:“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大家都说是满腹经纶,只有朝云说:“我看里面是一肚子不合时宜的牢骚。”一句话使东坡对她刮目相看,引为知己。不久,朝云病故,苏东坡哀伤不已,为她写了一副挽联:“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古代也有关于自撰挽联的记载。明朝嘉靖年间,有一个姓杨的穷人,门前一块空地被隔壁大户苟家霸占。杨不服,上告县衙。苟家买通了县官,杨反被打得奄奄一息。当晚杨临终前愤然命笔:“羊(杨)遭狗(苟)欺,遍体鳞伤,唯有怒目上泉台;狗逢虎嘶,肝脑涂地,只待跺脚来转世。”写罢说道:“待我死了,挂在灵前,切记!切记!”

清代乾隆年间,福建省光泽县有一民妇林氏,死前自撰了一副挽联:

奴别良人去矣。大丈夫何患无妻,愿后日再订婚姻,莫向生妻言死妇;

儿依严父艰哉。小孩儿定仍有母,倘他时得蒙抚养,须知继母即亲娘。

上联别夫,下联嘱子,语浅情真,体贴动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