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感应统纪》连载:恭敬之人必有德行

 茂林之家 2016-09-05

《历史感应统纪》连载:恭敬之人必有德行

石奋事父(资料图)

主编:许止净 译:檀作文

石奋

【原文】

石奋以积劳为大中大夫,无文字,恭谨无比。长子建、次子甲、子乙、子庆,皆以孝谨官至二千石。因号奋为万石君。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子孙来谒,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为便坐,对案不食。诸子相责,肉袒谢罪,改之,乃许。建老,白首为郎中令,每五日洗沐归,谒亲,取亲中裙,厕牏,身自浣涤,不令万石君知。建为郎,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是以上尊礼之。庆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石奋列传》)

【译文】

石奋因为任劳任怨而官至大中大夫,不认得字,待人十分恭敬谨慎。长子石建,次子石甲,儿子石乙,子庆都因为孝顺恭谨,而做到二千石的官。因此大家都管石奋叫万石君。石奋告老回家的时候,仍旧按时节朝拜皇帝,路过宫门,一定下车快步走。见到皇帝的御马,一定作揖敬礼。子孙来谒见,一定穿上礼服接待,不直呼姓名。子孙中谁犯了过错,便叫他到偏房坐下来,和他对着桌子,不吃饭。儿子们都责备那人(犯错之人)的过失,让他脱去上衣,袒露着肩膀,向石奋谢罪,直到改正为止。

石建年纪大了,担任郎中令直到头发白了,每隔五日梳洗沐浴回家,拜见父亲,拿了父亲的内裤及便器,自己偷偷地亲自清洗,不让父亲知道。石建担任郎中令,遇到可以向皇帝进言的事情,就屏退旁人,和皇帝据理力争。到了朝廷朝见的时候,却像不会说话一样,因此皇帝十分亲近他尊重他,对他以礼相待。石庆在齐国为相,全齐国的人都倾慕他家的道德品行,不用说话下命令,齐国就治理得很好。

【评语】

古人云,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石家父子,以敬谨持躬,故事君则忠,事父则孝,教则慈,治民则化。文王以小心翼翼而兴周,武侯以一生谨慎而治蜀,至晋而士大夫竞尚旷达,倮身相对,子呼父名,谓礼法岂为我辈设,遂召五胡之乱。后之君子,当知所以自处矣。

【译文】

古人说,恭敬是德行的聚中体现。懂得恭敬的人必定也有操行道德,石家父子,做人恭敬谨慎,所以辅佐君王十分忠心,服伺父母非常孝顺,有教养而知道慈爱,统治人民就很容易。周文王稳重小心而使周朝崛起,诸葛亮一生谨慎而令蜀国大治。到了晋代,官吏与知识分子都崇尚轻狂放荡的风气,不拘礼法以至于连衣服都不穿,儿子公然直呼父母的大名,还妄称礼法哪能拘束自己,结果召致外族入侵。后代的君子,应当从中汲取教训,知道做人的道理。

《历史感应统纪》连载之六十四,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