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知,在“糟蹋”古琴

 timtxu 2016-09-05

  9月4日,老谋子导演“最忆是杭州”,节目单中金蔚老师一曲“高山流水”,确实让古琴圈沸腾了起来。八年前,奥运会开模式陈雷激老师的一声古琴,把古琴带给了世界。八年后,金蔚老师又要以一曲经典琴曲“高山流水”,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国际友人领略古琴的魅力。古琴必定会借此机会,获得各界朋友的喜爱和青睐。

  然并卵,今天,9月5日。古琴圈炸窝了。

二话不说,先上视频


  槽点分析:

  1.古琴,传至现在,确实为好多人不知。而“高山流水”,本为“高山”和“流水”两首曲子,如今却被生涩的搀和到一起,这就是所谓“创新”?

  2.史书记载,《诗经-小雅-鹿鸣》共三章,是周朝宴饮群臣宾客的一首宫廷乐歌。“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但《鹿鸣》一曲,作为汉代仅存雅歌四篇之一,在蔡邕《琴赋》、《琴操》中均有此曲目,为什么不演奏这首曲子,而非要生搬硬套一个“高山流水”,还只是因为“高山流水”出名而已?

  3.古琴是雅乐,多为独奏,或与洞箫合奏。而这个节目,除了古琴外,还有合唱、大提琴、鼓、太极拳等元素,纯粹大杂烩。只能在演奏中,能够听出了张孔山老先生创作的“七十二滚拂”,然后再难从嘈杂的各种元素中,找到古琴的声音。


  近年来,伴随古琴热,在很多电影电视文艺活动中,古琴,作为一个代表性的元素,被很多人加以炒作和利用。由于某些人不具备专业知识,不去认真学习和请教,各种搞笑的段子流传着民间。比如,明明是弹的古琴,声音却是古筝的;有把古琴位置放反的;更有甚者,把七弦的古琴加上筝码,冒充古琴的。实在是可笑和可悲啊。

  如果日后古琴的相关活动还是各种狗尾续貂、东拼西凑的话,只能是更加严重的文化误导。敬请各位门内或门外的古琴人,一定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认真求索的勇气,不要把古琴改的面目全非,让国际友人贻笑大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