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未睹夫巨丽也,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左苍梧,右西极。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终始灞浐,出入泾渭;酆镐潦潏,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 ——自司马相如《上林赋》出,描写了汉代上林苑的巨丽之美,同时也有了“八水绕长安”的“荡荡乎”。 那么,作为一名西安人,你知道“八水绕长安”的“八水”都有谁吗? 司马相如2000多年前就告诉你了: 渭(wèi)/泾(jīng)/沣(fēng)/涝(láo)/潏(jué)/滈(hào)/浐(chǎn)/灞(bà) 还可以这样记: 东浐灞、北泾渭、西沣涝、南潏滈! 如果还不明白,看完这张图你就会豁然开朗啦! 八水哪里来?去哪里? 渭(wèi) 渭,水名,源出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流经陕西省与泾河、北洛河会合,至潼关县入黄河,长810公里。 泾(jīng) 泾,泾水也。渭水支流。有南、北二源。北源出宁夏六盘山东麓固原县;南源出甘肃省华亭县,至平凉县境合流后,又东南流入陕西省,至高陵县入渭河 。 沣(fēng) 发源于终南山长安县喂子坪乡鸡窝子南沣峪,全长78公里,绕西安之西,至咸阳市境内入渭水。 涝(láo) 发源于户县涝峪,南流至咸阳境内汇入渭河,与沣河平行,为西安西面之河流。 潏(jué) 发源于长安县秦岭北坡的大峪甘花溪,河全长74公里,绕西安之南。 滈(hào) 于长安县石砭峪,全长46公里,绕西安之南。与潏河在香积寺汇合后向西,在户县秦渡镇附近注入沣河。 浐(chǎn) 于蓝田县汤峪,与灞河汇合后注入渭河,全长64公里,浐河与灞河都是绕西安东面的河流。 灞(bà) 发源于蓝田县灞源乡,原名滋水,春秋时秦穆公为了炫耀其霸业,改名为灞河。与浐汇合,流入渭河,全长109公里,绕西安之东。 八水如今剩几水?啥状况? 随着气候变暖、社会水资源开发利用速度的剧增,不少曾经在我们生活中影响巨大的河流、水系,正面临着干涸断流或被严重污染的双重危险。 “长安八水”也曾经或正在遭遇这样的困惑:“水”曾经给这座3000年的古城带来了灵动的气息,但不幸的是,当年“八水绕长安”的景象如今已经被破坏殆尽——实际上,从唐代中晚期开始,长安的水资源慢慢开始遭到破坏,一些由“八水”延伸出的小支流甚至消失了踪影…… 如今,浐河已成为了灞河的支流;滈河成为潏河的支流,潏河与沣河的交汇…… 似乎,司马相如“荡荡乎八川分流”的惊叹已成为一种远去的喟叹! “荡荡乎八川分流”何日会再现? 实际上,从2013年开始,西安的“八水润西安”工程就全面启动,预计到2020年底完成。那个时候,“八水”美景将重现,母亲河也将不再叹息,而这,将是西安这部历史长书留给后人慢慢品读的最宝贵财富。 一水飞雪一长安 一船风月一码头 “长安八水”美景重现可期! “长安码头”掀起的水文化已经到来,并勾起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对“八水绕长安”的记忆…… 西安的每一条河流都流淌着三千年古城的文化血脉,长安码头所在的灞河也不例外——充沛的水源、发达的水运、优美的环境、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人文内涵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浐灞流域演绎周秦汉唐代代雄风的佐证。 也许,今天的我们已经无从获知古人所谓“智者乐水”的豁达,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亲水”来题解自然、对话城市,并在自然与钢筋水泥的丛林之间实践一种有品质的城市生活。而在长安码头,作为国家级的水利风景区,她正在用自己的动感和时尚追寻着这种水文化的印痕,都是在自然和城市之间寻找着一种心灵上的平衡。 当一个标杆、一种时尚和一类文化融为一体时,那就是跨越了历史的激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