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医生成为患者

 木几何 2016-09-05
《当医生成为患者

  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忽视、误诊、麻木”仍然可见,这既是医务人员,也是患者的悲哀。这时候,我们该想想,有一天当我们成为患者,我们希望得到什么待遇?

  如果我是病人,我希望主管医生医技高超,责任心强,亲切好沟通,能够急病人之所急,尊重病人隐私…… 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我们不能因为自恃过高,俯视或不屑于病人的请求;也不能因为太忙碌而走马观花,随意应付病人的焦急情绪及身体不适;更不能因为周而复始的工作而心生厌恶,麻木不仁。我们的一个微笑,一次用心,都会为患者带来希望,让病人及家属安心。


  患者身体不适多少带有一些负面情绪,在医患矛盾尖锐的今天,医务人员在接待患者的同时多点耐心,多点责任心,与患者多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满意度,从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在临床一线医务工作兄弟姐妹们,或许你的一次仔细查体,详细询问的病史,都能抓到重要的疾病信息,对诊断及治疗有着莫大的作用,也是为自己工作生涯积累实战经验,对病人及自己都是受益匪浅。如此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做好本分工作,做好细节内容,给自己及病人创造温馨的就医环境,同时专研专业知识,为自己及病人的安全保驾护航。

  曾有人说,要想成为良医,必须先做病人。当命运把我扔到了病人的位置,我才发现医生和病人的视觉是如此不同,也使我重新审视眼前的医学、医院和医生。是否给予病人充分尊重,是否能根据病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关乎到病人生死。此时此刻,做为病人的我们,医生对我们的一句普通的嘘寒问暖,一个真诚的眼神交流,奢侈的认真倾听,耐心的回答,定会让我们感觉到如此亲切,如此感动,其实这些难吗?不难,真的不难,要想当个好医生,我们一定要做到!其实在我们身边很多的医生、护士都是这么做的。遇到一名耐心细心的医生就是病人最大的幸运,也是这个医院的财富。


  作为医护人员,可以用我们的爱心、用我们的智慧、用我们的双手为病人解除病痛,挽救他们的生命,其实这是件很幸福的事情,我深有体会! 我们都知道,医生护士都很辛苦,尤其是护士,更辛苦,晚上值夜班,一点觉都不能睡,但是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个专业,就要热爱这个专业,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们应该无怨无悔!

  其实,我们作为医护人员需要做的仅仅就是在危急情况下,不顾一切俯身为病人做的那一次人工呼吸;就是病人心脏骤停时,坚持不懈的那一次次胸外按压和抢救的执着;就是为了那百分之一的希望,十几个医护人员不分白昼的站立守护;就是深夜查房时,一个掖被角的小动作;就是面对遭遇突发事件茫然无措的病人时那几句安慰的话语;就是在接待一位咨询者耐心讲解的话语里;善良就是抢救时及时抹去受伤病人身上的血迹和污渍,就是在诊治中铭记不要往病人的伤口上再撒一把盐的行为;就是花最少的钱为病人治疗??或者就是一种态度、一句话、一个表情抑或一个眼神。这些细小的平凡的屡见不鲜的事,就像浩瀚的大海里激起的一朵朵浪花,不经意间,却能带给病人温暖和震撼。


  医生、护士作为我们的职业,不仅是我们的谋生的手段,这个职业从一开始就有特殊性,它不仅要求我们救死扶伤,更要求我们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做为医生不能仅仅因为钱而治病,更要有一颗仁爱之心,正确对待我们的职业,要全心全意地关心、爱护患者,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可能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甚至不如意的事情,乃至自己身患疾病,但是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平常心,那么我们就会认真对待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情,愿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颗平常的心态,快乐地生活每一天!

  附:2012年2月17日健康时报刊登的文章

  《当医生成为患者》


  忽视300元挂了个专家号,老教授连头都不抬,只低头问了一句“哪里不舒服?”,就开始开化验单。我说“您怎么都不看看病人也不问问病史呢”,老教授听了很不耐烦,说“检查结果没出来,看什么病人?”

  误诊好不容易把医生给盼来了,她却同样既不看病人也不问病史,只瞅了一眼妈妈身上的抓痕,就很自信地说“你这是虫子咬的”。 我说:“医生您能不能听听我跟您讲解一下病史呢?”她答:“你懂还是我懂啊?!”

  麻木向服务台穿护士服的姑娘询问电梯在哪,她木然地直勾勾盯着我,也不说话,僵持了几分钟,我便再次大声问她,她还是盯着我不说话,我也依然盯着她沉稳和缓地问道“护士小姐,您知道电梯在哪里吗”,她突然大叫说“左面”。


  编者按:北京某三甲医院一位年轻医生,带母亲去北京另外某三甲医院看病,没找熟人,自己挂号,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患者看病的艰辛和遭受的不愉快。而这种看病感受,他十年来遭遇过好几次。他在给健康时报记者讲述这些亲历的同时,不仅对自己作为一名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感受,还站在患者的角度对自己的同行给了一些善意的提醒。在医患矛盾的今天,这种换位思考,或许是医生和患者都很需要的。

  遭遇忽视——

  300元专家号,病人都不看,老教授如此看病!

  十年前,我妈妈因口服左氧氟沙星后出现疑似药疹,浑身皮疹发痒,满身都是抓痕,血淋淋的。她在附近医院做了彻底的检查和治疗后,依然没有好转,病情反而出现进行性加重。

  为了更确诊,我心急如焚,带齐了检查结果和病历,决定陪妈妈去北京某著名三甲医院风湿免疫科看看。

  因为心疼母亲,当时月薪只有1000多元的我,拿出300元挂了一位老教授的特需号。

  清晨,第一个进了诊室。可不想,穿着白大褂的老教授连头都不抬,只低头问了一句“哪里不舒服?”,就开始开化验单。

  我一看要做检查,就赶紧递上了之前的检查结果,毕恭毕敬地讲述起母亲的病史。可老教授依然头也不抬,一句“外院检查结果不管用”就把我给打断了。

  我理解这个规定,无奈间只能弱弱地询问:“您要不要看看病人?”

  “不用。赶紧去做检查,等下周结果出来再过来”,老教授答得异常果断。

  我又问“那今天就结束了”,她说“是”。我问“下次还要挂300元的号吗”,她说“是”。我说“您怎么都不看看病人也不问问病史呢”,她听了很不耐烦,说“检查结果没出来,看什么病人?!”

  这逻辑,我实在理解不了。就跟老教授抱怨说:我也是医生啊,了解病史这是必须的过程,前辈您这么做,让我们晚辈怎么跟您学习呢?300元就给开几个化验单?不问病史也不看病人?

  老教授听了,非常恼怒,干脆理都不理我,对着门口就开始喊下一个病人进来。这下彻底把我给惹恼了。

  眼瞅着生病的母亲,我心想:您可以对不起我300元挂号费,但是不能对不起我的妈妈!于是出门就到医院门诊部投诉反映情况。

  离开医院前,尽管老教授向我和妈妈表示歉意,但在我心中,神圣老前辈的形象已经彻底完蛋了。妈妈也很奇怪,说这家医院这么有名气怎么会这样呢?

  作为医生,我也曾经被患者投诉过,更深知当医生的不容易。事后也安慰自己说,就算是老教授,也是凡人啊,也有疲倦和不开心的时候,可能我们那天来的不是时候吧。


  遭遇误诊——

  明明是药疹,轻率地说成是虫咬,年轻大夫错得太离谱!

  求医无门的我无奈只能自己查文献问同事,好不容易得知母亲的病可以用一种长效激素皮下注射以控制皮肤过敏,可打听来打听去,只有这家大医院才有这种药。

  风湿免疫科我是不能去了,白天上班我又没时间出来,再说号也不好挂。可严重皮肤过敏药疹,浑身血淋淋的抓痕,弄不好会成为剥脱性皮炎,要死人的。忧母心切的我,听说他们医院皮肤科晚上有急诊,就赶紧去挂了个急诊的号。

  那天急诊人也不少,挂号后我和妈妈等了一个小多时,值班的主治医师才从病房赶来。

  当时我还想,医生值班真辛苦,病房里事情肯定很多。可好不容易把医生给盼来了,她却同样既不看病人也不问病史,只瞅了一眼妈妈身上的抓痕,就很自信地说“你这是虫子咬的”。

  我说:“我家没有虫子。”

  她答:“是眼睛看不到的虫子。”

  我说:“医生您能不能听听我跟您讲解一下病史呢?这可能是药疹啊!”

  她答:“你懂还是我懂啊?!”

  说话间,她已经开始在电脑前唰唰开起了药。我顺势央求道:“那您能不能给我开一个那个长效的激素皮下注射呢?”

  这回,回答我的是一句极其不耐烦的“不要干扰我治疗”。

  面对她的回答,我无话可说,内心却无比愤怒:你可以不负责任地下诊断,态度不好也无所谓,但是不要耽误我母亲的治疗啊,……自己的母亲倍受疾病折磨,却屡次遭冷眼对待,就算再斯文的人也会不淡定了。面对逐渐暴躁起来的我,医师很惶恐地借故离开了。不一会儿,他们的上级值班医生来了,很客气地听我讲完病史,查看了母亲皮肤的病灶,确诊是药疹,而不是被虫子咬的,并给妈妈注射了激素。至今,妈妈的病再也没有发作。

  这个事情现在想起来,一是隐隐地对我的同行表示歉意,二有点“假如”。假如我不坚持上级医生请过来,这不把母亲的病给耽误了吗?


  遭遇瞪眼——

  爱搭不理、态度蛮横,窗口人员怎就没个笑脸?

  十年过去了,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前带人去医院看胆囊炎,碰见的大夫态度好多了,可医院其他工作人员就实在不敢恭维了。

  去的还是北京某大型三甲医院,挂的还是急诊。

  这家医院门诊大楼一看就知道是新建的,很气派。一时没找到急诊电梯的我们便到服务台咨询。没想,那儿身穿护士服的姑娘,竟然很木然地直勾勾盯着我,也不说话,我也一直盯着她,僵持了大约几分钟,我便再次大声问她,她还是盯着我不说话,我也依然盯着她沉稳和缓地问道“护士小姐,您知道电梯在哪里吗”,她突然大叫说“左面”。

  我侧头一看,电梯果真在我左面一米远的地方。可是我第一次来这座新门诊大楼,真的不知道电梯在哪儿,但您也不能这样吧?

  到了急诊处,扑面而来的就是一股热流,好多老人热得直喘,不得不脱下毛衣。有患者家属急得去找护士,要求调低一下温度,护士也没个好脸,敷衍说“没办法,过年了,后勤没人。”

  虽是新楼,可见明显设计不合理,留观室走廊狭窄不说,中央空调竟然没办法调节温度。

  拿着医生开的超声及血常规处方,接着去划价、缴费。收费处那几个女孩,态度都很不好,跟好几个患者大喊大叫。

  检查完后是输液。去时,输液分诊台的护士正忙着电脑输入,我很礼貌地问了她一个事情,她眼睛盯着屏幕大约几十秒,然后慢慢扭转头,盯着我,漫不经心地回答了一个棱模两可的答案,那种冷漠的表情,让人真不舒服。

  从进急诊室到离开,耗时三个小时,才终于输完液。

  我自己是医生,知道胆囊炎的严重程度,去医院就是为了去输液,所以有思想准备,不着急。可如果是普通患者、外地患者、老年患者、重症患者呢?生病本来内心就焦急惶恐,东南西北都分不清,还要前前后后楼上楼下检查缴费取药跑好几趟,再遇到工作人员冷冰冰的脸,外加几句训斥,怒火能不上来吗?惹急了,会不会出现其他情况?

  不要说我鸡蛋里挑骨头,其实,换位思考一下就知道了。病人都是急火火的,来医院看病,首先见的不是医生,就是咱们在窗口位置服务的医护人员,这个时候,就算病人问错了,一个微笑,一句类似“对不起我不知道,您要不再问问某某”就可以很优雅地把人支走,还节省了自己的时间,何乐而不为呢?

  健康时报记者余易安整理

  题外话

  当了患者——我明白了怎么当医生

  看病的这些经历或和诸多不愉快,让作为医生的我深有感触。

  其实,医生不一定需要绝对高超的医术,也不一定要对病人低三下四地献媚,更没必要视患者为亲人,只要具有认真严谨的态度,从言语和行动上不冷落患者,让患者知道你在用心治疗,尽力对患者好,努力善待每一个患者,这就够了!

  与其天天呼吁医生做白衣天使,还不如实实在在地努力做一个患者满意的医生就行了。每天门诊就这么几个小时,哪怕是强装笑脸,再累也要装过去、熬过去。

  要求医生数十年如一日对患者和蔼可亲是很困难的。我有机会见到好多台湾医师,发现他们都很文雅,说话的语气都是那么和蔼可亲,我想,他们也不是那么神圣吧,或许也是为了口碑、为了工作而出现的职业性的礼节性的和蔼可亲。台湾医师给人看病,不管结果如何,给人的感觉是温和的,让人很踏实很信任。呵呵,也许是台湾医师优厚的收入给了他们优雅的举止和平和的心态吧。

  或许有人说我揭露同行,没有职业道德!有些“装”!有些患者看了我说的这些事情,会趁机变本加厉攻击谩骂医生无德。

  其实,医护人员工作真的很累,很辛苦,需要大家体谅!作为医生,我只是因为有了几次换位思考的机会,真切体会到了当患者的感受,才有了上面的感触,才更加注重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细节。

  我坚信,每个医生都是有医德的,每个患者也都不是为了打架才来医院的。希望医患能彼此理解。

  一本好书带我们前行

  点击展开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