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月书信(12)

 昵称33997491 2016-09-06
八月书信(12)
高原放歌201109.05 21:12阅读126

八月书信(12)

1976年8月,这时,离开农村,到北同蒲深山铁道线上里当养路工已经八个月。劳动强度比种地还大,粮食定量每月42斤(粗粮占25%),属重体力劳动者,一般城镇居民定量是28斤。即使这样,还不够吃,因为食油定量每月三两,肚里没油水。工作第一天的感受就是“还不如农村呢”!但给家里的信矢口不谈。

工区一排房子位于两个车站当间,两里外有个山村,本来打算把工区安置在村里,上级怕工人们跟村里坏女人“打吊”(原平土话:男女乱搞”),结果让工区孤悬半山腰。与世隔绝的感觉大概就像俄罗斯“十二月党人”流放西伯利亚一样吧?写信读信成了我生命的支撑。我的信最多,邮递员每周来两次,邮包里总有我的信件,所以,他理直气壮地抽我的烟。

那年八月有这么几封信没忘。一位在渤海湾北缘当海军的同学来信,说要回太原探亲,希望能见到我。我星期天加班,凑够两个休息日,回太原与同学重逢,距离离别已经四年。

我们几个同学迎泽湖边漫步,回首同窗,感叹系之。又如当年支农田间休息,结伴裸泳那样,一齐跃入湖中。同学们齐声惊叫,我的体肤如非洲黑人一般,那是干活时日光暴晒的。我告诉他们,你们都看过《卖花姑娘》,影片里养路工的劳作方式与我的工作一模一样。

同学那身水兵服,我穿在身上,装模作样,耀武扬威,疯狂了一天。次日,我俩在家小酌畅叙别来沧桑,说至时下政局,他压低声音介绍军中对上一年老邓在军委扩大会议以后,大力整顿军队的积极反响,对无休止运动的厌恶。我听的入神,心里特别舒服。见面前有个担心,他是军人,党员,对时局的看法能否一致?这时,我放心了。

朋友来信,用只有我俩才能看懂的语言,询问那些清明前后的广场诗抄。太原追查的紧,他怕我这里出事。我回信告他,“你给我的东西保管的挺好,不会放坏的,请放心!”那些诗抄在一个笔记本上,他清明时在五一广场抄的,运动被镇压后,他交给我保存。回信没几天,看到每天收工政治学习还在追查,决定销毁。晚上,我悄悄点燃了笔记本,投进炕洞里。突然发现窗上有黑影,喝问是谁?开门一看,是附近村里庄稼巡护员在偷窥。前几天,有工人偷玉米在炕灶大锅里煮,屋顶烟囱冒烟,被查获。今晚这厮以为我也在偷煮玉米。我请他进屋,说想烧点柴火热热炕,炕太潮了。山西北路高寒地带确实这样,夏天也要烧烧炕,不然太阴凉,坏腰。他卷了支小兰花旱烟,问我抽不抽?我摇头,示意自己抽香烟。闲扯了几句淡话,走了。

八月里,工区那几个北京知青收到的来信多,电台里关于唐山大地震的新闻报道里说“损失极为严重,波及北京、天津”,把他们急坏了,天天盼着北京来信,邮递员还在山下公路上,他们就在山腰上喊“有北京的吗?谁的?”

父亲也来了封信,很简单几行。“遇有重大事情,谨言慎行。”我明白他说的是什么?夏初,我回家时,他告诉我,在单位加班时,看了主席接见外宾的电视报道,看那身体不乐观,估计快了,万一有不测,不知会有什么发生?

(全文完,十年中八月书信回忆只是以一个凡人看时代的角度,如实记叙,未作评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