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全是新能源车产业发展命根子 四部委开安全“新药方”

 天地间大爱无疆 2016-09-06

根据乘联会的厂家销售数据,16年3-6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呈现月度环比快速增长,市场持续走强的趋势。16年6月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34008台,同比增长163%,环比5月增30%,总体较好。16年1-6月的新能源乘用车总体销量12万台,同比增长135%,增速相对健康合理。其中纯电动车销售8万台,增长166%;插电混动销售4万台增长91%,新能源乘用车增速相对健康合理。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产业暴露出政策依赖症、技术研发后劲不足、行业低水平盲目扩张、安全事故频出等诸多问题,下一步产业应该如何发展?政府补贴将怎样用好?引发各界关注。

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交通部4部委领导介绍了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走向。

工信部:3个环节确保安全

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既重要又复杂,涉及到全产业链,也涉及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李东透露,下一步工信部将从准入环节、生产销售环节、使用环节等3个环节做好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工作。据了解目前正在征求意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就拟大幅度提高企业在安全方面的要求。

在准入环节上一是建立完善标准体系。目前已经组织制定了电动汽车远程监控标准。电动客车安全条件即将发布实施,即将出台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动力电池的编码、规格尺寸等标准正在编制、修订,也将尽快出台。二是提高准入门槛。目前已经组织修订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产品准入规则,拟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和生产条件要求,提高性能和安全的要求。目前正在网上开展公示。

在生产销售环节上,首先要督促企业做好生产一致性的监督,确保生产实际销售的产品符合强制性标准的法规要求,并已公告生产的样品性能指标要达到一致。同时加强市场监管,建立整车动力电池市场的抽样检验制度,对存在严重隐患、故意造假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在使用环节上,一是要加快健全运行的监管体系,加强标准宣贯,推进生产企业、地方和中央政府三级监管网络平台的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实现对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运营状态的实时监控。二是督促生产企业不断提高售后服务能力,信守产品的质保承诺,合理布局售后服务网络。三是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检验的管理,研究适用新能源汽车特点的检验项目和检验周期。

科技部:加强技术研发部署

新能源汽车正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载体。科技部副部长阴和俊表示,到2020年将建立起完善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科技体系和产业链。

据悉,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科技部联合财政部、工信部、发改委、国家标准委等部门已共同组织实施“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试点专项工作,深化充电驱动技术转型战略,加强“三纵三横”技术研发的部署,从基础科学问题、共性核心关键、动力系统技术、集成开发与示范4个层次,结合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趋势,以及我国推广应用的实际需求,重点对动力电池与电池的管理系统、电机驱动与电力电池总成、电动汽车智能化、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纯电动系统等6个方向进行研发部署,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体系,升级新能源汽车技术平台,抓住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化科技带来的新能源汽车新一轮技术变革的机遇,超前研发下一代技术。

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起完善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科技体系和产业链,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目前,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已完成立项审核,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已完成编制,正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完善后将在近期正式公开发布。

财政部:继续发挥引导作用

我国是最早启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财政补贴,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之一。长期执行普惠政策,企业容易患上政策依赖症、软骨病,缺乏技术开发和产品升级的动力和压力,行业容易出现低水平的盲目扩张。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透露,财政部对未来的财政补贴政策近期将有所调整。

一是配合工信部在提高技术门槛的基础上提高财政补贴政策。基本方向是,在保持2016~2020年补贴方案总体稳定的前提下提高进入推荐车型目录的企业和产品的门槛,使技术先进、市场认可度高的产品能够获得财政补贴,相反就得不到补贴。补贴标准的调整准则是“在弥补成本差价和促进技术创新上实现基本平衡”。

二是完善补贴标准。补贴标准应在弥补成本差价和促进技术创新上实现基本平衡。目前,新能源汽车成本随着规模效应已逐渐下降,部分车型的成本下降较快,有必要根据产业发展、推广规模、成本变化等因素进一步完善补贴的标准。

来源:中国质量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