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域旅游时代的变与不变

 智慧旅游519 2016-09-06

    □李志飞

    发展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应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旅游业的发展也遵循同样的规律,在人均GDP偏低的工业化初期,旅游业的发展适合以小众旅游、观光旅游和景点旅游为主的模式;在人均GDP较高的后工业化时期,旅游业的发展则应相应升级为以大众旅游、休闲旅游和全域旅游为主的模式。全域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发展模式,如何准确地把握全域旅游?地方如何正确地进行全域旅游的创建?笔者认为应该把握好以下四变与三不变。

    全域旅游时代的四个变

    1.二元世界变一元空间。过去说到旅游发展,往往就变成景点发展。搞好旅游好像就是搞好景区景点内的事,这已经是狭隘的旅游发展观了。在这种旅游发展观下,目的地城市(乡村)被分割成了一个“二元世界”——旅游者世界和居民世界。景区景点好像就是为旅游者打造的,给客人看的,一切都要像模像样,又或者是另眼相待。景区景点外是居民的,对自己人,似乎可以马虎点。事实表明,往往旅游业发展得越快的地方,这种二元分割越是明显。全域旅游就是要打破这种二元世界,建立“城市就是景区、乡村就是景区”的一元空间。城市(乡村)的基础设施、服务配套、标识标牌、民居建筑、园林绿化都要采用景区的标准,同样,景点内和景点周边的治理也要采用城市的标准,设立旅游警察、旅游法庭、旅游工商共治模式。因此,全域不仅是地理上的全地域概念,还是全领域、全民的概念,“处处都是旅游风景,人人都是旅游大使”。同时,全域旅游也告诉我们,一个地方发展旅游不仅仅是服务旅游者,服务旅游经济,也是通过全方位地改善基础设施、服务配套等来服务本地居民,通过旅游产业链来拉动地方经济,真正实现对当地居民与外来游客的无差异化,实现游客空间也是市民空间的“两空合一”。

    2.门票经济变产业经济。门票经济是景点旅游时代的标志,其发展结果就是景点门票的价格愈涨愈高,地方对门票的依赖愈来愈大。理论上讲,具有资源垄断性的景区的价格弹性较低,即价格上涨并不会导致相应幅度的游客量下降,这为很多景区上涨门票价格提供了信心。然而,这是商品的价格规律,很多景区并不适用,因为很多自然或人文类的景区本质上不是商品,而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应该按照准公共产品进行定价。因此,全域旅游时代对于景区进行分类定价势在必行。对于主题公园(温泉、滑雪)类的人造景点可以按供需进行市场定价;对于高资源垄断性的自然或人文景点(比如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应按照准公共产品进行政府指导定价,同时根据其环境容量进行预订销售;对于一般性的自然或人文景点应实行低价甚至免费。在全域旅游时代,景点门票低门槛应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景点门票低门槛并不意味着地方低收入,这是一个“放水养鱼”的道理,收入从对门票的路径依赖转变为更多的二次消费和更多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地方综合消费,可以更大限度地发挥旅游业的综合经济拉动作用,通过“旅游+”使得门票经济变成产业经济。

    3.迁民变安民。在景点旅游时代,很多地方在进行旅游开发时总想把景点变成“理想国”,动辄圈地为景,然后进行景区封闭,把景区内的原住民悉数迁出,或人为造成文化村镇空心化,景区内外两重天,加剧了旅游者世界和居民世界的隔离,使得地方老百姓尤其是原住民没有在旅游发展中获得相应的福利溢出,这极大地降低了旅游业的富民效应和扶贫效应。在全域旅游时代,景区内外的边界变得模糊,福利外来游客和福利当地居民显得同等重要,我们既要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也要保护当地的人文生态,景区、社区融合发展的社区旅游将是全域旅游时代的主流形式。

    4.旅游规划辅助变先行。景点旅游时代的地方旅游总体规划是部门规划,是专项规划,是城市(乡村)规划的辅助规划,主要还是解决旅游资源的产品化、旅游空间的布局和旅游线路的编排等。全域旅游时代的地方旅游总体规划则应该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规划,在旅游规划的框架内制定城市(乡村)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全域旅游总体规划除了应该包含上述3个主要内容之外,还应包括市政道路与基础设施的景观化、景点内外标识标牌的统一化、配套服务设施的标准化(比如厕所)、旅游线路与居民休闲路径的对接化等。

    全域旅游时代的三个不变

    1.景点的核心地位不变。无论是景点旅游时代还是全域旅游时代,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景点的核心地位是不变的。一个地方要想吸引人来,核心还是要靠景点,差异化也是体现在景点。所谓的“无景点旅游”,更多的可以理解为“无门票旅游”,核心吸引物还是有的,也是最重要的。因此,全域旅游时代的旅游发展不能忽视根本、不能忽视核心景点的内容建设和完善,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也要紧紧抓住景点建设这个牛鼻子。

    2.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变。全域旅游发展并不意味着大拆大建,不是遍地开花,更不是涸泽而渔。全域旅游发展依然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全域旅游更多的体现在各部门协同,发挥“旅游+”的协同作用,更好地提升地域的景观价值和整体福利,而不是旅游资源的遍地挖掘。因此,全域旅游时代应更加坚守生态环保理念,控制性有序开发。

    3.特色为王的理念不变。无论是景点旅游时代还是全域旅游时代,特色都是一个旅游目的地的生命线。旅游的本质是求新求异求奇,消减了特色就是消减了吸引力。全域旅游的发展应该紧紧围绕地方核心自然与文化特色,并在全域范围内不断凸显、强化、放大自身特色。旅游资源的重要特性之一便是不可移动性,这也是地方旅游特色的依托,全域旅游发展必须紧紧围绕这一不可移动的核心旅游资源进行展开,在基础设施景观化、配套服务设施标准化、标识标牌统一化、民居建筑美化等可移动资源建设上防止简单模仿,坚守不可移动的核心特色。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作者2014年入选旅游业青年专家)    □李志飞

    发展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应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旅游业的发展也遵循同样的规律,在人均GDP偏低的工业化初期,旅游业的发展适合以小众旅游、观光旅游和景点旅游为主的模式;在人均GDP较高的后工业化时期,旅游业的发展则应相应升级为以大众旅游、休闲旅游和全域旅游为主的模式。全域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发展模式,如何准确地把握全域旅游?地方如何正确地进行全域旅游的创建?笔者认为应该把握好以下四变与三不变。

    全域旅游时代的四个变

    1.二元世界变一元空间。过去说到旅游发展,往往就变成景点发展。搞好旅游好像就是搞好景区景点内的事,这已经是狭隘的旅游发展观了。在这种旅游发展观下,目的地城市(乡村)被分割成了一个“二元世界”——旅游者世界和居民世界。景区景点好像就是为旅游者打造的,给客人看的,一切都要像模像样,又或者是另眼相待。景区景点外是居民的,对自己人,似乎可以马虎点。事实表明,往往旅游业发展得越快的地方,这种二元分割越是明显。全域旅游就是要打破这种二元世界,建立“城市就是景区、乡村就是景区”的一元空间。城市(乡村)的基础设施、服务配套、标识标牌、民居建筑、园林绿化都要采用景区的标准,同样,景点内和景点周边的治理也要采用城市的标准,设立旅游警察、旅游法庭、旅游工商共治模式。因此,全域不仅是地理上的全地域概念,还是全领域、全民的概念,“处处都是旅游风景,人人都是旅游大使”。同时,全域旅游也告诉我们,一个地方发展旅游不仅仅是服务旅游者,服务旅游经济,也是通过全方位地改善基础设施、服务配套等来服务本地居民,通过旅游产业链来拉动地方经济,真正实现对当地居民与外来游客的无差异化,实现游客空间也是市民空间的“两空合一”。

    2.门票经济变产业经济。门票经济是景点旅游时代的标志,其发展结果就是景点门票的价格愈涨愈高,地方对门票的依赖愈来愈大。理论上讲,具有资源垄断性的景区的价格弹性较低,即价格上涨并不会导致相应幅度的游客量下降,这为很多景区上涨门票价格提供了信心。然而,这是商品的价格规律,很多景区并不适用,因为很多自然或人文类的景区本质上不是商品,而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应该按照准公共产品进行定价。因此,全域旅游时代对于景区进行分类定价势在必行。对于主题公园(温泉、滑雪)类的人造景点可以按供需进行市场定价;对于高资源垄断性的自然或人文景点(比如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应按照准公共产品进行政府指导定价,同时根据其环境容量进行预订销售;对于一般性的自然或人文景点应实行低价甚至免费。在全域旅游时代,景点门票低门槛应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景点门票低门槛并不意味着地方低收入,这是一个“放水养鱼”的道理,收入从对门票的路径依赖转变为更多的二次消费和更多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地方综合消费,可以更大限度地发挥旅游业的综合经济拉动作用,通过“旅游+”使得门票经济变成产业经济。

    3.迁民变安民。在景点旅游时代,很多地方在进行旅游开发时总想把景点变成“理想国”,动辄圈地为景,然后进行景区封闭,把景区内的原住民悉数迁出,或人为造成文化村镇空心化,景区内外两重天,加剧了旅游者世界和居民世界的隔离,使得地方老百姓尤其是原住民没有在旅游发展中获得相应的福利溢出,这极大地降低了旅游业的富民效应和扶贫效应。在全域旅游时代,景区内外的边界变得模糊,福利外来游客和福利当地居民显得同等重要,我们既要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也要保护当地的人文生态,景区、社区融合发展的社区旅游将是全域旅游时代的主流形式。

    4.旅游规划辅助变先行。景点旅游时代的地方旅游总体规划是部门规划,是专项规划,是城市(乡村)规划的辅助规划,主要还是解决旅游资源的产品化、旅游空间的布局和旅游线路的编排等。全域旅游时代的地方旅游总体规划则应该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规划,在旅游规划的框架内制定城市(乡村)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全域旅游总体规划除了应该包含上述3个主要内容之外,还应包括市政道路与基础设施的景观化、景点内外标识标牌的统一化、配套服务设施的标准化(比如厕所)、旅游线路与居民休闲路径的对接化等。

    全域旅游时代的三个不变

    1.景点的核心地位不变。无论是景点旅游时代还是全域旅游时代,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景点的核心地位是不变的。一个地方要想吸引人来,核心还是要靠景点,差异化也是体现在景点。所谓的“无景点旅游”,更多的可以理解为“无门票旅游”,核心吸引物还是有的,也是最重要的。因此,全域旅游时代的旅游发展不能忽视根本、不能忽视核心景点的内容建设和完善,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也要紧紧抓住景点建设这个牛鼻子。

    2.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变。全域旅游发展并不意味着大拆大建,不是遍地开花,更不是涸泽而渔。全域旅游发展依然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全域旅游更多的体现在各部门协同,发挥“旅游+”的协同作用,更好地提升地域的景观价值和整体福利,而不是旅游资源的遍地挖掘。因此,全域旅游时代应更加坚守生态环保理念,控制性有序开发。

    3.特色为王的理念不变。无论是景点旅游时代还是全域旅游时代,特色都是一个旅游目的地的生命线。旅游的本质是求新求异求奇,消减了特色就是消减了吸引力。全域旅游的发展应该紧紧围绕地方核心自然与文化特色,并在全域范围内不断凸显、强化、放大自身特色。旅游资源的重要特性之一便是不可移动性,这也是地方旅游特色的依托,全域旅游发展必须紧紧围绕这一不可移动的核心旅游资源进行展开,在基础设施景观化、配套服务设施标准化、标识标牌统一化、民居建筑美化等可移动资源建设上防止简单模仿,坚守不可移动的核心特色。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作者2014年入选旅游业青年专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