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声乐队扩音中混响器的精细应用

 昵称25335372 2016-09-06


混响效果器是一种效果处理设备。顾名思义,混响效果器使声音在听感上产生某些原声音所没有的效果。具体地说,用混响声可以模仿多种声学环境。

目前市场的混响效果器(包括数字调音台内置的)一般都会有多种效果模式,和各种可调参数,为现场调音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某些数字调音台允许用户安装第三方的混响插件,这为音响调音员找到一款合适自己调音风格的效果器提供了方便。另外随着电脑音乐技术的发展,各种高质量的混响软件也层出不穷,让用户有了更多的选择。然而,好的设备需要好的技术。在目前的音响行业里,许多工作人员对混响效果器的操作不重视,以为“某种效果模式比较好听”就从此只用这一种混响效果,不管遇到什么场合都一成不变,这是一种不科学的操作方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场乐队的演出的音乐节目也越来越多,下面我们针对在现场乐队演出的过程中对混响效果器的操作来进行讨论。

一、混响对电声乐队的影响

(一)混响影响着音乐作品的编曲

我们知道,在对于现场乐队的扩声中,混响是后来根据音乐的需要而加入的。甚至很多的情况下,我们会使用多个混响。然而这些效果在我们处理之前的音乐中是不存在的,在原本不存在的音乐中增加一个或多个混响,其实属于一种对音乐的二次创作,而这些加入的混响就是我们创作的“作品”。这些通道的加入,势必对音乐的本身产生极大影响。为了更好的控制这些混响的效果音,我们可以将这些声音的每个通道视为一个单独的声部,以编曲师的身份来控制或者处理这些声部。在一个作品里增加了几个原本没有的“声部”其实是改变了这个音乐作品。所以我们必须保证我们所加入的“声部”能够有效合理的为音乐服务,通过我们的操作能够使音乐更加协调完美。

(二)混响影响着整个音乐频谱曲线

混响效果器对于声场模拟的时候,会产生类似某个空间的混响声,这些声音都是带有一定的频谱特性的。例如板式混响的声音特点通常是明亮的,高频较多;而房间混响的声音特点则常常是温暖的,中频比较丰富。从频率的角度来说,我们为音乐中增加了这些频率必然引起原来音乐频谱的变化。频率添加不当会导致音乐的频谱特性不良,只有恰当的控制混响,才能够使的音乐频谱更加合理,声音更加动听。

(三)混响影响着整个音乐的层次假如没有混响,音乐中来表现乐器的层次仅仅需要控制音量和均衡

较远的乐器高音稍微衰减、音量变小即可。而加入混响以后,这个层次表现变的更加复杂,这涉及到混响类型、混响量、混响密度等等诸多方面的技术参数。我们在使用混响效果器的时候,通常通过 aux 辅助通道来发送,通过立体声轨道返回,这样多个音轨可以共用一个混响器。而

假如表现音乐的细节,理论上不同层次和不同位置的乐器是很难通过公用混响的方法来完美表现的。例如电钢琴的通道需要一个延迟混响、而架子鼓的通道则需要一个房间混响、对于军鼓,可我们可还能需要一个板式混响。这些混响的宽度不同,纵深度不同,势必产生不同程度的乐器定位方面的影响,在声场中乐器位置受到影响其实就是音乐本身所给人的层次感产生了影响。

(四)混响会影响音乐的空间感

众所周知,电声乐队的四大件是电吉他、电子键盘、电贝斯和架子鼓。这四样乐器中给人空间感较宽广的乐器是电子键盘对某些声音的模拟,例如:弦乐合奏、某些电子音等等。这些所模拟的乐器中,有些音色较为宽广,有些相对较窄。例如说交响乐弦乐群给人空间感较大,钢琴听感稍窄,而电子键盘模拟的木吉他听感更窄。相对于这些乐器,不同类型的混响同样在空间感有宽有窄。例如大厅 hall 混响相对比房间 room 混响要宽。在现代的乐队演奏中尤其是在后期缩混的时候,空间感是否良好已经成为行业的重要指标。由于混响的立体声与空间感的特性,混响声部的加入势必影响音乐的宽度,运用的

不恰当的话会造成空间感混乱,因此使用恰当的混响宽度是非常重要的调音因素。

二、乐队调音时混响的使用技巧

有了上面的理念,下面我们来讨论混响器在调音时的实际应用。

(一)选择混响类型

选择一个合适的混响效果器是成功使用混响的关键,下面我们来简单探讨。

1、根据人们习惯选择混响类型

根据混响的特性特点以及人类对自然混响的接受习惯来使用混响,往往会对混响的使用事半功倍。例如:人们往往习惯在音乐大厅中去欣赏交响音乐,如果把电子键盘模拟的弦乐群的声音加上房间room混响则听起来不够宽广,显得没有气氛; 而使用大厅混响 hall则能够给人以宽广的空间感,增加弦乐群的宽度。当然这不是说弦乐要一定使用大厅混响,因为这最终也取决于演出现场的声学特性,即混响特性。

2、根据声源特点选择混响类型

现场演出时为了能够获得清晰的声音,我们常常会在现场搭一个隔音透明的“鼓房间” 然后使用多只传声器为架子鼓进行拾音。笔者常规的做法是: 

架子鼓地鼓前后各使用一只传声器、军鼓上下各一只传声器、每个通鼓各一只传声器、在鼓的上方摆放两只传声器,使用 AB 制的立体声拾音为镲片和鼓的整体拾音。由于鼓声压级较大,而且拾音的时候传声器往往又是紧贴鼓皮,所以这些声音传到调音台的时候往往声音很干,且没有融合性。这时为套鼓加上一个房间混响(room,我们会立刻感觉鼓的声音变厚了,并且显得非常融合。因为鼓是一个节奏乐器,不能拖泥带水,而房间混响的混响特点常常是温暖的、有空间感、 且混响时间较短, 能够较好融合鼓的所有拾音通道,并给与空间感,以弥补近距离拾音的所产生的声音干涩、没有融合性的问题。因此鼓的声音特点决定了它所需要的混响类型,而一个甜美的女声独唱,则可能需要宽广而亮丽的板式(plate)混响了。

3、根据歌曲特点选择混响类型

笔者有在一次某电视台举行的演出里曾为一首表现本地民俗的歌曲《迷人的清水江》现场调音。当时乐队有很多乐器:电声乐的四大件、古筝、琵琶、手鼓、笛子等乐器。这是一首及其悠扬而纯美的民歌,在这首歌曲中表现情景的混响当然要选择类似山谷的混响效果,这样可以给人以空旷宽广、水流潺潺的森林感,能够更好的表达音乐的意境。由于周边没有这个合适的效果器,笔者就使用苹果电脑连接了一款混响软件实现了自己的需要。而周杰伦《听妈妈的话》这首歌曲给人的情景是在一个房间里哥哥教育弟弟的故事,这时候人声混响则使用房间混响才能给人以亲切感。

(二)恰当的选择混响的时间

这里面可分为两个参数的调整,一个是混响衰减时间(decay time reverb time一个是预延时时间(pre delay。预延时(pre delay)参数反映了干声和空间内第一次反射声的时间,就是达声与反射声之间的时间距离。而衰减时间(decay time)反映房间大小、房间墙壁吸音等情况。在现场调音的过程中,一支成熟的乐队演奏往往是节奏相对稳定的,速度通常不会忽快忽慢。当我们把混响声理解为一个独立的声部时,我们需要考虑混响的节奏要与音乐的

节奏相吻合。否则混响会毫无规律的出现在音乐中导致音乐清晰度下降,细节被掩盖。因此我们在调整预延时的时间时往往是算出一个与节奏相关的时间,这样混响出现时总是跟在音乐的节奏里,能够使“混响声部”更加的融洽。运算公式: 

 

                  60()÷音乐速度(拍)=每拍时间(秒)

 

在三拍子的歌曲里面将每拍的时间乘以 3,就可得出每小节的时间,同样四拍子的歌曲也可通过每拍时间乘以 2 得出一个强拍到另一个强拍之间的时间,或者乘以 4 得出音乐进行一小节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建议混响的时间不要超过一个小节的时间。这是因为各区进行中和弦的进行通常一个小节变换一次,如果混响时间太长将会造成第一小节混响和第二小节、第三小节的和弦产生冲突,致使音乐变的混浊。一些比较舒缓的抒情歌曲相对来说伴奏较疏,音符出现不是那么密集,这时混响稍微长些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不会太多;而一些节奏较为明快的歌曲,音乐本身要求干净、整齐、所以混响时间必须要短,否则在音乐中拖泥带水,会严重影响音乐的表现。对于预延时的时间而言,其实是代表了混响与干声的时间距离。混响与干声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有助于提高语音的清晰度。正如上文所言,预延时的时间也应该与音乐节奏相符合,或是半拍的时间,或是一拍的时间,让延时跟随节奏而动,混响就会与音乐融为一

体了。

   (三)用混响影响音乐的层次

一个完美的电声乐队演奏的音乐作品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声部:

主唱:乐队中的灵魂;

架子鼓:乐队的节奏基础;

钢琴:乐队和声基础,节奏与和声的共同体;

电吉他:乐队伴奏声部,有时会独奏,有时会成为衬托;

副旋律:通常是弦乐或者长笛之类的长音乐器,与主旋律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底衬声部:用于填充其他声部的频谱缺陷。

在调音的过程中,充分理解这些声部的作用,并提前了解乐队演奏进行的顺序是非常重要的。音乐的织体进行时,使这些声部有序、有层次的进行, 才能获得良好的调音效果。主唱在现代流行音乐中一般声音最大、最靠前的声部,因此混响一般不宜过大。在人声混响前面加上一个延迟效果或是把预延时的时间调整好,则可让人感觉人声既靠前,又不会太干涩。这时给人的感觉是人声在前面,在较远的地方有一个延迟了的人声,紧接着在音乐的空间里,人声扩散,形成混响。等于或者小于人声音量的乐器是架子鼓的地鼓(kick,由于它的低音特别丰富,且属于噪音乐器、节奏乐器故不宜加混响。如果考虑到融合鼓组其他乐器,可以加稍许的房间混响。贝斯是一个纯粹的低音乐器,故不建议增加混响,以免造成音乐低频能量过大使音乐变的浑浊。军鼓声音略小于地鼓,在不同风格的歌曲里,军鼓混响也不相同。如果歌曲舒缓,音乐宽广且丰满,军鼓就可以使用很大的空间。这时可以为其加上一个板式(plate)混响,

使之有较长的余音。如果余音影响了音乐的清晰度,也可以在混响后面增加一个噪声门,形成反向门混响,使之在衰减一定的程度后能够停止声音扩散。在一些音乐中,为了让人们听起来军鼓更有力,饱满,余音强而有力,也常常会使用混响反向来处理。最近的一些流行歌曲开始追求干而温暖的效果,房间混响是不错的选择。再来说说钢琴和吉他,它的音量一般比鼓组小,如果非要划分层次的话,它们属于音乐中第三层了(第一人声、地鼓,贝斯;第二军鼓、通鼓)。既然是较靠前的乐器,首先混响音量不能过大,否则会失去其清晰自然的本质。最常用的使用大厅和板式混响。钢琴是立体声乐器,是有一定的声场宽度的,但是这个宽度远远没有一个大厅环境那么宽,所以为钢琴加的混响上不能把预延时(per delay)调整太长,避免造成钢琴声像太宽的错觉。

底衬声部是音乐中的陪衬部分,这是一个重要的声部。一方面它弥补了其它乐器的频率缺陷;另一方面它可以用来营造声场的宽度。将加在底衬声部上的大厅混响调一个较长的时间,并将预延时(per delay)时间调整为二拍或四拍的长度,即可获得一个较大空间感的混响效果,使整个音乐变的有层次起来。

副旋律宜与底衬声部使用同一个混响类型,只是所发送的量要小于底衬声部,给人副旋律稍微靠前的印象。通过上面的手法,可以较好展现音乐的层次:在很远的地方,有一群人演奏着弦乐,声音似隐似现,并且这弦乐将四周摆的满满的(底衬声部);站在弦乐团前面有把小提琴,抒情的副旋律展现的淋漓尽致;在较近的地方中间有人在演奏钢琴,左右两边分别有两把吉他;继续往近处看,地鼓和军鼓摆在地上;这一切的最前面,有位歌手在悠扬唱歌,那歌声回荡在大厅的四围……

(四)混响的频率问题

在一个音乐作品中加上了好几种混响效果,势必为音乐带来一些频率的问题,导致音乐的频谱不良。这时依据音乐的要求对混响进行均衡调节,必须要参考音乐的整体频率搭配情况。有时还会因为要保证混响的频率特性而针对一些其它的音轨进行均衡调节,以达到总体完美的声音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