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省无锡市2016年高考地理模拟试卷(3月份)【解析】

 许愿真 2016-09-06

2016年江苏省无锡市高考地理模拟试卷(3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4329日的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应对气候变化、倡导节约能源的集体行动.图1①②③是甲乙丙丁四地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据此回答12题.江苏省无锡市2016年高考地理模拟试卷(3月份)【解析】

1.若活动时间是当地20302130,下列四城市中最早和最晚熄灯的分别(  )

A.甲和丁 B.乙和甲 C.乙和丙 D.丙和丁

【考点】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就要早.因此,就会产生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解答】解:图示乙位于170°E,在四地中位于最东边,距日界线最近,所以是进入329日最早的地区,熄灯最早;甲位于60°W,是进入329日最晚的地区,所以熄灯最晚.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方时的计算,根据图中的经度即可看出最靠东的地点.

 

2.如果只考虑日照条件,则甲乙丙丁四地楼间距最近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考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倾角,楼间距的推算.

【解答】解:根据图示太阳高度,应为两分日的正午太阳光线,从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比较,由大到小应为乙、甲、丙、丁,甲位于南回归线以南,乙地位于赤道,丙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丁位于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楼间距越小,所以,四地楼间距最近的是乙,选B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的判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读如图环流局部示意图,完成34题.江苏省无锡市2016年高考地理模拟试卷(3月份)【解析】3.图中所示的实际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考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分析】全球近地面共有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解答】解: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为北半球盛行西风,风向为西南风.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气压带、风带,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4.形成江苏夏季伏旱天气的因素是(  )

A B C D

【考点】气压系统与天气.

【分析】反气旋的近地面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垂直方向的空气自上而下补充.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所以反气旋控制的地区,多为晴朗天气.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在秋季经常出现的秋高气爽天气,就是在反气旋系统控制下形成的.

【解答】解:形成江苏夏季伏旱天气的因素是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对应的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常见的天气系统,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读图,完成56题.江苏省无锡市2016年高考地理模拟试卷(3月份)【解析】521日的最低气温比20日高,其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 B.地面辐射强 C.大气逆辐射强 D.暖空气来袭

【考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解答】解:21日为多云天气,20日为晴天,21日的最低气温比20日高,其主要原因是21日云层厚,能够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从而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6.此时间段经过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

江苏省无锡市2016年高考地理模拟试卷(3月份)【解析】江苏省无锡市2016年高考地理模拟试卷(3月份)【解析】江苏省无锡市2016年高考地理模拟试卷(3月份)【解析】江苏省无锡市2016年高考地理模拟试卷(3月份)【解析】

                         A.               B.          C.            D

【考点】气压系统与天气;锋面系统与天气.

【分析】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叫做暖锋.暖锋过境时,常出现阴雨天气.由于暖气团沿冷气团爬升速度较慢,因此多形成连续性降雨天气.暖锋过境后,暖气团占据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暖锋降水主要发生在锋前.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是冷锋.冷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刮风、雨雪等天气现象.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温、湿度明显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冷锋降水主要发生在锋后.

气旋的近地面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由四周向中心辐合,中心气流上升.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其中的水汽容易成云致雨.因此,气旋过境时,常常出现阴雨天气.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常出现的台风天气,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结果.

反气旋的近地面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垂直方向的空气自上而下补充.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所以反气旋控制的地区,多为晴朗天气.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在秋季经常出现的秋高气爽天气,就是在反气旋系统控制下形成的.

【解答】解:读图,该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下降,过境时伴有降水、降温等天气现象.A为冷锋、B为暖锋、C为反气旋、D为气旋.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常见的天气系统,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江西三清山风景区是世界自然遗产,它展示了独特的花岗岩石柱与山峰景观.图1三清山地貌景现,图2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的字母表示内、外力作用.读图完成78题.

江苏省无锡市2016年高考地理模拟试卷(3月份)【解析】

7.塑造三清山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是(  )

A.风化与搬运 B.风化与侵蚀 C.侵蚀与堆积 D.搬运与堆积

【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主要作用要素有温度、流水、风、海浪、冰川等,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重力作用和化学作用,它使得地表趋于平坦.

【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岩石断块和断裂裂隙发育;景区在江西,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区,高温多雨,风化作用强烈;花岗石易被风化侵蚀.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造就了景区奇峰怪石的景观.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塑造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根据三清山地貌景观和该地的特征即可判断出来.

 

8.图中箭头表示形成三清山岩石的地质作用是(  )

Aa Bb Cc Dd

【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分析】江西三清山风景区是世界自然遗产,它展示了独特的花岗岩石柱与山峰景观.图2a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b为固积成岩、c为重熔再生、d为冷却凝固.

【解答】解:三清山岩石为花岗岩,形成该岩石的地质作用为冷却凝固,对应的是d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岩石圈物质循环.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图为非洲自然带和赤道附近乞力马扎岁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911题.

江苏省无锡市2016年高考地理模拟试卷(3月份)【解析】

9.两图所示的自然带中,自然景观相似的一组是(  )

A、丙 B、丁 C、甲 D、乙

【考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

【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分为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分异遵循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解答】解:左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右图中,乞力马扎岁山垂直自然带的基带与所处的水平自然带一致,即热带草原带.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该题特别要注意:垂直地带性分异遵循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即垂直自然带的基带与所处的水平自然带一致.

 

10.非洲南部,与相同的自然带向南北延伸,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洋流 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

【考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

【分析】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与对应的气候类型的分布相一致,因此,两者的影响因素也是一致的.

【解答】解:由图可判断为热带荒漠带,非洲南部的热带荒漠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加上受寒流影响扩大了荒漠范围.因此,非洲南部西海岸南北沿伸的主要原因是受寒流的影响.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根据非洲气候和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即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解答.

 

11.图中沿方向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考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

【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分为:水平地域分异和垂直地域分异;水平地域分异又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解答】解:图中沿方向自然带的分布,表现为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因而符合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故选:A

【点评】这是一种常考的题型,关键是看自然带的分布是沿什么方向延伸和什么方向更替.

 

江苏省可以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城(如图).读图回答1214题.

江苏省无锡市2016年高考地理模拟试卷(3月份)【解析】12.该图主要反映区域间的(  )

A.开放性 B.差异性 C.整体性 D.联系性

【考点】区域的含义.

【分析】区域特征包括:整体性、差异性和开放性.整体性指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整体.差异性指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其相对一致性,但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开放性指区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包括自然要素之间和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解答】解:图中展示的信息是三大区域在面积、人口比重和城市化水平方面的差异性.

故选:B

【点评】以图文材料的形式,考查常规内容,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教材内容,能灵活调动运用.

 

13.正确表示江苏三区域间人口主要流向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考点】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分析】人口迁移通常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造成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原因.

【解答】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水平苏南苏中苏北.所以人口从苏北到苏中到苏南.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人口的迁移,江苏境内人口迁移方向取决于三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14.图中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迁移方向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考点】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分析】读图,从图中的城市化水平可以判断,江苏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大致是苏南苏中苏北.是苏南,是苏中,是苏北.

【解答】解: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主要从发达地区移到欠发达地区.经济水平苏南苏中苏北;所以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从苏南到苏中再到苏北.

故选:B

【点评】考查产业转移的方向,要掌握其规律.

 

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

江苏省无锡市2016年高考地理模拟试卷(3月份)【解析】15.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正确的是(  )

A.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B.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C.住宅区工业区旅游区 D.住宅区绿化区工业区

【考点】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分析】城市功能区的特点: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功能区.工业区现在一般分布外围,沿交通干线分布.商业区大多成团状和条状,并且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地区.

【解答】解:读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结合图例,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分别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城市功能分区,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通达性和地价不同,各项经济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中,形成了城市功能区.

 

16.该城市的下列规划及其理由,正确的是(  )

A处建钢铁厂﹣﹣保护城市环境

B处建大型仓库﹣﹣水源充足

C处建绿化带﹣﹣减轻污染危害

D处建食品加工厂﹣﹣交通便利

【考点】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分析】读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甲为商业区、乙为住宅区、丙为工业区.处靠近风景区,建钢铁厂﹣﹣破坏城市环境;处建大型仓库﹣﹣距城区较远,交通不便;处位于住宅区和工业区之间,建绿化带﹣﹣减轻污染危害;处建食品加工厂﹣﹣交通不便,远离市场.

【解答】解:A处靠近风景区,建钢铁厂﹣﹣破坏城市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B处建大型仓库﹣﹣距城区较远,交通不便,故不符合题意;

C处位于住宅区和工业区之间,建绿化带﹣﹣减轻污染危害,故正确;

D处建食品加工厂﹣﹣交通不便,远离市场,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城市规划,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布局在河流的下游、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兰新高铁东起兰州,途径西宁、张掖等城市,最终到达乌鲁木齐,全长1776公里.读兰新高铁线路图,完成1718题.

江苏省无锡市2016年高考地理模拟试卷(3月份)【解析】

17.影响兰新高铁建设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资源 C.文化 D.经济

【考点】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

【分析】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家包括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自然环境等因素,交通线的建设应考虑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的影响,应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尽量选择平原或河谷地形,避开陡坡、断层、沼泽等不利地形.

【解答】解: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需要,杜会经济因素决定交通运愉点、线和网的布局,所以影响兰新高铁建设的主导因素是经济.

故选:D

【点评】本题组以小区域为例考查交通运输建设与影响,综合性强,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交通运输线点布局的相关知识.

 

18.影响兰新高铁安全运行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A.滑坡 B.风灾 C.泥石流 D.地震

【考点】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分析】滑坡、泥石流、地震都属于地质灾害,风灾属于气象灾害.

【解答】解:兰新铁路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在亚欧板块内部,地震相对较少;由于铁路沿线地区,地势较平坦,降水少,滑坡、泥石流很少;西北地区靠近冬季风的源地,多大风天气.

故选:B

【点评】判断自然灾害类型,一定要结合区域特征认真分析.

 

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如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读图回答1920题.

江苏省无锡市2016年高考地理模拟试卷(3月份)【解析】

19.图中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  )

AK2线 BAC曲线 CAD曲线 DAB曲线

【考点】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分析】生态城市ecological city 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解答】解:读图可知:AB线尽管经济社会得到发展,但生态环境质量超过生态环境质量开始恶化的临界线,会出现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所以是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图示考查我国生态城市生态建设的措施,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会分析曲线图,掌握我国生态城市生态建设的措施.

 

20.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这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共同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经济性原则

【考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分析】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

【解答】解: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这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理解,较简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为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和阶段性原则.

 

我国曾经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图为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完成2122题.

江苏省无锡市2016年高考地理模拟试卷(3月份)【解析】

21.北大荒、西大荒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分别是(  )

A.市场 交通 B.土壤 光照 C.热量 水源 D.热量 地形

【考点】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分析】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某一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一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条件就成为该地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解答】解:北大荒为东北地区,该地纬度高,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不足;西大荒为我国西北地区,该地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是水源.

故选:C

【点评】每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都能找到其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要注意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的区别.象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但满足了水源条件后,水源又是该地区农业生产主导因素.

 

22.如今的南大荒人已将橡胶种植北界从17°N扩大至24°N,其主要原因是(  )

A.市场需求的变化 B.农业技术的发展

C.交通运输的改善 D.农业政策的支持

【考点】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发展变化的,这种变化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比如:市场需求的变化,决定着农业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的改善,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农业技术的发展,能培育出新的作物品种,扩大作物的种植范围.

【解答】解: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培育出了优良的橡胶品种,从而使橡胶种植北界逐渐向北扩展.

故选:B

【点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发展变化的,区位因素的变化必然引起农业生产特点的改变;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研究问题.

 

图为几种产业的区位选择因素示意图,完成2324题.

江苏省无锡市2016年高考地理模拟试卷(3月份)【解析】

23.图中与炼铝工业和软件产业相符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④② D④③

【考点】影响工业区位因素.

【分析】动力指向型工业这类工业主要指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企业为降低成本,就把工厂建在动力能源丰富的地区;技术指向型工业对生产技术要求高.

【解答】解:读图对比各个所占比重,原料比重大;市场比重大;技术比重大;动力比重大;炼铝工业属于动力指向性工业,与图中模式相符;软件产业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与图中模式相符.

故选:D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学会阅读雷达图,在图中向外延伸幅度最大的因素就是影响该产业的主导因素.

 

24.随着世界产业的转移,近几年由发达国家移人我国大陆的产业类型居多的是(  )

A B C D

【考点】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分析】读图可知,表示原料指向性工业,表示市场指向性工业,表示技术指向性工业,表示动力指向性工业.

【解答】解:随着世界产业的转移,近几年由发达国家移人我国大陆的产业类型居多的是市场指向性的工业.

故选:B

【点评】考查世界的产业转移,要掌握世界产业转移的新动向.

 

图为长江与黄河干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526题.

江苏省无锡市2016年高考地理模拟试卷(3月份)【解析】

25.长江与黄河两河段共同开发利用的方向是(  )

A.合理开发水能资源 B.利用水源大规模种植水稻

C.大规模开发石油资源 D.扩大内河航运能力

【考点】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分析】以图文的形式,考查常规内容,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教材内容,能灵活调动运用.

【解答】解:据图可知甲、乙两河段分别位于黄河和长江上游地区,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因此开发利用的方向是水能资源.

故选:A

【点评】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26.长江、黄河两流域下游地区共同面临的最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沙尘暴 B.石漠化 C.次生盐碱化 D.水体污染

【考点】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分析】以图文的形式,考查常规内容,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教材内容,能灵活调动运用.

【解答】解:中下游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较发达,共同面临的最主要环境问题是水体污染.沙尘暴和土壤次生盐碱化主要出现在我国北方地区,石漠化主要出现在南方地区.

故选:D

【点评】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如图为四川普光至上海的输气管线示意图.读图完成2728题.

江苏省无锡市2016年高考地理模拟试卷(3月份)【解析】

27.与新疆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具有的优点是(  )

途经我国水能丰富的三峡地区,供气方便

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大

经过的高原山地少,工程量小

供气来源地更多,供气更稳定

运输线路短.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考点】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分析】读图比较新疆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和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分别经过的地区特征即可解答.

【解答】解:读图可知,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线路主要在长江沿岸经过长江中下游平原,经过的山地很少,减小了工程量,线路也较短,沿途多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市场需求量大.水能丰富与供气无关,该线路气源不如西气东输工程的多.故②③⑤正确.

故选:C

【点评】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需要明确工程状况.

 

28.关于川气东送方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助于东部地区改善能源结构,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B.有助于西南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南经济的发展

C.配合西气东输工程,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D.有助于改善东、西部地区能源的供需矛盾,促进东、西部的共同发展

【考点】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分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资源的调出区和调入区都有重要影响.

【解答】解:川气东送工程的重要意义在于:有利于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有利于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故叙述不正确的是C

故选:C

【点评】考查资源的跨区域调配,需要记住其意义.

 

如图是我国四个限制开发的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据此完成2930题.

江苏省无锡市2016年高考地理模拟试卷(3月份)【解析】

29.图示四个区域的主要生态问题对应正确的是(  )

A一湿地减少 B一水土流水

C一土地荒漠化 D一森林破坏

【考点】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分析】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生态问题;如:比较湿润地区表现为水土流失,比较干旱地区表现为土地荒漠化.

【解答】解:A大小兴安岭,是我国重要林区,主要生态问题是森林破坏;故不符合题题.

B是黑龙江三江平原,主要生态问题是湿地减少;故不符合题题.

C在内蒙古高原,气候干旱,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故正确.

D黄土高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故不符合题题.

故选:C

【点评】考查主要环境问题,要具备读图分析能力,掌握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30.图示四个区域的生态建设方向.正确的是(  )

A一封沙育草,涵养水派,保护野生动物

B一控制开发强度,保护和改善湿地环境

C一大力植树造林,提高草场载畜量

D一禁止过垦、过樵、过牧,退林还草

【考点】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分析】在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问题很多,大部分在我国同样存在.例如,森林面积缩小、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湿地干涸等.要根据四个区域不同的生态问题确定建设方向.

【解答】解:A地生态问题主要是森林破坏,土壤侵蚀等,生态建设方向不能是封沙育草,涵养水派.故不符合题意.

B地有大面积的沼泽地,已开发成我国的商品粮基地之一.故正确.

C地在内蒙古高原的草原牧区,主要生态问题是过载过牧,草场破坏,该地气候干旱,不适宜植树造林.故不符合题意.

D地为黄土高原,生态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生态建设方向应是大力植树造林.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考查的是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建设要做到因地制宜.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1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A,错误的填B

31.由于地球的公转,北半球自西向东流的河流,对南岸的冲刷作用明显. B (判断对错)

【考点】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

【分析】受地球自转的影响产生了地转偏向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北半球自西向东流的河流,对南岸的冲刷作用明显.

【解答】解:由于地球的自转,北半球自西向东流的河流,对南岸的冲刷作用明显.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知识性试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转偏向力对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

 

32.背斜成山,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背斜成谷,则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对 (判断对错)

【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分析】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在内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解答】解:在内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故答案为:对.

【点评】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区别背斜和向斜,难度一般.

 

337月份,北印度洋的洋流方向与北太平洋中低纬度的洋流方向一致. A (判断对错)

【考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分析】7月份,受西南季风影响,北印度洋的洋流方向为顺时针;北太平洋中低纬度的洋流方向为顺时针.

【解答】解:7月份,北印度洋的洋流方向与北太平洋中低纬度的洋流方向一致,同为顺时针.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知识性试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34.我国东南沿海既有地震等地质灾害,也有台风等气象灾害,体现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错 (判断对错)

【考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分析】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解答】解:东南沿海有地震等地质灾害和台风等气象灾害,不能体现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故不能体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故答案为:错.

【点评】该题目非常简单,只要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点,即可作答,故此类题目看似新鲜问题,实际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

 

35.使用遥感技术,可以快速了解我国北方遭受暴雪天气的分布范围. A (判断对错)

【考点】遥感的基本工作原理.

【分析】遥感技术是在距离地球一定距离的飞机、飞船、卫星上,使用光学仪器和电子仪器,接收地面物体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号,以图象胶片或数据磁带形式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最后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以及变化.

【解答】解:遥感即遥远的感知,可利用飞机、飞船、卫星上,使用光学仪器和电子仪器,获取地面的图象.根据图象可分析出遭受暴雪天气影响的分布情况.

故:A

【点评】考查地理信息技术问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遥感技术主要应用于资源的普查、灾害监测、环境监测、工程建设以及规划还有其他,包括:军事侦察、海上交通、海洋渔业等.

 

36.产业转移促进了移入地区城市化进程,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错 (判断对错)

【考点】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分析】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叫做产业转移.

【解答】解:产业转移主要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制造业和资源型加工业开始,产业转移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渐次推进.故不能改善移入地的大气环境质量.

故答案为:错

【点评】该题目非常简单,只要理解产业转移的特点,即可作答,故此类题目看似新鲜问题,实际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

 

37.有条件的二胎政策,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 A (判断对错)

【考点】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分析】主要考查了单独二胎政策带来的影响.单独二胎政策实施后,出生率有所增加,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

【解答】解:有条件的二胎政策,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单独二胎政策带来的影响.

 

38.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我国华北地区有百利而无一害. 错 (判断对错)

【考点】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分析】南水北调,就是把中国汉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和西北地区,从而改变中国南涝北旱和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

【解答】解:南水北调会导致华北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等问题,故对我国华北地区并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故答案为:错

【点评】该题目非常简单,只要理解南水北调的消极意义,即可作答,故此类题目看似新鲜问题,实际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

 

39.城市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的分化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对 (判断对错)

【考点】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分析】城市的各项经济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通达度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因此,各项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竞争,并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形成了城市功能区.

【解答】解:城市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的分化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故答案为: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城市功能分区,理解即可.

 

40.商品谷物农业具有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等特点. 对 (判断对错)

【考点】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在一定地域内的较稳定的、区域性的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解答】解:商品谷物农业是世界上生产商品粮的主要地域类型,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类型,种植的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故答案为: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商品谷物农业的特征,属于识记内容,记住即可.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41.图为自然界碳、水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江苏省无锡市2016年高考地理模拟试卷(3月份)【解析】

1)图中洋流对沿岸气候具有 增温增湿 的作用.

2)碳循环环节的量增大,造成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可能是 全球气候变暖 .为减少环节的排放,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角度献计献策. 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控制碳排放;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利用率 

3)图中NMPL过程属于 海陆间 水循环.该循环的地理意义有 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促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使地球各圈层及陆地海洋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迁移;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考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分析】1)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根据洋流的分布规律进行判断.

2)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的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进行分析.

3)海洋表面蒸发形成的水汽,随着气流运动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落到地面上的水,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汇入江河,最后又返回海洋.水的这种循环运动被称为海陆间水循环.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联系四大圈层,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解答】解:(1)读图,该洋流分布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的东岸,为暖流,暖流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2)碳循环环节的量增大,造成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为减少环节的排放,可以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控制碳排放;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利用率.

3)读图,图中NMPL过程属于海陆间水循环.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促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使地球各圈层及陆地海洋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迁移;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故答案为:(1)增温增湿.

2)全球气候变暖.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控制碳排放;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利用率.

3)海陆间.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促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使地球各圈层及陆地海洋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迁移;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与水循环意义.水循环是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42.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 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等周边区城降水较少,沙漠广布;有煤、天然气、稀土、铁、铅锌等数十种矿产资源,其中稀土储量占世界一半,天然气、煤炭储量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均名列前茅.

江苏省无锡市2016年高考地理模拟试卷(3月份)【解析】1)图示区域矿产资源的特点有 种类多  储量大 

2)从交通、市场两方面分析图示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有 交通不太方便;距离东部市场较远. 

3)从内蒙古全区看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土地荒漠化 ,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气候干旱 

 

【考点】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环境问题的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分析】以图文材料的形式,考查常规内容,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教材内容,能灵活调动运用.

【解答】解:(1)从材料中信息不难看出,该地矿产资源具有种类多、储量大等特点.

2)内蒙古位于我国西北部,气候经济等原因导致交通状况不够好,另外西部地区本身的市场条件不好,又远离东部市场,会影响其矿产资源开发.

3)内蒙古因为降水少,气候干旱,故容易出现土地荒漠化等问题.

故答案为:(1)种类多;储量大.

2)交通不太方便;距离东部市场较远.

3)土地荒漠化;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点评】该题目非常简单,只要了解该区域的特点,即可作答,故此类题目看似新鲜问题,实际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

 

4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珠三角地区示意图.图2中阴影部分表示中三角地区,它是以武汉为中心,以南昌、合肥、长沙为副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图3长三角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20141210日,首趟上海至广州的高铁正式运行,此铁路线贯穿了上述三大地区,如图所示.

江苏省无锡市2016年高考地理模拟试卷(3月份)【解析】

1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大的两个城市群,推进两地区城市化进程的直接动力是 工业化 

2)简述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共同自然条件,其中有利条件有 地形平坦;水热丰富;土壤比较肥沃 ,不利条件是 旱涝灾害频发 

3)上海至广州高铁线路的开通.对中三角地区的积极影响有 长三角、珠三角联系更加便捷,受辐射作用增强;促进文化、经济、社会交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城市化和工业化 

【考点】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城市化的标志;影响农业区位因素;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其作用.

【分析】1)城市化的本质是二、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

2)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3)交通线路修建的影响主要从加强联系,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

【解答】解:(1)长三角是综合性工业基地,珠三角是轻工业基地,故两地城市化的直接动力都是工业化.

2)长三角和珠三角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但是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频发.

3)上海市长三角的中心城市,广州地珠三角的中心城市,因此高铁的修建会加强两地的联系;促进两地的经济、文化、社会的交流;同时会带动两地的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故答案为:

1)工业化.

2)有利条件:地形平坦;水热丰富;土壤比较肥沃.不利条件:旱涝灾害频发.

3)长三角、珠三角联系更加便捷,受辐射作用增强;促进文化、经济、社会交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城市化和工业化.

【点评】本题较简单,应该属于比较基础一点的题型.只要认真审题,结合所学知识是很容易答对的.

 

44.汽车制造业是典型的集聚性行业,我国目前已形成八大区域:东部沿海地区、北部沿海地区、长江中游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南部沿海地区、黄河中游地区、西北地区,图为我国2009年汽车制造企业数量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江苏省无锡市2016年高考地理模拟试卷(3月份)【解析】1)图中显示,我国八大区域中,我国汽车制造企业最为集中的两大区域是 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中游地区 

2)如图显示,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在长三角地区的集聚程度最高,试分析其区位原因. 工业基础好;技术发达,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资金雄厚;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写作条件好;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3)我国是否应该加快汽车产业的发展?这一直是具有争议的问题.请说明你的观点,并简述你的理由 应加快发展.汽车产业附加值高,配套产业多,促进经济发展;解决大量劳动力就业问题.

不应加快发展.汽车投放市场过多,易造成交通拥堵、大气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对石油需求量增大,造成石油进口依存度高的问题 

【考点】影响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分析】1)读图文资料,格局企业数量分布判断我国汽车制造企业最为集中的两大区域.

2)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在长三角地区的集聚程度最高的区位原因从工业基础、技术、资金、社会协作、城市、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

3)属于开放性试题.应该或不应该并阐述理由.

【解答】解:(1)读图文资料,我国八大区域中,我国汽车制造企业最为集中的两大区域是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中游地区.

2)读图文资料,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在长三角地区的集聚程度最高,其区位原因是工业基础好;技术发达,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资金雄厚;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协作条件好;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3)我国是否应该加快汽车产业的发展,应加快发展.理由是汽车产业附加值高,配套产业多,促进经济发展;解决大量劳动力就业问题.

不应加快发展.理由是汽车投放市场过多,易造成交通拥堵、大气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对石油需求量增大,造成石油进口依存度高的问题.

故答案为:

1)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中游地区.

2)工业基础好;技术发达,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资金雄厚;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协作条件好;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3)应加快发展.汽车产业附加值高,配套产业多,促进经济发展;解决大量劳动力就业问题.

不应加快发展.汽车投放市场过多,易造成交通拥堵、大气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对石油需求量增大,造成石油进口依存度高的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关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