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社会声誉是公众对大学主观评价的集合,它是大学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的衍生产物,是吸引公众择校的重要软性指标。大学社会声誉体现了一所大学在社会公众眼中的形象,是社会公众对大学的认识和评价。近日,中国教育大数据研究院在京发布我国首份基于大数据 、算法模型的大学声誉指数研究报告。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位列大学声誉总指数三甲,2015年度大学声誉TOP100中,本科院校占据了全部100个席位,其中,北京占据了27个席位,上海占据10个席位,其他省份进入声誉指数成绩前100榜单的大学个数多为个位数,且从东向西依次减少。综合类、工科、师范院校占据了TOP100中的绝大多数席位,其中综合类院校占据39个席位,其次工科类院校也受到网民的高度关注和好评,占据29个席位,师范类院校占据13个席位。
社会公众对于一所大学的认识可以采用知名度和关注度两个指标来衡量。知名度体现了一所大学被社会公众认识的广度,关注度体现了一所大学被社会公众认识的深度。知名度和关注度是大学社会声誉的数量指标。 社会公众对于一所大学的评价可以采用认可度和美誉度两个指标来衡量。认可度体现了一所大学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社会声望的普遍性程度,美誉度体现了一所大学的社会声望所达到的高度。认可度和美誉度是大学社会声誉的质量指标。

中国教育大数据研究院推出的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中国大学社会声誉排行榜》,是亿万网民用鼠标点击、键盘敲打出的真实的大学软实力。它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展示了大学的真容、照见大学的问题,为我们实现“双一流”的目标提供重要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