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古入官,议事以制,政乃弗迷。言当先学古训,然后入官治政,凡制事必以古义,议度终始,政乃不迷错也。(卷二 尚书)【白话】学习古训才可以做官治理政务,根据古代的典章制度议论政事,政治就不会迷惑错误。看到一条留言:“把老黄历去掉吧,有宣扬封建迷信的嫌疑。”想说:相信与否随意,没必要当回事,看一眼又不会怀孕。对自己而言,这些只是《财迷智历》的配搭,没别的意思。当然,遇到特别重要的事情,或者难以抉择的时候,也会学有些老人家,依照老黄历行事。比方说感觉不顺利的时候,会买些植物改换风水,虽然不咋懂。且不说迷信,至少是心理安慰。当初决定把某童鞋每天连载的《群书治要》搬到新财迷,目的只为能保证每天更新。占豪童鞋认为太过单调,于是勉为其难“厨娘说”。尽管随时都是跑高铁的状态,但在老祖宗的这些文字中,还是不断受益。认同自不必说,即使有疑义,也会思索。对自己这种脑细胞原本就稀缺的人来说,至少能延缓老年痴呆。从有记忆起,最常听到的一句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而自己天生反骨,凡事都依照老人言行事无疑鬼打架。能做的就是比别人更使劲,承担结果,为吃亏埋单。还是那句话:输没问题,但不认怂。还有一枚女财迷特别有意思:“我和姐一样臭美,神马女为悦己者容,咱只悦己就好!”这番话,偶只认同一半。至少对自己来说,首先是悦己,但不等于忽略悦己者的感受。工作很辛苦,没有休息日。生活也算规律,长期熬夜而已。但就像某财迷童鞋说得那样,状态比过去好,感觉越来越年轻。经常被问:“为啥?”回答都是俩字:“工作”。在满负荷忙碌的过程中,会激发出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能量。而使劲的支撑和动力,很大程度源于在乎的人和一直以来的愿景。如果说生活是舞台,有一些人注定存在这样的关联。在各自的剧情里出演,既是自己的主角,也是对方最忠实的观众。知道任何时候都有一双眼睛在关注,再苦逼的剧情,也不想让彼此失望。被认同、被理解、被欣赏、被关爱,都不是理当应得的注定。无论内在还是外表,需要最好的呈现,让一切都值得。能流传数千年的经典,自然有其道理。如何吸收,取决于各自体质。
作者/厨娘 排版/爱笑爱笑的丫头
请在下方拇指点 并分享 战友鼓励是我们进步的最大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