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回顾(727)明 董其昌方旸谷小传苏州博物馆藏

 逸雨轩v 2016-09-06

今日
推荐

明 董其昌  方旸谷小传 苏州博物馆藏

经典回顾:明代书法


明 董其昌 《方旸谷小传》


纸本金笺,墨迹 

册页,每页高35厘米,宽21厘米 

计43行,373字 

苏州博物馆藏



董其昌《方旸谷小传卷》,行书,金笺,与陈继儒行书《方旸谷像赞》合册,今藏苏州博物馆。此册是董其昌五十岁前后所书,用墨浸润灵滋,古淡生动。


方旸谷祖籍山西蒲州,嘉靖时官封工部侍郎,公正廉洁,为时所称,甚至连权臣严嵩、高拱、张居正都分别对其有“介”“贤”“廉”的褒奖。




董其昌此帖笔法,颇近颜鲁公《争座位帖》,圆浑沉厚。又多有似米芾处,空灵隽永,天真烂漫。能兼而融之,且运用自如,也只有这位董玄宰了。 


董其昌40岁以后刻意临仿米芾,50岁则学赵孟頫,到晚年又孜孜不倦地临习《淳化阁帖》。最使董其昌受益的是在大收藏家项子京、韩世能家鉴赏了所藏晋、唐、宋、元遗墨。又与徽州著名收藏家吴廷订交,欣赏到更多的名家真迹。心摹手追,董氏终于形成了淳淡儒雅、婉约隽美的书风。周之士评他:“六体八法,靡所不精,出乎苏,入乎米,而丰采姿神,飘飘欲仙。”对其真是推崇备至。



【释文】

大京兆方公仕于肃皇帝时,为司空尚书郎。榷税荆南,以廉善著声。时分宜秉政,一成于贿。公报命分宜子度公处脂膏中,且有厚饷,公无,以望其腹,双缣而已。相子怏怏。公乃以此益有名,由刑曹郎稍迁河南臬副使,江西参藩。湖广观察使。河南右方伯,转云南左伯。所至各有惠政。若中州之筑遥堤。滇总之浚昆明池。皆为百世利。而滇当军兴后。公私之藏若扫。自公在事。有十年之蓄。盖公有心计。能综核吏弊。侵牟者无所容。而其清节诚信于有司。有司莫不象公指为节省故也。始公榷荆南。江陵方为史官。尝为文赠公。称其苦节。不愧古人。江陵晚而汰。于清士益无所记存。且新郑亦知公。几按剑矣。公是以为方伯六载。而擢南京兆。仅两月。江陵之客,给传事。陈侍御交章攻之。谓公老不任事耳,不能它有所指擿。此可以观公之素矣。公之学得之吕泾野先生。一本於忠恕,内行纯备,矫然懿实,余师许文穆公所推挹为二方者也。二方者。方司徒采山与公也。公之子广文君与余习。因瞻公遗像作小传,史官董其昌书。


书画纵横网编辑整理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