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田园犬和中国农村少年的爱与痛

 三路猫 2016-09-06

(刚接到家的冰灵顽皮回来,仿佛淘气的小皮娃)


上个月下旬,我答应给女儿12周岁的生日礼物到了。礼物是一只白色的小博美,暂安置在北京朋友家里。这是一只出生才三个月的小母狗,担心她太小难以耐受有氧舱托运,我们决定一家三口自驾去北京把它接回上海。

 

不想安排得太赶,去程先后在日照和天津歇了两晚。但孩子的心早就蹦跶到了小狗身边,她只嫌爸爸车开得太慢,一会就要把小脑袋探到前排来看看导航显示的剩余里程。

 

“我终于有了一只白色,小小的,可以抱在怀里的小女狗啦!”

这个小姑娘一路反复念叨。

 

车越近北京城,她的心跳得越快。等到车到朋友家楼下,从电梯出来,走到楼道里,隔着防盗门听到小狗的叫声,她已经泪流满面了。



 (见到小博美,女儿喜极而泣)


女儿并不知道,三十多年前,她爹我也为小狗流过不知道多少眼泪。

 

现在回想起来,我小时候流的眼泪,一半因为被揍(绝大部分是被父亲揍,少部分是被哥哥揍),一半是因为土狗。

 

已经记不清童年的我养过多少只土狗了,众所周知,就是这种中华田园犬。


 (在安徽某地看到的小土狗,它妈妈是一条流浪狗)


上图这种小奶狗,是中华田园犬一生中最可爱也最幸福的时候。在我看来,把现在所有来形容可爱的网络语言,比如萌啊蠢萌啊什么的都堆在它们身上,都难以形容其万一。

 

刚出生的小土狗,脚掌是红色的肉垫,在几个月后才慢慢变成黑色。眼睛是闭着的,要半个月左右才睁开眼睛。所以它们走路都是左摇右摆跌跌撞撞,就像一堆矮脚虎王英在地上乱爬。


小土狗吃奶是靠嗅觉和触觉,用小脑袋瓜去乱撞狗妈妈的乳房,撞到了就一口叼住不放。最壮观的时候,你能看到不胜其扰的狗妈妈起身挪地方,舍不得松开奶头的小奶狗成排吊在妈妈肚皮底下。



(这条小土狗刚开始睁开眼睛,还走不太稳)


我女儿一定要博美这种小型犬,她也喜欢拉布拉多和金毛这种大狗,但总觉得没法抱在怀里。她并不知道,她爸爸我小时候养的土狗,其实也都是小土狗,只有两次幸运地避免夭折,长成了威武雄壮的大狗。

 

但等待大狗的命运并不会太好。在中国广漠的乡村里,几乎每一只田园犬的命运都不会太好。在它们从小奶狗长成大狗的过程中,通常有以下几种结果:

 

1、  失踪


2、  被毒死


3、  变成狗肉

 

我出生于1970年代初,也就是说,我和小土狗的童年记忆,基本在大集体的尾声结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伊始之时。

 

这是个稍显特殊的年代,生产单元突然由只管挣工分的生产队分散到各家各户,从育秧播种到收割上仓,每个环节都得自己打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变化是,农药、老鼠药和化肥等生产资料,由此前从供销社到生产队这种被严格控制的闭环,直接进入家庭,被自由支配。

 

这个变化注定了我的小狗上述第二种命运:被毒死——要么是吃了死老鼠造成二次中毒,要么是直接误食了毒饵。

 

被毒死的小狗和喝农药自杀的农妇,是我童年看到的最经常上演的两类悲剧。甲胺璘和呋喃丹这种剧毒农药的名字,至今留在我的记忆中。

 

本来活蹦乱跳的小狗,突然发狂般上蹿下跳悲鸣不已,那就预示着这场悲剧即将上演。那时的我只能流着眼泪把垂死的小狗抱在怀里,等父亲来给它灌硫酸铜溶液。


做化学教师的父亲说硫酸铜能解毒。他给同样误食了毒饵的家禽们动过外科手术,将嗉囔用菜刀割开,掏出毒饵,再用缝衣针缝上,基本都能救回来。但对我怀里垂死的小狗,一向全能的父亲从来都没成功过。

 

这真是伤心的往事。

 

失踪几乎是和被毒死同样正常的逻辑。被嫉恨它的村人偷偷打死,被贪婪的路人或者乞丐抓走,或者索性就不知所终地辗转于某条沟壑,在千呼万唤始终杳无信息、眼泪快流干之后,好几条小狗就这么从它小主人的视野与记忆里慢慢消失了。

 

第三个结果需要做一番解释。这里的变成狗肉,仅指变成主人餐桌上的狗肉。变成狗肉的情形有两种,一是相当一部分农人是把土狗视为菜狗来养的,养狗如养猪,养大了就该杀了吃了。还有些嗜好吃未成年的小土狗,觉得肉嘟嘟的营养好,适合做狗肉火锅,“狗肉炖粉皮最好吃”。


 

(狗肉炖粉皮,和牛肉炖萝卜一样都曾是经典湘菜)


另外一种比较特别的情形是,农村养狗,即便不准备当菜狗来养,如果这狗在看家护院的基本职能上发挥过度,有过勇猛的咬伤人前科,那么悲惨的下场基本就注定了。即便看伤赔钱的善后搞完,要求主人正法的呼声绝不会断,即便苦主不提,中间人也会前来做各种委婉或直接的提醒。

 

土狗看家护院是做做样子的,不能让它真的去咬人。咬伤了人你要是还不正法,就是狗仗人势了,就是自外于乡村社会这个人情关系圈了。

 

“狡兔死,走狗烹”,这是耳熟能详的中国政治逻辑。“咬了人,就得死”,这是中华田园犬的宿命,也是中国不少地方的乡土逻辑。

 

我小时候养的第二条小狗,侥幸长成了一头凶猛的大狗,凶性大发狂吠前冲时,全家只有我一个人能喊住它。这头凶猛的大狗在咬伤了两个人之后(一个是前来串门的邻居,另一个是在夏夜在地坪里和同学聊天的三姐,从屋里窜出的大狗黑暗中搞错了对象,居然一口叼住了三姐左脚),终于难逃乡土逻辑的土狗宿命。


趁我上学的时候,父母找人把它吊死了。

 

放学回家后,我看到心爱的大狗狗已经开膛破肚,四肢趴在熊熊燃烧的铁架子上,邻居大叔正在箝毛,这是加工成狗肉的第一道工序。伤心和大哭大叫自然是难免的,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始终是熊熊大火上它张开大嘴的样子。我想被主人勒死的不解与窒息的痛苦肯定都铸进了它最后这个表情上。

 

我的这头好不容易养大的大狗没有留下名字,在乡村,土狗基本都没有名字。最常见的,会根据它的毛色叫一声黑狗、黄狗和白狗,还有一种头部乌黑迥异于其他区域毛色,看上去贼头贼脑,仿佛刚刚从炉膛里偷食回来,我们习惯叫它乌嘴狗。

 

我女儿给这只千里外接回来的小博美取名为“冰灵”,本来还想叫“幻飞冰灵”,考虑到身为湖南人的爸爸的坚决反对以及威胁(我说你要么取个简单的名字,要么得容忍爸爸直接叫它饭飞饼),她最后截掉了前面两个拗口的字。


总之,她对它前任主人取的名字很不满意,那个名字叫“美味”,听下来仿佛在预示着一只地道菜狗的未来。

 

我没有跟女儿去讲述过爸爸和小土狗的悲惨故事,我担心她完全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回到上海以后,她连我对小冰灵说话的声音大了一点都不高兴,她自己和小冰灵说话时,总是要跪在地上,呈现出她爸爸闻所未闻的温柔来。



(女儿对冰灵,就像我们对她,这是小土狗终其一生所无法想象的待遇)

 

她在客厅搂着冰灵打滚的时候,我正在和我的几个好友聊我们的童年与小土狗的故事。我发现大家都因为曾经历过自己养的土狗被吊杀,都成为终身不食狗肉者。

 

在岷江边长大的乐山回忆他与小狗隔江对望的凄惨故事,自己养大的小狗最后被迫送人,而新主人家在岷江对岸。常常有狗从新家历尽艰险跑回老主人家的感人故事,但大江阻隔,少年乐山的土狗是永无可能凭一狗之力跑回小主人身边的,只能人狗常跑到江边隔江相望,以慰思念。

 

老家和我老家相隔不到一百公里的江西少年阿修罗天,和我一样经历了与小土狗的爱与痛。他给自己取的ID就叫黄阿狗。大概因为土狗中最常见的毛色就是黄色,都叫黄阿狗,没有叫白阿狗灰阿狗的。


也奇怪,几乎所有文艺作品中,土狗的代言人仿佛都是黄阿狗。电影《那山那人那狗》中是一条黄阿狗。三十年前风靡一时的《少林寺》里,牧羊女那条被觉远偷吃了的牧羊犬也是一条黄阿狗。



(这应该是一条标准的成年黄阿狗)

 

我们这些出身乡村的人,童年与小土狗的经历都仿佛,我们把我们的童年和少年与小土狗的伤心命运绑在一起了。更伤心的是,三十年以后,这些状况其实并无多大改变。唯一的不同是,以前是被农药零星毒死,直接葬身。现在是被毒弩成批射中,出现在城里人的餐桌上。


如乐山所说,动物保护,归根到底是照顾人的情感,人作为高等动物的一种精神需求,而非万物平等。


而乡村少年与土狗的情感,更是单纯的快乐与心酸的回忆。那里有最适合土狗的青山绿水,也有随时让土狗顷刻丧命的步步杀机。土狗也不可能有冰灵的玩具和狗粮,除主妇的早晚投食之外,相信野外觅食与吃屎是它的主要觅食方式。

  

在冰灵到来之前,女儿养过仓鼠、金鱼、兔子、蜗牛、春蚕,直到现在还养着乌龟。为了养蚕,她坚决反对我砍掉院子里的那棵桑树,以致现在二楼邻居可以直接在树杈上晾衣服了。


总之在她眼里,家里就应该是一个热热闹闹的动物园。她唯一纠结的是冰灵在这个家庭里的辈分。她想把冰灵当女儿,然后表弟就是舅舅,又担心爸爸妈妈变成了姥姥姥爷,她姥姥姥爷变成了老姥姥老姥爷会不会太显老。

 

女儿确实无法理解她爸爸的这种童年故事,她永远无法将“一只白色的、小小的、可以抱在怀里的小女狗”,跟一只同样活泼可爱但随时可能失踪、毒死和送上餐桌的小土狗联系在一起。

 

她也许更难理解,即便是现在,中华田园犬们的命运也和三十年前并无二致。

 

附:篇末帮朋友做一个硬广,听说我要自驾去接小狗,UTC行家的朋友送给我一个Eaglecreek 的自驾出行大包,因为Eaglecreek的创始人Ricky和Kevin等一班Creekers也是超级爱狗族。

她说这个包特别适合一家三口出行放在后备箱和提行都很方便,号称全天候全地形,听下来跟我特别喜欢但还木能入手的丰田陆地巡洋舰类似。

我这位朋友跟我介绍这个包包的时候,就像在介绍她的宠物,眸子里闪着光。我用下来的感受不错,也喜欢她对自己产品的热爱,愿意在这里推荐给有兴趣的热爱户外及自驾的朋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