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鸭舌草

 刘叔环 2016-09-07
概述
功效:清热;凉血;利尿;解毒

考证:出自《唐本草》;《唐本草》:蔛草叶圆,似泽泻而小,花青白。堪啖,所在有之。又:江南人用蒸鱼食之甚美。五月、月采茎叶,暴干。

科属分类:雨久花科

主治:感冒高热;肺热咳喘;百日咳;咳血;吐血;崩漏;尿血;热淋;痢疾;肠炎;肠痈;丹毒;疮肿咽喉肿痛;牙龈肿痛;风火赤眼;毒蛇咬伤;毒菇中毒

生态环境:生于潮湿地或稻田中。

[2]

形态特征
鸭舌草鸭舌草
根状茎极短,具柔软须根。直立或斜上,高12~35厘米。全株光滑无毛,基生或茎生,叶片形状和大小变化较大,由心形、宽卵形、长卵形至披针形,长2~7厘米,宽0.8~5厘米,顶端短突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全缘、具弧状脉。叶柄长10~20厘米,基部扩大成开裂的鞘。鞘长2~4厘米,顶端有舌状体,长约0.7~1厘米。总状花序从叶柄中部抽出。该处叶柄扩大成鞘状。花序梗短,长1~1.5厘米,基部有1披针形苞片。花序在花期直立,果期下弯,花通常3~5朵(稀有10余朵),或有1~3朵,蓝色。花被片卵状披针形或长圆形,长1~1.5厘米,花梗长到1厘米,雄蕊6枚。蒴果卵形至长圆形,长约1厘米。种子多数,长约0.1厘米,灰褐色,具纵条纹。[1]
生物学特性
鸭舌草鸭舌草
(1)休眠与萌发种子有较长的休眠期,早春休眠解除。种子萌发的起点温度为13~15℃,较稗草略高,变温有利于萌发,最适温度为20~25℃,30℃以上萌发受到抑制。鸭舌草是典型的水生杂草,可缺氧萌发,萌发需较高的水分,在淹水或土壤水分超饱和的条件下萌发较好,湿润条件下发芽较慢,但水层超过1厘米以上,发芽又转慢。鸭舌草种子较小,千粒重仅为稗草的4%~5%,下胚轴伸长受到限制,只能浅层萌发,以土层0~1厘米萌发最好,1~2厘米较差,2厘米以下不能萌发。

(2)营养生长鸭舌草植株较大,根系较浅,需水、肥多,营养生长与温度、水分、光照、肥力关系密切。鸭舌草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25℃。此时,水分适宜,每3~4天即生长1片叶,以6月下旬至7月上旬生长最为迅速。鸭舌草在土壤水分超饱和或略有薄水的条件下生长最好。鸭舌草叶片较大,在稻田中,漫射光照条件下亦能正常生长,但过于荫蔽生长较差,在同一块稻田中,稻株间的鸭舌草与中心沟、田边鸭舌草生物量相差1倍以上,但由于鸭舌草叶片大而薄,直射光照过强,亦不利于生长。鸭舌草根系较浅,植株较大,生长迅速,需肥量特别是氮肥较多,如过多地使用速效氮肥作追肥更有利于鸭舌草根系的吸收。鸭舌草叶片肥嫩,易受多种害虫侵袭,稻田治虫频繁及使用广谱性杀虫剂过多过滥亦有利于鸭舌草的生长。

鸭舌草鸭舌草
(3)开花结实鸭舌草于7月以后陆续开花结实,开花结实后植株不立即枯萎仍能继续生长。开花结实与光照关系密切,以中心沟、田边结实率较高。在水分饱和状态下,种子寿命可达2年以上,在干燥土壤中寿命1~2年,土层2~3厘米以下寿命较长,土表寿命较短。

分布与危害鸭舌草分布全国,尤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危害严重,其中又以稻麦连作田,灌排条件好、有稳定灌水水源及施肥水平高特别是速效氮肥施用量大的田块危害较重。鸭舌草与矮慈姑生态条件相似,喜水、喜肥、耐荫,往往构成群落,成为稻田中后期危害的重要杂草组合。

各家论述
鸭舌草鸭舌草
1.《南宁市药物志》:清热,解毒。治暴热及丹毒,外敷治肿疮,蛇咬。

2.《江苏药材志》:治痢疾腹痛。

3.江西《草药手册》:治痢疾,肠炎,齿龈脓中,急性扁桃体炎,喉痛。

4.《陕西中草药》:止痛,离骨。治牙科疾患。

5.《唐本草》:主暴热喘息,小儿丹肿

6.《福建中草药》:清肝凉血。

选方
鸭舌草鸭舌草
①治吐血:鸭舌草一至二两。炖猪瘦肉服。(江西《草药手册》)

②治赤白痢疾:鸭舌草适量,晒干。每日泡茶服,连服三至四日。(《江苏药材志》)

③治疔疮:鸭舌草加桐油捣敷患处。(江西《草药手册》)

④拔牙:水玉簪二钱,玉簪花根二钱,信石一钱,鲫鱼一条(约一斤重)。前三味药共研细粉,去鱼肠杂,装药缝合,挂阴凉通风处约50天后,鱼鳞上即可生出霜样物,即所用的药粉。用时先轻微剥离牙龈,点上此药(约一个鳞片上的药量),片刻以后,牙即可拔下。此药不可咽下,以免中毒。(《陕西中草药》离骨散)

⑤治蛇、虫咬伤:鲜鸭舌草,捣敷。(江西《草药手册》)

主治

①治咳血:鲜少花鸭舌草一至二两。捣烂绞汁,调蜜服。

②治尿血:鲜少花鸭舌草一至二两,鲜灯芯草一至二两。水煎服。

③治风火赤眼:少花鸭舌草鲜叶,捣烂外敷眼脸。

④治丹毒,痈肿,疗疮:鲜少花鸭舌草适量。捣烂敷患处(选方出《福建中草药》)

功效
鸭舌草鸭舌草
清热解毒。治痢疾,肠炎,急性扁桃体炎,齿龈脓肿,丹毒,疔疮。

①《南宁市药物志》:清热,解毒。治暴热及丹毒,外敷治肿疮,蛇咬。

②《江苏药材志》:治痢疾腹痛。

③江西《草药手册》:治痢疾,肠炎,齿龈脓肿,急性扁桃体炎,喉痛。

④《陕西中草药》:止痛,离骨。治牙科疾患。

鸭舌草茶
鸭舌草鸭舌草
出处:《江苏药材志》
组成:鸭舌草适量,晒干。
功用:清热解毒。
主治:①赤白痢疾。②急性肠炎
制法:将鸭舌草洗净晒干,每日取15~24克(鲜品30~6O克),冲入开水,加盖闷泡10分钟,代饮用。连服3~4日。
用法:每日1—2剂。一般连服3-8日可愈。
宜忌:虚寒性泻痢禁用。
按语:鸭舌草为雨久花科植物,异名鸭儿嘴,鸭仔菜、香头草、猪耳菜、肥猪草等,多生于潮湿地区或水稻田中。夏秋采收,晒干备用,本品性凉味苦,功能清热解毒。是治痢疾、肠炎、急性扁桃体炎、齿龈脓肿、丹毒、疔疮的民间草药。又据《江西草药手册》,本草鲜品捣敷,可治蛇、虫咬伤;加桐油捣敷,可治痔疮。
鉴别
鸭舌草鸭舌草
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少数扭曲,偶有分枝,直径0.5-3cm。表面黄棕色,具不规则纵棱,皮孔横向,有支根痕,栓皮易脱落。质硬,断面鲜黄色,有菊花状纹理和裂隙。气微,味极苦。圆柱形,少数弯曲,直径可达3cm或更祖。表面暗灰黄色至灰绿色,徽隆起,断面鲜黄色,中心有。味苦。叶卵形或长圆形,长11-23cm,宽5.5-14cm。暗灰绿色至暗黄棕色,先端具短尖,基部圆钝,全缘,两面无毛,离基3-5脉,叶脉两面突出,下面较明显;叶柄长5-14cm,两端肿胀,近基部盾状着生。革质而脆。气、味微弱。根、茎以条粗、断面色黄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多已脱落,残留部分为数至10余列木柱细胞。中柱鞘为石细胞环带。韧皮射线宽阔,呈漏斗状,有石细胞。木质部发达,周围的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茎横切面:木栓层通常由数条宽窄相间的木栓细胞带组成,皮层狭窄。中柱鞘纤维间有石细胞,并与射线部位的石细胞群相连成波浪形环。维管束双韧型皮层、射线及髓有单个大型石细胞散在,石细胞壁厚,层纹、孔沟明显。根、茎的石细胞含草酸钙方晶,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下表皮细胞不规则多边形,垂周壁较平直;气孔不定式。上下表皮细胞均含细小的草酸钙棱晶。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长方形或方形。外被角质层。栅栏细胞1列。支柱细胞大型,多分枝,壁厚,层纹明显,贯穿于叶肉组织中。

点击加载更多
加载中...

鸭跖草目百科 展开收起

鸭跖草为一年生草本, 喜欢在潮湿的草地生长, 叶形为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 叶序为互生, 茎为匍匐茎, 花朵为聚花序, 顶生或腋生, 雌雄同株, 花瓣上面两瓣为蓝色, 下面一瓣为白色, 花苞呈佛焰苞状, 绿色, 雄蕊有6枚。

矮水竹叶 | 波缘鸭跖草 | 波缘水竹叶 | 穿鞘花属 |穿鞘花 | 橙花水竹叶 | 长花枝杜若 | 长柄杜若 |川杜若 | 葱草 | 大苞鸭跖草 | 大叶鸭跖草 | 大苞水竹叶 | 大果水竹叶 | 杜若属 |杜若 | 大杜若 | 耳苞鸭跖草 | 凤眼蓝属| 凤眼蓝 | 饭包草 | 根茎水竹叶 | 红毛竹叶子 |黄眼草 | 黄眼草属 | 黄谷精| 箭叶雨久花 | 尖果穿鞘花 | 假紫万年青 | |假紫万年青属 |聚花草属 | 聚花草 | 宽叶水竹叶 | 孔药花属 | 孔药花 |雷公连雨久花| 蓝耳草 |蓝耳草属 | 裸花水竹叶 | 毛果网籽草 | 密花杜若 | 牛轭草 | 南非黄眼草| 攀援孔药花 | 鞘苞花属 | 鞘苞花 | 沙地蓝耳草| 四孔草 | 水竹叶 | 树头花 | 少叶水竹叶 | 水竹叶属| 伞花杜若 | 三瓣果 | 三瓣果属 | 葶花水竹叶 | 田葱属 | 田葱 | 网籽草属 |网籽草 | 细竹篙草 | 腺毛水竹叶| 细柄水竹叶 | 狭叶水竹叶 | 小叶孔药花 | 西藏三瓣果 | 鸭跖草目 | 雨久花属 |雨久花 | 鸭舌草 | 鸭跖草 |鸭跖草属 | 云南聚花草 |疣草 | 云南水竹叶 | 硬叶葱草 | 竹节菜 | 蛛丝毛蓝耳草 | 紫背鹿衔草 | 紫竹梅属 | 竹叶吉祥草属| 竹叶吉祥草 | 竹叶子属 | 竹叶子 | 中国黄眼草
hotoom创建,苏亦歌bigapplelittlebird董晓涛祥者无敌等参与编辑。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