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谷 足太阴络 【别名】 太阴络。 【穴义】 脾经中的浊重物质在此沉降。 【名解】 1)漏谷。漏,漏落也。谷,五谷也、细小之物也。漏谷名意指脾经中的浊重物质在此沉降。本穴物质由三阴交穴传来,因脾经的湿热之气与肝经及肾经气血物质进行了交换,上行至本穴的气态物质则温度偏低,在本穴的变化是散热缩合冷降的变化,浊重的部分由天部沉降到地部,如细小的谷粒漏落之状,故名漏谷。 2)足太阴络、太阴络。本穴物质为三阴交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其气与脾经其它的气血物质相比温度较低,穴内气压亦较低,脾经其它部位的水湿之气向本穴汇聚并沉降地部,本穴有联络聚集脾经天部气血物质的作用,故为足太阴络。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及气态物中的脾土尘埃。 【运行规律】 混浊的气态物由天部沉降至地部。 【功能作用】 沉降脾经阴浊。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之。 〖取穴方法〗漏谷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人体穴位配伍〗 配足三里穴治腹胀肠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