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结 【别名】 腹屈,肠结,肠窟,临窟。 【穴义】 脾经气血在此集结。 【名解】 1)腹结。腹,腹部也,脾也。结,集结也。腹结名意指脾经的气血在此集结。本穴物质为府舍穴传来的地部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处肉之陷,泥水混合物流至本穴为聚集之状,故名腹结。 2)腹屈。腹,腹部也,脾也。屈,亏也。腹屈名意指脾经气血在此亏缺。本穴为脾经的地部泥水混合物集结沉降之处,脾之气不足,如亏缺之状,故名腹屈。肠结、肠窟名意与腹屈同,肠指大肠金性之气,窟,空窍也,皆指本穴的气亏之意。 3)临窟。临,至也、到也。窟,空窍也。临窟名意指本穴所处为气血物质空虚之处。理同腹结名解。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的脾土和经水混合物以及气化的天部之气,气化之气量少。 【运行规律】 脾土沉降于穴周,经水溢流穴外,气化之气则循脾地上行大横穴。 【功能作用】 去湿健脾。 【治法】 寒则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标准定位〗在下腹部,大横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 〖穴位配伍〗配气海、天枢治腹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