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中圈起来的,大概是全杭州最有名的区域了吧 惊艳世界的西湖 有无敌美景,和与西湖有关的无数美谈 西湖群山也是各有各的传说故事、动人景致 就在这张地图的左下,被圈的小黄线边缘 却有一个大多数人都没听过的地名 鸡笼山 而它在古时,名头竟盖过西湖! 这样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却被人遗忘 就连度娘都搜不出我大杭州的鸡笼山 这小佬儿就得站出来为鸡笼山带个盐了 鸡笼山只是西湖以西的一座小山包?too young too simple!今天我们口中的鸡笼山,包括了吉庆山、里鸡笼山、外鸡笼山以及马坡岭,是一片连绵起伏的青山。 再精准一点,就是双峰村附近,中国茶叶博物馆后面,满觉陇村旁边,穿过五老峰隧道,直到吉庆山隧道口,全部是它的地盘。 大概这么大吧 南朝刘宋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山水诗人——谢灵运就曾来过杭州,在赤亭山(今午潮山南)和里、外鸡笼山(南高峰北)都留下了不少诗句,却唯独没有钱唐湖(今西湖)的片言只语。 可见那时的西湖还不是古人的必游景点,名气也不大。作为杭州旅游名片的鸡笼山才是旅游节真正的扛把子。 也不知道当时小谢站在鸡笼山上,有没有被眼前的景致美哭…… 虽然鸡笼山似乎很神秘,但是杭州人当然不会错过这么好的一个地方,平时你们知道的那些高逼格餐厅和酒店,其实就在“里鸡笼山”。 “里鸡笼山”在西湖、灵隐寺、龙井和满觉陇的怀抱中,守着自己的一片清净。找到五老峰隧道和吉庆山隧道中间,一个很小的招牌写着杭州龙井雷迪森的入口。目的地就隐藏在小巷深处。 小佬儿之前曾打入口经过,看到招牌就被吓退了……所以小佬儿不聊它。 这些 “贵死人”、“壕们的晚餐”、“顶级宴请餐厅”……在“里鸡笼山”还有不少。 比如著名的人均800的龙井草堂。位置同样非常隐蔽,隐在龙井八景的牌子后面,走进园林后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一条小径通向草堂。 占地几十亩却只设八个包厢 一盘炒青菜 只选用一颗青菜最中心的几片菜叶 剩下的90%作为员工工作餐的食材 据说草堂在NYtimes(纽约时报)上都有广告,不要问小佬儿为什么飚英文,一切为了逼格。 藏匿在毫不起眼的村庄里,四周环绕着茶田,大隐隐于市是对“里鸡笼山”最精准的形容词。其间错落分布着一些有情调的民宿、酒店,如古朴寂寥的栖间堂艺术酒店、推窗见茶园的私享家山居、筑栖民宿等等。 经常听别人说,去梅家坞喝茶啊,去三台山看风景啊,人多了自然也就不清静了。而在“里鸡笼山”,还藏着几处几乎没有游客,适合喝茶发呆的茶庄。 找个闲暇的时光,坐在茶庄的参天古树下面喝茶,面前就是茶园和大山。在这里,时间是用来荒度的。 西湖周边名人名墓之多,岳飞苏小小等等等等,围满了游客。而很少有人知道,在鸡笼山马坡岭的荒草之中,安葬着5位民国名人。 比如兴办了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杭四中的林启。诗僧苏曼殊。秋瑾的结拜姐妹徐自华。反袁斗士林寒碧。还有惠兴中学创始人惠兴。 从吉庆山隧道南口出不到百米,找到小道上的桥洞。穿过桥洞,再走过一段泥泞的茶田小路。沿着田埂步行几分钟,就可以看到那个被茶田环抱的书卷状墓碑了。 照理说这些民国时期的社会名流、富豪,葬在西湖边的孤山上妥妥的。直到1964年12月,孤山和西泠桥一带的墓地大量被迁到了鸡笼山,其中还包括徐锡麟、陶成章等革命烈士墓。就连今天西泠桥畔的秋瑾墓也未能幸免,在1965年1月,成为西湖边最后一座被拆除的名人墓。
到了1981年10月10日,也就是辛亥革命70周年的时候,鸡笼山又进行了一次墓地迁徙。 徐锡麟、陶成章等革命烈士,下葬位于龙井南天竺辛亥革命烈士墓地。 其中历经十次迁徙的秋瑾遗骸最终安葬在今天的秋瑾墓里。 然而除了前面提到的5位民国名人,一部分名人墓却一直静静长眠在马坡岭上。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山坡,却成为除了浙江辛亥革命纪念馆外,杭州民国时期名人最集中的地方之一。 这是一座有生活情调、有故事的山 路边随意种着攀藤竹篱笆的丝瓜 一转弯就看见一个溪水环绕的村庄 没有都市里的车水马龙 只有古树参天、茶田阡陌 村子里住着一群淳朴的地道杭州人 村头妇女的一声“我们倒担嘚” 声音洪亮到村尾都听得见 先人们的英灵静静地守望着曾深爱过的杭州 或许这座大山它需要的不是一鸣惊人 而是在下一个秋高气爽的午后 几个小年轻结伴来这里访村落祭先烈 便是属于鸡笼山最好的时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