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造城市升级版拉开框架重内涵 品质之城更宜居

 洁洁赢 2016-09-07

从“偏僻之地”到“城市新中心”,城东完成了“美丽蜕变”; 从“忧居”走向“宜居”,越来越多的江城市民改善了居住环境……近年来,我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不断拉开城市框架,深化城市内涵,改善人居环境,一座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品质之城正款款走来。

拉开框架:从“东扩南进”到“跨江发展”

今年开学季,位于三山区的北师大芜湖附属学校迎来了第二批新生。红色的教学楼与学校旁的莲花湖公园相互映衬、互为风景,优美的环境让过往市民流连忘返。

多年前,三山还是一张“白纸”。如今,宜居月亮湾等一批公租房投入使用,黄垅路、固堤路、莲花湖路等主要道路建成通车。莲花湖公园、三山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配套工程纷纷完工,一片宜居的热土正“呼之欲出”。

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开,越来越多的“荒芜地”逐渐成为这座城市的“新中心”。驱车在城东街头,过去的荒无人烟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浓荫滴翠的碧树。行驶在中江大道上,双向12车道的设计让人视野开阔。

一路走来,同行的“老芜湖人”张林不禁连连“点赞”。“曾经,这里还‘很偏’呢。”他告诉记者,现在,宽阔的道路纵横交错,市政府、中央公园、博物馆、规划馆、雕塑公园先后建成,教育、社会服务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城东是名副其实的“首善之区”。

日新月异的城东与三山,是芜湖城市发展的缩影。多年来,芜湖坚持“东扩南进”、“跨江发展”,城市筋骨日益舒展,“大城市”框架日益清晰。2011年,芜湖行政区划重大调整,无为、沈巷划归芜湖市管辖,市域面积扩大至6026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49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65平方公里。目前,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20平方公里控规编制完成,道路总里程达70公里,日供水3万吨的水厂和日处理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并通过市场公开招标确定了供水、供气特许经营企业。大龙湾片区一、二期工程建设正全面推进。

提升内涵:“品质牌”与“升级路”

在城市排涝信息与自动化中心,只要打开一方大屏幕,实时“排涝情报”尽收眼底。今年汛期,虽然我市连续遭遇特大暴雨,但基本实现中心城区“主干道路无积水、排涝明渠无障碍、机械设备无故障”。“排涝泵站、信息系统等 ‘城市管家’实现了城市管理信息化,提升了城市内涵与品质。”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座城市的品质,还体现在人居环境中。我市已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保兴垾城市排涝及周边环境整治项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11年至2015年,全市累计新增绿地2400万平方米,建成绿道244公里,神山、银湖、西洋湖公园基本建成,天门山、汀棠公园改造顺利推进。

在完善城市功能方面,芜湖可谓“亮点频现”。目前,近300个老旧小区及单位进行了雨污分流改造,滨江、城东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市区污水处理能力达50万吨/日,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1%。同时,建成了11座行人过街通道,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一期工程投入使用,长江南路一期、二期供水管网工程完工,LNG液化工程投入运行。

如果说过去的变化,是芜湖打好“品质牌”的必然结果;那么未来的江城,将继续走向城市升级之路。一方面,树立“绿化提升、有机更新”的理念,以“园林特色化、道路景区化”为目标,围绕“美化、绿化、亮化、净化”等方面,通过“补、遮、改、拆、建”等措施,重点实施城市出入口及交通主干线品质提升工程,并突出重要节点,因地制宜建设街头游园,增加绿雕和绿篱。力争在三年内,实施弋江路等13个品质提升项目,使芜湖城市形象有质的提升。 另一方面,实施“六年交通提升工程”,着重构建快速骨干路、打通断头路、健全微循环、建设慢行系统、完善静态交通系统,建成轨道交通1、2号线。此外,将围绕“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编制《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按照以人为本理念,编制《中心城区慢行系统规划》,加快步道和自行车道建设。针对城市排涝问题,将加快泵站及水系改造,完善城市排涝系统。同时,积极开展城市危楼排查,建成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系统,加快推进天然气过江通道工程建设。未来几年,我市还将建成城市备用水源,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加快推进高层住宅二次供水改造,力争实现市县供水一体化。

民生至上:从“忧居”走向“宜居”

在房产超市,全市在售房源的信息一目了然,居民可以实现咨询、选购签约、房产登记、贷款办理等服务。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货币化安置,棚改居民可以一站式选购心仪的房源,更快实现安居梦。

安得广厦千万间,是每位芜湖建设者的心愿。2013年,江城吹响棚户区大规模改造的号角。根据《芜湖市棚户区改造规划(2013-2017年)》,全市纳入规划的各类棚户区建筑面积约991万平方米。2014年,芜湖市确立了“以棚改征收消化存量、激活增量,以成片改造整合土地资源,以土地出让保障改造资金,以组团开发提升城市形象,实现规划、征收、安置、资金之间良性循环”的总体工作思路,全面推行棚户区改造。截至2015年,全市完成棚户区改造76605户,751万平方米。

从“忧居”走向“宜居”,越来越多的江城市民改善了居住环境。2013年,我市创新实施“两房合一、并轨运行、以人定补、租补分离”的新型管理模式,住房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实现“应保尽保”。2011年至2015年,我市开工建设保障房(公租房)11.3万套,并获得全省唯一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试点市”和“保障房统筹并轨使用试点市”。目前,凡有住房需求的人员均可申请租用公租房,住房保障受益群体从1.3万户扩大到5.8万户。

未来几年,我市将紧抓棚户区改造政策机遇,把棚改作为实现经济和城市两个升级版的重要引擎。同时,将出台《芜湖市物业管理条例》,全面整治改造78个老旧居民小区,并引入先进物业服务理念及优质服务企业,实施差别化物业服务,全面提升我市物业管理水平。

对于“幸福芜湖”的未来,江城建设者们信心满满。“芜湖将坚持‘组团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全面推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不断完善城市交通体系,全力保障城市安全、提升城市品质。”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说。

图为雕塑公园已经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