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饼文化”莫变味儿

 圆角望 2016-09-07

  立秋节气一过,按照约定俗成的习惯,人们似乎又闻到了中秋月饼的飘香,憧憬着和家人一起共赏明月,品尝月饼的场景。

  笔者熟悉的一位老先生,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职业,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恰巧老人家的寿辰临近中秋节,不忘师恩的弟子们,不约而同地将月饼作为礼品登门送上,以表达心中的一份敬意。

  在令人欣慰的同时,那些形形色色的月饼礼盒也让老先生大开眼界。先说外形包装,有长的、方的、圆的和菱形的,流金溢彩,气度不凡。其材质也非同小可,镀金、镀银、锦缎、硬木,透着奢华,露着豪气。盒内的月饼馅儿据说掺入了人参、鲍鱼、鱼翅之类,还附有各式礼品,包括茶具、瓷瓶、茶叶、名酒、水晶瓶等,月饼的价格同样不菲,价格标签表明,低的二百余元,高的千余元,使见多识广的老先生瞠目结舌,对变了味儿的月饼深表不满。然而,有人却认为老先生观念“陈旧”,跟不上“新潮”,还将上述现象称之为“月饼文化”。

  待生日过后,一向做事认真又爱探寻究竟的老先生,非要弄个明白不可。他知道要了解月饼的滋味,必须亲自尝一尝,因而发动全家人品尝了价值不菲的月饼。除了月饼馅让人感到不合口味以外,再没发现任何闪光点,更未领悟到鲍鱼、燕窝的妙处。那些花里胡哨虚张声势的外包装盒,吃过月饼后就变成一大堆废物,连专营废品的都不肯收。所谓赠品也是虚张声势,标榜的名酒闻所未闻,请行家一品连呼太差劲;茶叶肯定是隔年存茶,品位较低,味道不佳;茶具瓷器造型平平,表面粗糙,做工不精;至于水晶瓶和外面小摊上卖的玻璃瓶颇似孪生兄弟,里面放上几朵花瓣,充其量值不了几个钱,可就是这些与月饼根本不搭界的东西,却使得月饼身价倍增,扶摇直上。尽管有关部门严令深查,市场上还是出现了超过千元一盒的高价月饼,即使是数百元一盒的月饼,买一盒也相当于工薪族半个月的收入,难怪有人说,这哪里是吃月饼,分明是一掷千金去品尝豪点嘛。本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人们通过互赠和品尝月饼来表达月圆团聚之意,抒发亲友之间的情思,如今把一些与月饼不相干的东西通通塞入其中,使月饼原有的文化内涵变得荡然无存,还散发着一股浓浓的铜臭味儿。除了有些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外,谁又能从此种月饼里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呢?

  话不说不明,理不辩不清。此类月饼确实变了味儿,失去了真正价值。其背后不是继承发展民族文化与特色食品,而是借机生财,趁火打劫,“月饼文化”更是名实不符、南辕北辙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