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技术治“再障” 人人都能有供者

 nizijun 2016-09-07
新技术治“再障” 人人都能有供者
 
        单倍体移植技术使得患者身边的亲属都能成为“供体” 。
 
  “配型困难以往一直是横在我们治疗路上的一道难题,很多患者在等待配型的日子里被疾病苦苦煎熬。现在,随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发展,这个难题终于可以迎刃而解了。”单倍体移植技术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配型难”已不再是再障患者的困扰。同时,人们正确认识再障,“‘再障’不是白血病,而是一种良性血液病,目前的治疗效果很好,治愈后也不用担心复发的问题。”

  每个人都能找到供者

  据介绍,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多种病因引起的造血功能障碍,导致红骨髓减少,代以脂肪髓,造成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分为重型(SAA)和非重型(NSAA),重型患者在3~6个月内的死亡率为90%。造血干细胞移植是SAA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以往移植要求HLA配型全相合,只能在同胞之间或骨髓库找到,配型成功几率只有25%,很多患者因没有同胞供者或等待骨髓时间过长而死亡。

  而最新的单倍体(俗称“半相合”)移植技术只要求HLA部分相合,这样父母、子女、表兄弟、叔叔等亲属都可以成为合适供者。这一技术使得几乎所有再障患者都能在短时间内找到供者,可以救很多人。

  再障治疗方式主要有两种

  据介绍,目前针对再障的正规治疗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免疫抑制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进行控制,见效较慢;二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最主要、最根本的治疗方式。

  虽然重型再障风险特别大,但只要接受正规治疗,20岁以下患者的治愈率为90%;50岁左右的患者成功率低一些,但5年存活几率也能达到90%。据悉,该院通过运用单倍体移植技术,目前已成功治愈56名重型再障患者。

  50岁以下的患者都可以选择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而50岁以上、身体状况不好、不适合做移植的患者,可以选择免疫抑制治疗,其优点在于风险低,有一定的疗效,能有效地维持5年以上的生存期。

  再障非白血病或普通贫血

  人们对再障的认识普遍存在两个误区。

  首先,很多人把再障与白血病混淆。其实两者是完全不同的,白血病是血癌、肿瘤;而再障属于贫血,是良性病,治愈后不用担心复发的问题。所以再障的治疗效果比白血病更好。

  其次,很多人对再障认识不足,认为是普通的贫血,不加以重视,往往拖很久才去治疗,这样会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患者一旦被确诊为再障,一定要第一时间治疗,这样治愈率很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