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名方秘方(十八)

 黄每文图书馆 2016-09-07

                            清代名医(著)方(十八)

                                    王清任    方

        一、通窍活血汤
        [组成]赤芍3克、川芎3克、桃仁9克、(研泥)、红花9克!老葱3根(切碎)、红枣7个(去核)、麝香1.5克(绢包)。
        [用法]黄酒半斤,将前4味煎1钟,去滓,将麝香入酒内再煎2沸,临卧服。
        [功效]活血通窍。
        [主治]1.肌肉消瘦,咳嗽潮热,以及妇女干血成劳。2.小儿疳证,腹大青筋暴露,毛悴肉消,午后潮热,屎如米泔。
        [来源]《医林改错》

        二、血府逐瘀汤
        [组成]桃仁12克、红花9克、当归9克!生地黄9克、川芎5克、赤芍6克!牛膝9克!桔梗5克、柴胡3克、枳壳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所致的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急躁易怒,入暮渐热,或舌质暗红,舌边有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
        [来源]《医林改错》

        三、身痛逐瘀汤
        [组成]秦艽3克、川芎6克、桃仁9克、红花9克、甘草6克、羌活3克、没药6克、当归9克、灵脂6克(炒)、香附3克、牛膝9克、地龙6克(去土)。
        [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化瘀,宣痹止痛。
        [主治]气血痹阻经络所致的肩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痛不能处,经久不愈。
        [来源]《医林改错》

        四、少腹逐瘀汤
        [组成]小茴香7粒(炒)、干姜0.6克(炒)、玄胡3克、没药3克(研)、当归9克、川芎3克、官桂3克、赤芍6克、蒲黄9克、灵脂6克(炒)。
        [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少腹血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病而无积块,或少腹胀痛,或经期腰痠少腹胀,或月经不调,其色或紫或黑,或有瘀块,或崩漏少腹疼痛等。
        [来源]《医林改错》

        五、膈下逐瘀汤
        [组成]灵脂9克(炒)、当归9克、川芎9克、桃仁9克(研如泥)、丹皮6克、赤芍6克、乌药6克、延胡3克、甘草9克、香附4.5克、红花9克、枳壳4.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瘀在膈下,形成积块,或小儿痞块,痛处不移,卧则腹坠者。
        [来源]《医林改错》

        六、补阳还五汤
        [组成]黄芪12克(生)、归尾6克、赤芍4.5克、地龙3克(去土)、川芎3克、桃仁3克、红花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后遗症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下肢痿废,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苔白,脉缓。
        [来源]《医林改错》

        七、古没竭散
        [组成]没药9克、血竭9克。
        [用法]为末,滚水调服。
        [功效]活血祛瘀。
        [主治]胎衣不下。
        [来源]《医林改错》

        八、黄芪桃红汤
        [组成]黄芪240克(生)、桃仁9克(研)、红花6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益气活血,驱风定痉。
        [主治]产后抽风,两目天吊,口角流涎,项背反张,昏沿不省人事。
        [来源]《医林改错》

        九、黄芪甘草汤
        [组成]黄芪120克(生)、甘草24克。
        [用法]水煎,作1服,每服2次。病重日服2剂。
        [主治]老年人溺尿,玉茎痛如刀割。
        [来源]《医林改错》

        十、硇砂丸
        [组成]硇砂6克(研细)、皂角子100个、干醋500克(前2味入醋内浸3日)。
        [用法]入砂锅内熬之将干,将锅底硇砂拌于皂子上,候干,以微火焙干或以炉台上杭之。每晚嚼5粒,或8粒,1日早晚或吃2次,以滚白开水送。
        [主治]瘰疬鼠疮,满项满胸,破烂流脓。
        [来源]《医林改错》

        十一、通气散
        [组成]柴胡30克、香附30克、川芎15克。
        [用法]为末。早晚开水冲服9克。
        [主治]耳聋不闻雷声。
        [来源]《医林改错》

        十二、古下瘀血汤
        [组成]桃仁24克、大黄1.5克、?虫3个、甘遂1.5克(为末冲服)。
        [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破瘀消积。
        [主治]吐、衄、便血,腹大青筋,腹有积块。肝硬化、子宫或卵巢肿瘤等。
        [来源]《医林改错》

        十三、急救回阳汤
        [组成]党参24克、附子24克(大片)、干姜12克、白术12克、甘草9克、桃仁6克(研)、红花6克。
        [用法]水煎温服。
        [主治]吐泻一见转筋,身凉、汗多。
        [来源]《医林改错》

        十四、龙马自来丹
        [组成]马钱子240克、地龙8条(去土焙干为末)、香油500毫升。
        [用法]将香油入锅内熬滾,入马钱子炸之,待马钱子微有响爆之声,拿一个用刀切两半,看其内以紫红色为度,研为细末,再入前地龙末,和匀,面糊为丸,绿豆大。每服0.6或0.8克,临卧服,盐水送。
        [主治]癫痫。
        [来源]《医林改错》

        十五、五味止痛没药散
        [组成]没药9克、血竭9克、大黄6克、朴硝6克、石决明9克。
        [用法]为末,分4付,早晚清茶调服。
        [功效]泻火止痛退翳。
        [主治]初起眼疼白珠红,后起云翳。
        [来源]《医林改错》

        十六、蜜葱猪胆汤
        [组成]猪胆1个(取汁)、白蜜120克(两味调和一处)、葱头4个(带白1寸)。
        [用法]黄酒250毫升,用酒煎葱二、三沸,将酒冲入蜜胆内服。
        [功效]通阳利水。
        [主治]通身肿,肚腹不大。
        [来源]《医林改错》

        十七、黄芪赤风汤
        [组成]黄芪60克(生)、赤芍3克、防风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活血祛风。
        [主治]瘫腿。
        [来源]《医林改错》

        十八、保元化滞汤
        [组成]黄芪30克(煎汤冲)、滑石30克(末)。
        [用法]黄芪片水煎汤,滑石为末。黄芪汤冲滑石末服。
        [功效]益气化滞。
        [主治]痘五、六日后痢疾,或白、或红、或红白相杂。
        [来源]《医林改错》

        十九、助阳止痒汤
        [组成]黄芪30克、桃仁60克(研)、红花60克、皂刺3克、赤芍3克、山甲3克(炒)。
        [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助阳止痒。
        [主治]痘六七日后,作痒不止,抓破无血。兼治失音声哑。
        [来源]《医林改错》

                         俞    根    初    方

        一、加减葳蕤汤
        [组成]生葳蕤(玉竹)9克、生葱白3根、桔梗5克、东白微3克、淡豆豉12克、苏薄荷5克、炙甘草3克、红枣2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滋阴解表。
        [主治]阴虚立体,感受外邪。症见头痛身热,微恶风寒,咳嗽咽干,痰稠难出,无汗或郁不多,口渴心烦,舌红脉数。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二、葱豉桔梗汤
        [组成]鲜葱白3-5枚、桔梗、薄荷各3-4.5克、连翘4.5-6克、焦栀子6-9克、豆豉9-15克、生甘草2克、鲜竹叶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辛凉解表,止咳利咽。
        [主治]风温初起,头痛身热,微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心烦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赤,脉数,或兼胸闷。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三、羚角钩藤汤
        [组成]羚角片4.5克(先煎)、霜桑叶6克、京川贝12克(去心)、鲜生地15克、双钩藤9克(后下)、滁菊花9克、茯神木9克、生白芍9克、生甘草2.4克、淡竹茹15克(鲜刮,与羚角先煎代水)。
        [用法]水煎服。
        [功效]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主治]热盛动风证。症见高热不退,烦躁眩晕,手足抽搐,甚至昏迷,发为痉厥,舌绛而干,脉弦而数。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四、阿胶鸡子黄汤
        [组成]阿胶(烊化)、钩藤各6克、白芍药、络石藤各9克、石决明15克、生地黄、生牡蛎、茯神木各12克、鸡子黄(先煎代水)2枚、炙甘草2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滋阴柔肝熄风。
        [主治]邪热久留,灼伤真阴,致血虚生风,而见筋脉拘急,手足蠕动,头目眩晕,舌绛苔少,脉细数等证。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五、柴胡陷胸汤
        [组成]柴胡、桔梗各3克、姜半夏9克、黄连2.4克、黄芩、枳实各4.5克、栝蒌仁15克、生姜汁4滴(冲)。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化痰,宽胸散结,兼以和解少阳。
        [主治]寒热往来,胸胁满闷不舒,按之则痛,口苦苔黄等。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六、柴胡枳桔汤
        [组成]川柴胡4.5克、枳壳4.5克、姜半夏4.5克、鲜生姜3克、青子芩4.5克!桔梗3克、新会皮4.5克、雨前荼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和解少阳,宣气疏达。
        [主治]少阳病寒热往来,胸胁痞满不通,而或痛或呕或哕。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七、蒿芩清胆汤
        [组成]青蒿脑6克、淡竹茹9克、姜半夏4.5克、赤茯苓9克、青子芩6-9克、生枳壳4.5克、陈广皮4.5克、碧玉散(包)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主治]少阳湿热痰浊证。症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胸痞作呕,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粘,舌红苔白腻,脉数而石滑左弦。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八、柴胡达厚饮
        [组成]柴胡5克、生枳壳5克、川朴5克、青皮5克、炙草2克、黄芩5克、苦桔梗3克、草果2克、槟榔6克、荷叶梗10-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宣湿化痰,透达膜原。
        [主治]痰湿阻于膜原,胸膈痞满,心烦懊?,头眩口腻,咳痰不爽,间日发疟,舌苔粗如积粉,扪之糙涩等。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魏    玉    璜    方

        一、甘露消毒丹
        [组成]又滑石450克、淡黄芩300克、茵陈330克、藿香120克、连翘120克、石菖蒲120克、白蔻仁120克、薄荷120克、木通150克、射干120克、川贝母150克。
        [用法]生晒研末,每服9克,开水润下。或神曲糊丸如弹子大,开水化服亦可。
        [功效]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症见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痠咽肿,身黄,颐肿口渴,小便短赤,吐泻,淋浊,舌苔淡白或厚腻或干黄者。
        [来源]《续名医类案》

        二、一贯煎
        [组成]北沙参、麦冬、地黄、当归、杞子、川楝(原方未著剂量)。
        [用法]水煎服。
        [功效]滋养肝肾,疏肝理气。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不舒。症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以及疝气瘕聚。
        [来源]《续名医类案·卷十八·心胃痛》

                          董    西    园    方

        一、麦味地黄丸(八仙长寿丸)
        [组成]生地黄(酒洗净入砂锅内蒸黑为度,如病弱畏滞,再加生姜汁拌匀,再蒸半晌,取出,手陷断后入后药,同捣成饼)240克、山茱萸(酒蒸剥去核,取肉晒干)、山药各120克、茯苓(去皮)牡丹皮、泽泻各90克、五味子、麦门冬(去心)各60克(一方有炒益智仁60克,无泽泻)。
        [用法]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9克,空腹温酒,或炒盐汤,夏秋用热开水调下。
        [功效]滋肾敛饰止咳。
        [主治]肺肾阴虚,或喘或咳者。
        [来源]《寿世保元》卷四方

        二、杞菊地黄丸
        [组成]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用法]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3丸,空腹服。
        [功效]滋阴补肾,养肝明目。
        [主治]肝肾阴虚而眼花歧视,或枯涩疼痛等。
        [来源]《医级》

                              余    霖    方

        清瘟败毒饮
        [组成]生石膏大剂180-240克(中剂60-120克,水剂20-36克)、小生地大剂18-30克(中剂9-15克,小剂6-12克)、乌犀角大剂18-24克(中剂9-12克,小剂3-12克)、真川连大剂18-24克(中剂6-12克,小剂3-4.5克)、生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元参、连翘、竹叶、甘草、丹皮各适量。
        [用法]先煮石膏数十沸,后下诸药,犀角磨汁和服。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救阴。
        [主治]一切火热之证。症见大热烦躁,渴饮干呕,头痛如劈,昏狂谵语,或发斑吐衄,舌绛唇焦,脉沉细而数,或沉而数,或浮大而数。
        [来源]《疫疹一得·卷下》

                           王    孟    英    方

        清暑益气汤
        [组成]西洋参5克、石斛15克、麦门冬6克、黄连3克、竹叶6克、荷梗15克、知母6克、甘草3克、粳米15克、西瓜翠衣3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主治]感受暑热,气津两伤。症见身热汗多,口渴心烦,体倦少气,脉虚数。
        [来源]《温热经纬·卷四·薛生白湿热病篇》

                               谢    元    庆    方

        七厘散
        [组成]血竭30克、麝香、冰片各0.4克、乳香、没药、红花各5克、朱砂4克、儿茶7.5克。
        [用法]上8味,研极细末,收贮磁瓶,黄蜡封口,以5月5日午时制合,贮久更妙。
        [功效]活血散瘀,定痛止血。
        [主治]跌打损伤,筋断骨折之瘀血肿痛,或刀伤出血(外用)。
        [来源]谢元庆《良方集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