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点资讯】“十三五”地热能现拐点 7亿方增量蛋糕待切分

 Zbcylxx 2016-09-07

  【中国环保在线 清洁能源】继风能和太阳能之后,下一次具备被政府扶持的新能源会是什么呢?地热能!事实上,早在2014年,“地热能”就已在国务院印发能源发展战略中露过脸。其中明确指出,2014—2020年要优化能源结构,大幅增加地热能等再生能源的比重;要求到2020年,地热能利用规模要达到5000万吨标准煤。

  “十三五”地热能现拐点 7亿方增量蛋糕待切分

  地热能产业或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地热资源具有清洁、高效、稳定、安全等独特优势。”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认为,在所有可再生能源中,地热能的可利用效率最高,利用系数达到80%,能够在治理雾霾、节能减排、调整能源结构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数据显示,我国地热资源约占全球资源量的六分之一。其中,浅层地热能资源量每年相当于95亿吨标准煤,中深层地热能资源量相当于8530亿吨标准煤,干热岩资源量相当于860万亿吨标准煤。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地热利用每提高1个百分点,相当于替代标准煤375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9400万吨。

  当前我国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可分为发电和直接利用两个方面。高温地热资源主要用于发电;中温和低温地热资源则以直接利用为主;对于25℃以下的浅层地热能,可利用地源热泵进行供暖和制冷。

  地热能在未来能源格局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多吉援引有关数据预测,2050年世界发电结构中清洁能源将占主导地位,其中地热能将占5%以上,并将逐步提高占比。2020年、2030年和2050年我国地热发电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30万千瓦、220万千瓦和1900万千瓦。

  黄金时代即将到来

  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带来了严峻的环境和气候问题,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全面系统推进的关键时期,寻找可替代的清洁能源早已成为当务之急。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曹耀峰曾明确指出,地热资源应在今后大气治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预计地热能在“十三五”规划中将实现替代标煤7210万吨,对应减排二氧化碳1.77亿吨的目标。地热能的黄金时代很快就会到来。

  为应对气候变化,特别是为治理已经蔓延全国的雾霾,亟须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和清洁能源。地热能利用的发展态势亟待升温。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浅层地热能供暖面积达到3.92亿平方米,中深层地热供暖面积达到1.02亿平方米,合计4.94亿平方米,全国地热能供暖实现替代标煤1450万吨;同期地热发电约1.35亿千瓦时,实现替代标煤4.13万吨。加上用于种植、养殖及洗浴等共实现替代标煤2000万吨。经过多年的地热资源开发,我国地热利用连续多年位于世界首位。

  “地热资源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在以后的能源结构调整、气候变化、大气污染治理中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需要重新给予认识和定位。”曹耀峰表示,目前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未来将逐步转为以水电、核能、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为主。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后,中国对2030年的碳排放强度和达到峰值的期限都做了承诺,预计地热能在“十三五”规划中将实现替代标煤7210万吨,对应减排二氧化碳1.77亿吨的目标。

  “十三五”目标初定

  众所周知的是,相较于发展迅猛的风电、光伏,近年来,我国地热能的发展一直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据行业专家介绍,除了西藏和云南腾冲,中国的浅层地热资源大部分属于中温(90度至150摄氏度)和低温(低于50摄氏度)资源。目前中国“地热发电始终上不去,热泵占到了70%”。“西藏羊八井是我国地热发电的标杆。但是标杆之后再无标杆。”

  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主任郑克棪介绍说,国土资源部现已开始加强高温地热资源勘探任务,积极为“十三五”和今后的地热发电做准备,但这需进行地质调查、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勘查,然后在选定的位置钻勘探孔,钻井完钻后要做产能测试,这些实施过程需要一定时间;科技部“十二五”《中低温地热发电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成果可供利用,但还达不到产业规模。

  中科院院士汪集旸认为,地热发电要发展,“需要摸清地下资源量、突破地上技术。尤其是除了规划还要配套相应的政策、体制,否则很多制约地热能开发的部门利益将难以厘清。”而为推动行业发展,编制“十三五”国家能源发展规划,国家能源局于2015年1月委托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进行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产业发展研究。

  “初步结论是,‘十三五’期间,新增完成地热供暖面积9.5亿平方米,其中地源热泵新增7亿平方米,常规地热供暖新增2.5亿平方米,至2020年可实现全国地热供暖面积14.5亿平方米。目前看来,‘十三五’规划中,新增7亿平方米的指标不会变,但常规地热供暖和发电指标可能提高。”郑克棪说,“如果政策落实,地热开发者能像现在的光伏开发商一样容易拿到补助,那地热发展指标就能够完成。”

  仍需政策支持

  当然,“十三五”地热能大发展,光凭企业的积极性还是不够的,它更需要国家政策支持。曹耀峰介绍说,“除了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可再生能源示范县和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等支持,还应出台适应新发展的新政策,一些过去的优惠政策还需要落实,这样来保证中国地源热泵绝对成为世界第一,能源利用总量占到世界的1/2。”

  目前,地源热泵的行业规范也只是基于国家现有的一些标准制定的,但是这些标准对于具体城市的情况指导性要弱一些。诚如北京市对环境要求就有更高的指标,所以有必要制定一个针对北京市的、相对来说要求标准更高的《规范》。

  在对北京市100多个地源热泵项目的调查过程中,中国地质调查局浅层地温能研究推广中心常务副主任李宁波发现很多地埋管项目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不论是前期的能源开发设计、系统维护,还是项目对周边地质环境条件造成的影响,“有必要制定对地埋管、地源热泵这套系统更详细的要求”。

  “政企合作可能是未来五到十年地源热泵产业突破瓶颈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地源热泵行业“产、学、研”合作发展尚弱的情况下,下一步要注重让“学”和“研”为“产”服务的理念。汪集晹也认为,科技创新才能引领地源热泵快速发展。“政、产、学、研、用”五结合是地热产业科技创新的可取之路。另外,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副院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主任田廷山指出,地源热泵要大发展,基础地质的研究也要进一步加强。“地热能开发现阶段需要多学科的融合,是科学技术和企业商业运作的整体结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