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记经典之伪狂犬疾病

 心灵斗士 2016-09-08

伪狂犬病毒潜伏的主要部位为三叉神经节、嗅球和扁桃体。


在伪狂犬病毒,处于潜伏期的猪具有持久的危险性,因其体内存在病毒激活、排泄并传染易感动物的危险性。


伪狂犬病毒在三叉神经的定殖与再感染之间有一定联系,潜伏伪狂犬病毒的神经元不可能接受伪狂犬病毒其他病毒的再感染。这些结果表明,致弱的活疫苗可以建立潜伏期去抑制野毒株的感染(Schang等,1994)。


血清学结果分析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对于幼龄猪。母源抗体可以持续到4月龄。如果免疫母猪产下的仔猪抗体检测过早,它们可能被认为是感染,而实为母源抗体。


通常免疫可以减轻临床症状和降低经济损失,但不能阻止伪狂犬病毒的扩散。因为细胞免疫在抗伪狂犬病毒感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免疫时建议使用活的、弱毒疫苗。在伪狂犬病毒流行地区,强烈建议对所有动物进行免疫。在种猪场或仔猪场必须定期免疫。为减少伪狂犬病毒在猪舍的循环或易感猪只的出现,建议所有的仔猪定期免疫。具有母源抗体的仔猪建议在10~12周龄和14~16周龄进行免疫。无母源抗体的仔猪建议在6周龄和10周龄进行免疫。农场的非免疫猪应定期检测血清,以监视病毒的扩散情况。


Mengeling等(1992)报道,最有效的接种方式为鼻内接种弱毒活疫苗。鼻内接种的优点表现为病毒在局部复制和黏膜免疫的建立。获得性被动免疫存在的情况下,鼻内接种方法优于肌肉注射(Van Oirschot,1987),且在急性感染期可以有效地抑制伪狂犬病毒的复制和排毒过程。但实践证明鼻内免疫比肌肉注射需要更多的人力,因而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鼻内免疫可以应用于首次感染伪狂犬病毒猪群的仔猪。


伪狂犬控制的最终目标是根除,标记疫苗的应用是免疫-根除方案的一部分。这一方案包括4个环节:系统全面的免疫;猪群血清gE抗体的监测;淘汰感染种猪;最终禁止免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