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杭州峰会完美落幕,既有大气磅礴国际范、又有婉约儒雅江南元素的主会场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不过,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只是国际博览中心的一小部分。今天,记者带你来一次内部大探访! 首先来一个“数据印象”: 85万平方米 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单体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是国内最大的单体建筑之一。 6万平方米 屋顶花园离地面44米,面积达6万平方米,是世界最大的屋顶花园,相当于8.5个标准足球场。 直径60米 屋顶城市客厅球面直径60米、 建筑高度86米,是世界最大的城市屋顶球壳之一。 3.5个“鸟巢” 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土方开挖总量约220万立方米,总用钢量达14.5万吨,相当于3.5个北京“鸟巢”;混凝土60万立方米,可以填平280个标准游泳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秉承节约办会的原则,此次峰会并没有专门建设场馆,而是在基本保持原建筑总体结构布局的基础之上,对原会议功能进行了拓展和改造。 “无论是建筑外观还是室内空间,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均体现出恢弘气势和雅正平和的特点。”杭州国际博览中心负责人、萧山钱江世纪城管委会副主任周建民说,整个项目以“气宇轩昂”为理念,根据各个空间的使用功能需求,将丝绸、纱灯、木雕等颇具中国特色的江南元素融入到设计中,富有地方特色。 如何在主场馆的建设中既展示大国风范,又同时体现江南特色和杭州元素?据周建民介绍,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的设计特别体现了“礼、合、仁”3个主题。 上二楼,走过长长的红地毯,首先来到的就是迎宾区,大门两侧两只巨大的木雕“和平花篮”格外醒目。整个迎宾区以“礼”为主题,通过入口廊道、迎宾大厅、接见大厅这3个部分形成中国传统院落式空间体系,以柱廊为延续,形成较强且连续的迎宾序列,寓意延续千年的“好客之道”。 迎宾区的木雕花瓶 迎宾区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由7400平方米的落客平台、1440平方米的迎宾大厅和990平方米的接见大厅组成,还配置了中外领导人专用贵宾休息室。 从迎宾区出来,走进会议区。会议区以“合”为主题,通过主会场的室内空间构成,在进一步体现大国风范、中国特色的基础上,突出“廿国共宇、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 主会场全景 主会场位于博览中心的第四层,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为边长45米的方正空间,体现“天圆地方”的朴素哲学观。室内装饰的“四梁八柱”,4个巨大的“廿”字呼应“廿国共宇”的主题。 会议大厅使用了大量花窗和木雕 记者看到,主会场室内装饰也围绕“合”的主题向四周展开。吊顶中心为两灯相映、三渲九染、层层递进,喻示以心换心、心心相印。 中心是3层叠级纱灯,灯面上的花卉图案采用代表中国风骨的梅花与代表杭州风韵的桂花,纱灯外环采用环形薄膜灯,花卉采用青花瓷色调,朵朵相环、同根同生,代表着相互包容的良好寓意。
吊顶外圈则为108个“流线型紫铜连心斗拱”,与午宴厅的宇宙苍穹遥相呼应,成三阶跌落,每阶36拱,首尾相扣,代表着团结联动的强大力量。外圈为白铜椽子,喻示光芒,呈空间曲面放射排布,无限延展,喻示世界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四角起翘如展翼,仿佛江南园林轩阁之翼角冲天,恰如中国经济腾飞。
主会场地毯则以“琼阙瑶台、国色天香”为设计理念,以“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色调借喻“秋月”的印象,呈现出“春水秋月”的美好时光背景,中间采用中国传统纹样和牡丹组成国色天香的圆融图案,花团锦簇,体现繁简有度的江南情怀,彰显出传统文化以及对与会来宾的情谊源远流长。 午宴厅是直径60米的球形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高度为23.5米,突出“仁”的主题。大厅顶部悬挂圆形“天眼”造型,通过“宇宙苍穹”的装饰手法,表达了东西方文化的共识,以及在面对自然环境以及生态尊重观念上共同的价值观。 宴会厅四周,是24节气屏风 午宴厅穹顶正中为星空景象,点点“星光”示意着十二星象的位置。中环为自然天光照亮室内空间,外环为五圈闭合叠加的水墨山水长卷。 周边的12根风柱采用中国“如意”装饰元素,均匀地环绕在周围,恰到好处地形成了内外区空间的过渡。 午宴厅主背景屏风以《万里江山图》为主题,以山比德,以大青绿的绘画手法,表现万里江山的锦绣气象。 从这里放眼望去,钱塘江风光尽收眼底。将花港观鱼、平湖秋月、断桥残雪等西湖景观以崭新的表现手法融合在6.2万平方米的屋顶花园之中,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功能最全、中国特色最浓、生态环境最优的屋顶花园。
在博览中心东西车道设置遮阳卷棚,在玻璃幕墙之间设置了穿孔铝板遮阳系统,在西立面玻璃幕墙外侧设置了疏密不同的铝合金百叶遮阳系统,极大降低了建筑能耗。
据悉,项目提升改建工作自开始正式筹备以来,萧山区委、区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将其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大国风范、江南特色、杭州元素”的要求,以最短时间、最少投入,实现最佳效果。 目前国际博览中心外围已经可以“观光”啦!已经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 记者 金澍杰 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