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战神的侄儿,输给分裂中的某国,若干年后更引发世界大战

 玉稻筱麦坊米 2016-09-08

一代战神的侄儿,输给分裂中的某国,若干年后更引发世界大战1870年,日本刚拉开明治维新的序幕,中国尚是同治小皇帝的岁月,而在欧洲,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貌似支配着大陆政局,只是在他的东邻,一个叫做普鲁士的小小邦国正在迅速崛起。4年之前,仅仅以七个星期,普鲁士便成功地挫败了古老的奥地利,成为德意志联邦中唯一的老大哥。

这让拿破仑三世有些坐立不安,因为普鲁士一旦统一德国,法国在欧陆的优势便将遭遇明显的挑战。于是,他决心提前动手。

但动手,是需要理由的。拿破仑三世便向普鲁士提出,莱茵河西岸一些原本属于德国巴伐利亚等几个邦国的领土应该划并到法国这边来。

可是为什么普鲁士要同意法国这样的要求呢?拿破仑说,这是因为在此前的普奥战争中,法国保持了中立,并未对奥地利施与援手,普鲁士应该对此表示感谢。

然而普鲁士的宰相是那位素有铁血之名的俾斯麦,他不但一口回绝拿破仑的请求,更将这个消息传到巴伐利亚等几个邦国。结果是:法国不但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反而把南德诸邦推到了普鲁士一边。

而在两年前,也就是1868年,西班牙的王位虚悬,内阁正在寻找合适的继承人。据说,一位叫做利奥波德的德国亲王获得了西班牙人的青睐,一度甚至传出了他即将成为西班牙国王的传闻。

消息传出,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坐不住了。一旦德国人成为西班牙国王,这便意味着法国将同时处于普鲁士与西班牙的双重夹击之中。于是,法国外长出面威胁此时的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要求他保证利奥波德(他是威廉的堂兄)此刻不会而且也永远不会染指西班牙。

威廉一世自然觉得法国人很过分,但也不想因为这么一点小事就激怒法国人,事实上后来成为西班牙国王的是意大利国王的儿子萨伏依,随后则是波旁王室的阿方索十二世,不论是谁都与普鲁士人无关。

威廉便把与法国人交谈的内容,以急电形式发给他的宰相俾斯麦。据说俾斯麦此时便询问了一人:一代战神的侄儿,输给分裂中的某国,若干年后更引发世界大战“倘若普对法宣战,是否有全胜的可能?”

这人便是当时的普军参谋总长老毛奇,他的回答简单明了,那就是一个字:是!

于是俾斯麦拿过笔来,在国王发来的急电上删去了“可以在柏林从长计议”之类言语,而加上这么一句:“国王陛下以后拒绝接见法国大使,并命令值日副官转告法国大使,陛下再也没有什么好谈的了。”

这,实际上就意味着断交甚至开战。果不其然,一看到电文,拿破仑三世就被激怒了。一场战争旋即爆发。

战争,实际上就是一种实力的比拼。此时的普鲁士所掌握的北德意志联邦军队,据说最大可扩充到百万,其中可作战的人数达近70万。

而比人数更重要的,是双方军事当局对战争的谋划。据说在此之前,老毛奇便已经拟定了一份作战计划,他预料法军一定会抢先进攻,而且进攻方向一定会在阿尔萨斯和洛林,那里是法国东部的突出位置,莱茵河对岸便是德国领土。而这一地域的铁路运输能力,注定法军主力无法在此集结,只能分出一半人马,在西北的梅斯集结。如此一来,两支法军就会被山脉分割开来。集结在莱茵河背后的普军,很容易判明法军意向,然后以优势兵力逐个击败分散的法军,而后便攻入阿尔萨斯和洛林,以一场总决战歼灭法军主力,随后便可实现攻占巴黎的意图。

一代战神的侄儿,输给分裂中的某国,若干年后更引发世界大战那么法军此刻兵力为多少呢?据说总兵力57万,能投入作战的仅有33万而已。而且由于介入太多殖民战争,最终集结在法德边境的,只有22万人而已。按照拿破仑的部署,法军本该先发制人,迅速越过国界,突进至法兰克福一带,将南北德意志分割,迫使南德中立,而后他便可以全力以赴击败普鲁士。

计划固然还是显得很完美,但实现的关键就是你是否能击破普军的阵线。由老毛奇担任总参谋长的普鲁士陆军,此时已然坐着火车集结在边境之上,人数达47万。也就是说,单以人数论,47万普军显然比22万法军更占优势。

于是,最初的法军攻势很快被普军击退,两天后普军便转入反击。开战第三天,十倍于法军的普鲁士军队赢得首战胜利。第五天,更以一场决战的胜利打开了前往洛林的大门。

此时法军本该后撤,在战区纵深补充兵员,再寻机会与普军决战。然而,此时留居巴黎的法国皇后居然阻止法军后撤,甚至说军队一退,巴黎就会发生革命。随后,甚至有一个代表团来到大本营,劝皇帝不要返回巴黎。

在这样的影响之下,拿破仑三世做出了向梅斯进军的错误决定。随后便被普军围困在色当。到9月,当法军发现自己已经陷入普军的铁钳,再无西撤脱身的可能之际,8万法军官兵便在拿破仑三世的带领之下,向普军投降。

而到此时,法军已然损失十万余人,而普军却不到一万。

话说到这边,似乎战争已然结束,但实际上剧情远未终结。法国皇帝固然投降,法国人却没有投降,帝国很快被共和国取代,长驱直入的普军很快面临法国游击队的反抗。以至于毛奇提出,战争已经不再是军人之间的战争,而是国家之间的生死战。普鲁士不但要消灭法军,还要铲除法国抵抗的土壤——换句话说,他要灭绝法国的抵抗能力。

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在法国人提出愿意屈服性和谈之际,毛奇反对,他还想打,彻底解决法国人的威胁,成为他的信条。

然而并没有,事实上是一份屈辱和约惊醒了法国人。法国人拿出50亿法郎的赔款,以及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割让,加上这场失败,实际上使法国从此丧失了在整个欧洲大陆拥有的霸权地位,欧洲大陆的老大不再是法国,而是德国。

一代战神的侄儿,输给分裂中的某国,若干年后更引发世界大战而要保持这种老大地位,俾斯麦认为最主要的就是要孤立法国,1873年德国与奥匈、沙俄缔结了所谓“三皇同盟”,一致将矛头指向法国。而在俄国脱离同盟、三皇瓦解之际,德国又与奥匈、意大利组成了三国同盟。

那么,法国该怎么做才能与占据优势地位的德国抗衡呢?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法国开始谋求与昔日对手英、俄的化解仇怨,缔结和约。当俄国脱离三皇同盟,法国便填补空白,与沙俄缔结协约。随后英国加入,三国协约由此形成。

换句话说,发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普法战争,尽管只持续了11个月,直接影响的国家也只有法德两国而已,然而由此引发的仇怨扩散及军备竞争,却最终将整个近代世界拖入一场世界大战。

其中,亦有中国。当普法战争爆发之际,中国尚是所谓的“同光中兴”阶段,貌似遥远的欧陆竞争与己无关。然而当法德矛盾演变成为两大集团之间的世界大战,中国便必须作出决断,是加入法国这一边,还是德国那一边呢?

回看上一集:当年中国为何不早点参加一战?以至于将青岛拱手相让给日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