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应用这个方法的噜妹儿坐到一旁,听我开讲。 眼尖的读者肯定发现,科学方法有很多不完备的地方。例如,这个标准用到哲学领域容易犯循环论证的问题。不过没关系,它已经能帮我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了。 以我为例,我是一名创业者,创业是我的必修课。那么,“创业知识太多,什么创业知识值得学”就成为了关键问题。 我的认知里,创业是一门科学,所以我要用科学标准对各类创业理论做筛选。 这里是一些的创业理论,请看:
这样的创业理论无比正确,完全无法反驳,但这样的理论没有用。 小企业的胸怀要有多大算大?大企业注意哪些细节才算注意细节? 做生意要用心用脑用体力?如果生意没做好,就说明你没用心没用脑没用体力?那到底要怎样用心用脑用体力才能做好生意?多用心,少用脑用体力能做成吗? 它们都不可证伪,无法迭代进步,又没有公开检验的标准,实际上不具备实用性。行或不行,全凭主观判断。 看过本文,你也许就不愿意学习这样的知识了,但如果它是马云总结的呢? 是的,上述三条理论就是马云讲的。任何创业者或多或少都向马云学习过,马云的演讲我看了不知多少遍,相关的书籍也有好几本。马云讲得都太对了,听完感觉掌握了创业真谛,可我心里就是有一种空荡荡的感觉。 直到我学习了科学标准,才解除了我心中的困惑。 当然,我并非否定马云,马云作为国宝级企业家,创办市值2000亿的阿里巴巴,一定有创业干货。 但一到公开演讲的场合,任何有公开演讲经验的人都知道,鸡汤、励志、故事才受大众欢迎,而具有科学性的创业干货,由于信息冗余度较高,是很难被大众接受的。对于马云来说,公开演讲还有促进商业合作、企业公关的目标,他的言论经过大众传播,被我们所接受的信息已经与原意相差甚远。 我将这样的创业理论称之为创业鸡汤。 我发现,许多传统企业老板是典型的创业鸡汤式思维。 我认为,创业鸡汤适用于市场经济野蛮生长时代。蛮荒时期,哪怕会生火都能凶猛增长。但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企业之间将是智力资本、感性资本的竞争。所以面向未来而生的创业者,尽早屏蔽创业鸡汤是明智的。 再举一个正向的例子: 这是我自己整理的方程式。当然,内容并非我的思考,我根据自己的知识体系构建方法以及科学标准,将傅盛与杨国安的商业理论进行筛选组合,得出了上述公式。经过个人的整理加工,它便成为我自己的理论。 该理论可被实证检验,马上能用,也可以被证伪。就知识本身来说,我认为学习这样的创业公式,比研究马云的创业方法,更简单直接,实用性也更高。(除非你能到湖畔大学当面向马云请教到干货) 科学创业知识显然比创业鸡汤更能提升创业者的认知能力。此方程式我在不断迭代,持续证伪中。 学别人的知识前,先甄别一开始,我的文章题目是《知识太多,什么知识值得学?》,刚提笔却感觉如果直接列出我认为的好知识,实际上没有任何价值。 比如,张小龙认为《失控》是值得学的,如果你要去学,首先从实用主义的角度问自己三个问题:
否则,你学它没有任何用。 坐在一旁听了半天的噜妹儿突然问,现在用不上,今后也许能用上,那为什么不读呢? 就像你屯在家里的大量物品,也处在“现在用不上今后也许能用上”的状态,它占据空间,消耗资源,不产生价值。比如哲学,如果你对这个世界的本质或真理没有好奇心和疑问,学习哲学只能让你苦不堪言。 所以,我不去回答什么知识有价值,同样的知识对不同的人而言价值是不一样的。所以我把提问换成:知识爆炸的时代,如何具备甄选好知识的能力?于是答案就变成了一种动态的方法,而非一个静止的结果。 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可证伪性,不同的人可以根据这个科学标准,为自己甄选好知识,量身定制学习计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