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繁星 | 网络时代说“聊品”

 圆角望 2016-09-08



无处不在的“网络聊天”颠覆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方式与渠道,“聊品”如何,当下便深受人们重视。


用别人手机看照片,可用两根手指放大缩小看个详细,略加评价后原样奉还。万不可随意划来划去,好奇心太大害死人,万一看了原本不想让人看的,友谊的小船说不定说翻就翻,那会有多不值?

  

小聚应酬时看见邻桌一家三口,老夫妻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有些哀怨的目光盯着充耳不闻、低头不语玩手机的儿子。朋友说“有了聊友忘爹娘”,移动互联时代如此“聊品”不必大惊小怪。

  

当电话还是“中产”标志时,报纸曾载一幅漫画:一人低头捂腰疾跑并四处张望,猜猜在干啥?有的猜“内急”,有的猜“小偷”,而正确答案是正在寻电话——寻呼机“嘀嘀”一响,看到几个数字组成的电话号码,不论熟悉或不熟悉,也不管白天夜晚、刮风下雨……猴急一般四处找电话的被赞为“拷品”高。

  

手机时代,铃声一响即可接听,“不在服务区”或“手机没电”的造假办法也应运而生,一旦被识破,就被贴上没“机品”的标签,各种矛盾由此产生。

  

移动互联时代,网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处不在的“网络聊天”颠覆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方式与渠道,“聊品”如何,当下便深受人们重视。

  

譬如参加聚餐要等菜上齐并拍完照确认上传成功后才能“抄家伙开吃”,否则就被视为缺少“互联网素质”;开吃后收起手机,既防汤汁酒水泼洒更表示对别人的尊重。有客自远方来,进门必告知WiFi密码;在饭店设宴应在请柬中明示WiFi是否需要密码,不能让宾客为消耗付费流量而心神不定。别人在微信里显摆正在迪拜度假,可以羡慕但不可刨根问底。在“朋友圈”贴图贴文章,点赞只是礼貌并不等于已经阅读,贸然讨论细节或观点就显得有点“二”。“取消关注”要双向,“来而不往非礼也”万万不要生闷气。如果忘记给熟人点赞,发“朋友圈”时应暂时屏蔽下,省得人家嘀咕:“一点不给面子,发朋友圈嘎起劲”,减少见面交往时的心理障碍。看图必点赞,尤其上司老板发的更要率先点赞,再跟几个表达高度关注的“哇”、“嗨”之类感叹字,此并非溜奸耍滑而是顺手人情。戴蓝牙跟人交谈,有时只是个摆设里面其实毫无音讯,无非表示工作很忙社交很多事情很急,但若摘下那个“劳什子”人家对你会更尊重。

  

网络也是江湖,自有礼数和规矩,或许也能从礼乐为本、来而不往、修身守正、温良恭俭让……中探究渊源。“聊品”与教养虽然不是一回事,但善良对待他人是一种天性,内心向善体现的就是一种教养。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